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关注中国

中国创新学派的最好时代

——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

2018年11月19日15:33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讯  11月17日,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创新学派——3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一书。该书通过收集当代中国创新领域的数十位代表性学者的研究历程和成果,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创新研究30年来的发展、成果、政策建议和展望。《中国创新学派——3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主编、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接受本网专访。

采访人:您当时是基于什么考虑主编这本关于“中国创新学派”的书?

陈劲:首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而在此过程中,创新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第二,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创新研究者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此我们有必要总结和梳理创新工作者的创新实践,并通过调查研究中国的企业实践提炼出中国创新领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30年来中国创新研究几代人的工作做系统的梳理和提炼,总结出中国创新研究规律,从而对构建中国创新学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做出贡献。

采访人:这本书主要包括“创新经济篇”“创新管理篇”“创新政策篇”以及“创新系统方法论篇”,能否简单介绍四大板块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

陈劲:创新研究主要是来自经济增长的研究,我国早期的创新研究首先是在经济发展规律领域。通过研究我们进一步发现创新主体是企业,而如何帮助企业创新是个关键,因此进一步研究中国企业的创新管理。创新在发展过程中风险巨大、成本高昂,需要政府支持,因此创新政策研究成为必要。另一方面,创新系统方法论的规律研究是一切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系统方法论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西方的创新研究并没有把创新的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学的方法论做出有效的梳理。在此方面,中国的创新学者做出很多贡献。中国创新学者在整个创新体系方面超越西方,我们有效地把经济思想、管理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手段的研究加以利用与结合,实现了我们中国创新学派理念的追赶和超越。

采访人:您在这本书的开篇写到“大道之行:中国创新学派与最好的时代”。您是如何理解“最好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创新研究会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陈劲:近年来,中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的理念,2006年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科技强国,这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中国社会发展,都需要有更多新的创新理论作为支撑,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机遇是非常巨大的。

挑战是目前中国实际和产业面对的问题,特别是中国目前的核心技术相对短缺以及创新社会性不高的问题。创新不仅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更体现在社会发展方面,并要在全球范围内要有话语权,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都对创新提出挑战。

采访人:您刚才提到“一带一路”的挑战,能不能举一些例子?

陈劲:“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涉及的创新比较丰富。我们的创新理论不同于西方理论,西方创新理论主要是为少数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比如帮助相关方解决贫困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和基础设施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而不仅仅是靠技术来完成,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给中国创新带来新的机遇。

采访人:这本书的编著过程中,您觉得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什么?

陈劲: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创新理论,而后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非常希望提出具有原创性的中国创新理论,因此我们对每个作者提出高要求,总结原创型创新理论,突出他们对国家创新发展的政策贡献。我们希望一是对西方创新理论有所超越,二是提炼出对中国创新政策改进和产业发展的贡献,两个方面都需要体现。

采访人:您觉得《中国创新学派》这本书对中国整个创新研究及其创新学派的建立与发展意义何在?与西方的创新理论有何不同?

陈劲:跟西方不同的是我国在创新方面的战略引领和中国体制。我们是在“党的领导、举国体制、群众路线、开放包容”为主要特色的中国式创新道路。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创新理论对西方是有所超越的。我们在30年前引入西方的创新理论,现在我们开始在创新理论上有相对独立的研究。这些原创的创新研究体现了我们在实现理论创新上的贡献,并逐渐形成了中国创新学派,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采访人:请您对中国创新研究与实践的未来做一些展望,能不能给现在正在从事创新研究的青年学者以及正在开展创新实践的业界工作者一些寄语?

陈劲:创新研究旨在提炼人类创新理论的精华,正确把握创新研究主体的核心思想,并应该在核心技术上有所超越,创新研究还要吸收一些管理学理论和经济学模型。希望青年经济学者更多地参与创新的经济学研究,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创新的要素,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理论。

(责编:龚茜(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