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国——巴新互利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本报赴巴布亚新几内亚特派记者  刘仲华  李  锋  曲翔宇  赵  成  王云松
2018年11月14日05: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在中铁建设集团(巴新)有限公司的工地上,中国和巴新工人正在一同作业。
  本报记者 李 锋摄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太平洋岛国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巴新是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太平洋岛国地区首个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机构到这里投资建厂,架桥铺路,开展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中国与巴新在贸易、投资、产能、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将助力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岛国地区共同发展。

  “和中国朋友一起工作,我学到很多本领”

  25岁的巴新小伙保罗在中铁建设集团(巴新)有限公司已经工作6年了,对这家最早进入巴新市场的中国建筑承包企业感情深厚。本报记者见到他时,保罗正与中国师傅在工地上忙碌着。

  “和中国朋友一起工作,我学到很多本领。中国师傅耐心地教会我各种技术,这是我始终在中铁建设工作的重要原因。我和中国朋友一起参与了很多工程项目建设,每当经过那些已经竣工的项目,我都感到骄傲。”保罗说。

  “公司自2008年进入巴新市场以来,累计聘用了近6000名当地工人。目前活跃在首都莫尔兹比港各个建筑工地的当地工人中,很多人拥有在中铁建设工作的经历。”谈起这些“看不见的业绩”,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副总经理周文江满是自豪,因为当地工人在公司工作不仅获得了稳定收入,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技之长,今后只要勤劳肯干,生活就有保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当地人必要的生存技能,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也是我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

  谈起“看得见的业绩”,周文江如数家珍:巴新最大的综合性超市、巴新最大的酿酒厂、首都地标性建筑海港办公楼、位于莱城附近的布洛洛水电站……10年来,公司已经在巴新承揽了22个建设项目,建筑面积接近15万平方米,累计签订合同金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

  中铁建设在巴新始终坚持质量取胜、效率优先的原则,依靠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国内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在巴新市场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口碑。周文江相信,只要坚持公司的经营特色,紧随“一带一路”建设步伐,就能沿着海上丝路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能够在中国公司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

  麦多娜在中国港湾(巴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多年,完全适应了中国企业的氛围和文化。目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麦多娜告诉记者,像中国港湾这样拥有高效的运作方式在巴新非常罕见,“能够在中国公司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这里能学到很多东西,让人很有成就感”。

  中国港湾(巴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艳宇告诉记者,公司进入巴新7年来,通过承建一批码头、公路、桥梁、机场、房建等工程,改善了巴新的基础设施面貌,促进了巴新经济社会发展。此外,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开展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体,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包括抗震救灾、捐资助学、预防疾病、美化环境等公益惠民活动。

  从莫尔兹比港杰克逊国际机场乘车前往APEC大厦,9公里长的道路平整宽阔,车辆畅行无阻。这条APEC期间的迎宾大道近期由中国港湾重新整修,面貌焕然一新,大大缩短了从机场到城市中心区的通勤时间。

  让港湾人更感到骄傲的是直通巴新议会大厦、被当地人亲切称为“独立大道”的另一项工程。记者在已经完工的“独立大道”上注意到,这条双向六车道的崭新公路设施齐备,鲜艳的五星红旗与巴新国旗在道路两侧迎风飘扬。巴新首都地区总督帕克普告诉记者,“独立大道”的建成和通车将是标志性事件,巴新民众数十年内都能从中受益。

  中国驻巴新大使薛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巴新的各类中资企业有近40家,雇用当地员工近9000人。中资企业用实际行动为中巴新友好合作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人民是我们的好兄弟,给予我们实实在在的援助。中国企业实施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建设项目。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中国朋友是真心希望我们过上好日子的。”莫尔兹比港警署总指挥塞缪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

  “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朋友的深情厚谊”

  在地处热带的巴新,疟疾给当地民众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伤害。按照巴新政府制定的计划,到2030年要实现彻底消灭疟疾的目标。但巴新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医护人员和药品又十分短缺,难以保障当地的就医需求。该国一直采用以灭蚊防蚊为主的传统抗疟措施,见效缓慢。

  来自广东的青蒿抗疟团队和巴新卫生部在经过一年多的论证后,决定选择巴新米尔恩湾省基里维纳岛作为示范项目,帮助巴新人民摆脱疟疾困扰,并且培养一支本土疟疾防治队伍。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项目协调员邓长生告诉记者,广州中医药大学坚持青蒿素抗疟研究40余年,并始终坚持在非洲和南太平洋等疟区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和治疗。

  今年3月,装载着3吨抗疟物资的货船在海上颠簸22小时后抵达基里维纳岛,来自中国的抗疟人员立即对岛上医务人员和卫生志愿者进行培训,开展疟疾流行病学基线调查和第一轮全民防治等一系列工作。

  “基里维纳岛有450平方公里,为了确保抗疟行动的效果,我们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村子,都是送药到家。”邓长生说,到了项目实施的第四个月,岛上居民平均疟疾感染率由40‰下降为3‰。中方人员还为岛民培训了300名抗疟人员,并开展普及防疟知识为主的健康教育。

  中方人员开展的抗疟行动得到了巴新卫生部门和民众的大力支持。当地卫生部门的一位官员表示,“感谢中国,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朋友的深情厚谊。”

  邓长生说,项目实施期间,许多岛民争相为队员搬运物资,并主动把家里的食物拿出来与队员分享。“虽然都是些木薯、椰子、香蕉之类的普通食品,但岛民的盛情让我们非常感动”。

  现在,广东青蒿抗疟团队已经在莫尔兹比港建立了中国(广东)—巴新疟疾防治中心,中方提供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指导疟疾防治中心的运营。今后,中巴新将共同努力,争取以点带面,将示范区扩大到米尔恩湾省,进而在巴新全国推广,帮助巴新民众早日战胜疟疾。

  (本报莫尔兹比港11月13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14日 21 版)

(责编:马昌、樊海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