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使说”系列报道

陈笃庆:我与巴西的“不解之缘”

2019年05月28日14:02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陈笃庆接受人民网独家专访。(鲁扬 摄)
陈笃庆接受人民网独家专访。(鲁扬 摄)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鲁扬 张睿)从1972年6月加入外交队伍,到2009年卸任中国驻巴西大使,身为资深外交官的陈笃庆在中国外交战线耕耘了37年,其中的13余年是在巴西度过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巴建交45周年,从中巴建交,到两国迎来建交10年、20年以及25年的这些重要时刻,72岁的陈笃庆都是亲历者和见证者。近日陈笃庆接受了人民网的独家专访,讲述中国和巴西的建交故事。

巴西初印象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外交部从各地召集外语人才,也是在那个时候,陈笃庆开启了自己的外交生涯。1974年8月6日,由时任外贸部副部长陈洁率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抵达巴西,与巴方进行建交谈判,葡语出身的陈笃庆作为随团翻译,参与了这项工作。

“没想到,这次去巴西,很快就促成了谈判,‘买卖做成了’”,时隔45年,陈笃庆对当年的谈判过程记忆犹新。他告诉人民网记者,抵达里约热内卢后,巴西方面派出军用飞机将谈判代表团送到首都巴西利亚,当时所有人都震惊于巴西的发展。1974年的时候,巴西利亚完全是一个新城,整个市区只有一个红绿灯,楼宇及各种城市功能区分布整齐。“直到1985年4月我结束第一次常驻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巴西在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中国。”不过,当2006年作为中国大使抵达巴西的时候,陈笃庆已经感到中国各方面的发展超过了巴西。

“1974年,办了一件大事”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巴之间就有民间交往。然而,巴西军政府1964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中国九人案”之后,中巴的关系完全中断。到了1971年底,中巴在贸易方面有所缓和,巴西通过英国转口,向中国卖了一批糖;1973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开始向中国出售铁矿砂。1974年,盖泽尔总统上台后,第二批巴西出口商协会代表团访华,其中有巴西外交部、计划部等政府官员。抵达北京后,除访问活动之外,还受到原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林平的接待。巴方表示,希望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

陈笃庆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两国首先达成初步谅解,然后通过双方驻第三国的外交代表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但没想到,这次去了之后,巴西外长直截了当向陈洁副部长表示建交意愿,并希望‘此行就把建交的事情敲定吧’。”

巴方的积极态度和谈判的顺利进展,让中方有点出乎意料。中方随即向巴方提交了方案。谈判达成意向后,代表团派代表团成员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陈德和和陈笃庆前往阿根廷,通过中国驻阿根廷使馆向国内报告。

陈笃庆提到两个细节,巴方听说中国代表团人员要去阿根廷,立即代为把机票买好,表示这仅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机票而已。巴方并派出联邦警察一路护送。此外,中方人员在酒店给国内打电话,报告建交喜讯,付款时,酒店人员告知巴方外交部已经将费用结清。“这体现巴方的积极态度和对中方人员重视。”

最终,双方于1974年8月15日建立外交关系。“1974年,办了一件大事。中巴外交关系的建立,对中国与整个拉美地区的外交来说,是很大的进展”。

巴西,第二故乡

对于陈笃庆而言,巴西已然是第二故乡。在巴西担任大使期间,陈笃庆经常主动宣传中国,“比如去巴西的大学、研究机构、工商业联合会等机构进行讲座,接受电视台、报刊的采访,回答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尽管两国关系偶尔会遇到一些波折,巴西对中国有时候缺乏了解,但他认为,中巴关系总体向好,需要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巴西受西方舆论影响很大”。

今年是中巴建交45周年,巴西副总统莫朗不久前对中国进行了访问,陈笃庆认为,中巴关系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最近十年的发展速度,出乎意料”。谈及莫朗访华,陈笃庆表示,巴西副总统此次访华具有释疑解惑、指明方向的重要作用,可以推动双方采取进一步切实步骤。

经贸合作是中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两国双边贸易为巴西带来约300亿美元的顺差,巴西外贸顺差中的40%来自对华贸易。“巴西有不少好东西,比如铁矿砂、支线飞机、日用消费品、皮革、肉类等等”。

除了经贸合作,陈笃庆认为两国还应加强文化、智库和媒体等方面的交流,特别是智库交流,他认为智库交流要多元化,听取各方声音,“这样的交流才有意义。我们要务实,保持与各方交流,也可以通过民间交流的方式,把我们的声音传播出去。”

新中国外交成就举世瞩目

出生于1947年的陈笃庆比共和国还年长两岁。70年来,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此,陈笃庆深有感触。他刚进入外交部时,中国对拉美的外交工作还没有完全打开局面。“最初进入欧美司拉美处,只有十多人,现在大概70多人,还不包括驻外人员”。队伍的壮大也意味着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责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营造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外交人员的职责也逐渐发生变化,以前外交人员很少参与商务、经济事务,后来工作重心转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驻外人员不仅要处理外交事务,还要协调和推动各种援外项目的建设。

陈笃庆说,一个国家的外交是内政的继续。“首先要把自己国家事务搞好,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跟整个外交的脉络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外交思路很清晰,即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和平环境,抓住战略机遇期。”他认为,每个人都要关注国家的命运,也要关注国际形势,不能把门关起来搞建设,更不能夜郎自大。

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

对于年轻一代的外交人员,陈笃庆提出了殷切希望: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大方向能统一起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有需要个人做出牺牲的时候,那么,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也要有觉悟,小我服从大我。”

作为一个资深外交官,陈笃庆认为,在任何地方,都要忠诚于祖国,尽力把事情做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巴西期间,他全力推动中巴政治、经贸、文化合作;在莫桑比克担任大使期间,他统抓援外项目,留存了莫桑比克所有部长的手机号,为项目亲自与各方沟通;在东帝汶的两年期间,落实了关于驻东使馆的选址和拆迁工作。

“外交人员就是他们了解中国的窗口”,陈笃庆用行动践行着他数十载灿烂的外交人生。

点击查看更多

(责编:燕勐、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