拉西敖斯尔。谭雅摄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地区某居民楼里,“你们终于来了”,77岁的说唱艺术家拉西敖斯尔早已在家中换上蒙古族传统服饰,等候记者的到来。精神矍铄的他与记者一行亲切握手,并为每个人珍重地献上哈达。
“我从小师承大伯琶杰学习《格斯尔》史诗著作以及乌力格尔、好来宝等说唱艺术。今年我快80岁了,更加迫切地希望把宝贵的中华文化传递下去。”老人家慢慢打开话匣子,讲述他与蒙古族艺术瑰宝的故事。
蒙古族艺术瑰宝:格斯尔、乌力格尔、好来宝
拉西敖斯尔提到的琶杰是蒙古族著名说唱家,1902年出生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地区,于1962年辞世。在他60年的人生中,最为卓越非凡的贡献就是对《格萨(斯)尔》进行抢救和保护,将蒙古族传统民间文学作品《格斯尔传》改编为蒙语说书故事,进行了长达80个小时的说唱录音。《格萨(斯)尔》是藏、蒙两个民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英雄史诗,是藏、蒙人民智慧的结晶。藏族称为《格萨尔》,蒙古族称为《格斯尔》,统称《格萨(斯)尔》。2006年,《格萨(斯)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斯)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乌力格尔蒙语为“说书”之意,是流传了上百年的说唱艺术,一直深受牧民群众喜爱,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格斯尔》英雄史诗等蒙古族故事,乌力格尔也会对汉族传统历史演义故事进行创编和演绎,老百姓都知道的有《春秋战国故事》《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这彰显蒙古族同志有蒙汉团结的意识。”拉西敖斯尔说。
好来宝又称“好力宝”,意译为“连起来唱”或“串起来唱”,是一种即兴说唱表演,演出时间不长,大部分由表演者现场临时发挥的。“别看我快80岁了,我给你们表演是我的真心”,拉西老师边说边拿起一把四胡说唱了一段好来宝,曲调悠扬,节奏轻快活泼,老人的嗓音真是一绝。他的好来宝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信手拈来的超高艺术水平,与其26年投身于乌兰牧骑的经历息息相关。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不忘初心 做好文化传承”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活跃于农村牧区间。据拉西老师介绍,他16岁参加扎鲁特旗乌兰牧骑。当时他所在的团队有12个演员,全部行李道具放在一辆马车上,长年累月在草原上巡回,哪里最偏僻,就到哪里去送歌献舞。他们到了演出地点,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团队每个人跳舞、唱歌、说唱、乐器样样都会。拉西老师说,一专多能才能更好为人民服务。
拉西老师在26年的工作岗位上获得了无数荣誉,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65年12月25日晚在中南海小礼堂为周恩来总理表演好来宝《牧马英雄》,受到总理的表扬。他先后5次受到总理的接见并和总理共进晚餐。
“我早已经写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的好来宝《庆祝祖国七十华诞》。内蒙古在这70年间变化太大了,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现在都可富裕了,这应该感谢党。”拉西老师说。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从家里坐勒勒车到市里来,3天才能到。现在开车只需要1个小时,交通问题得到了改善。现在每天吃的东西都像过年过节一样丰富。穿的衣服也是,以前每年只有一两件,现在衣服就有很多。但是我们还是要艰苦朴素,习主席也讲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感慨道。
“琶杰老爷子是62年走的,(《格萨(斯)尔》)我传承得不太好。”拉西敖斯尔谦逊地说,“为了抢救它,我就培养我的学生,我的学生说得挺好。他们好来宝写得多,也说得多。扎鲁特旗是蒙古族说唱艺术——乌力格尔和好来宝的发祥地。请你们帮忙多宣传。”现已退休的拉西老师仍在文化传承上发光发热,担任当地小学的文化顾问,亲自为小学生艺术团的演出编写词曲。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为《格萨(斯)尔》点赞,这是对蒙古族说唱艺术的最高、最大力度的宣传。”他说。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内蒙古自治区时,在赤峰博物馆,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7月15日,正在内蒙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并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朝格图。谭雅摄
此外,近年来,内蒙古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也受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艺术家们的赞誉。和拉西敖斯尔一样,来自蒙古国的艺术家朝格图也是传统艺术的忠实支持者。作为一名专业的呼麦演唱家,他在完成学业后,和伙伴们来到了内蒙古,在鄂尔多斯响沙湾的蒙古族艺术剧院表演呼麦。
“我在内蒙古工作3个月了。读书的时候,我就学习呼麦,现在的工作则是表演呼麦。呼麦让我为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内蒙古是一片适合传统文化发展的土壤,我想继续在这里表演呼麦,让大家都领略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朝格图说道。(申玉环 寇杰)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
拉西敖斯尔著 哈申格日乐译
——献给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从特金罕山顶
从那登岭河边
从辽阔的草原
从科尔沁腹地
从十个哈那蒙古包
老人们手捧着哈达
从万马奔腾的草原
牧民们献上了整羊
从城市的高楼大厦
干部职工献上礼物
从金黄色的田园里
勤劳的农民献瓜果
从工地厂房的车间里
工人们献上劳动成果
从人民学校的大门口
少先队员们手捧鲜花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
硕果累累的七十载
改革开放新政策下
功勋卓越的七十年
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上
发生天翻地覆大变化
不论城市还有那农村
成为祖国靓丽风景线
点击阅读英文报道:http://en.people.cn/n3/2019/0806/c90000-9603824.html
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