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学者探讨安倍晋三访华后中日关系走向

2018年11月08日14:06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徐祥丽)10月25日-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来华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中日双方表示将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在重回正轨基础上取得新的发展。近日,国际关系学院和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联合主办日本动向与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探讨了中日关系本轮改善的因素和中日关系未来走向,并重点讨论了中日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

中日关系向缓和、合作方向摆动

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吴寄南说,恩格斯曾经讲过:“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安倍此访的促成,不是哪一方单边的原因,而是相向而行,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内外各种因素促成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等多位专家认为,2010年是新一轮中日关系转折点。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带来的双方力量消长变化,促使中日关系发生转折。

黄大慧说,从1972年到1990年前后中日关系是友好合作期,从1990年前后到2010年20年左右进入摩擦或者磨合期。2010年后,中日关系进入到了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争性合作阶段。今天的中日关系总体而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或者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他认为,中日关系近期还会继续延续向好态势,但从长远来看仍谨慎乐观。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赵晓春指出,自2000年以来,中日关系形成了一种紧张与缓和相互交织的钟摆效应。这个钟摆从现在来看,开始向着缓和、合作的方向回摆。这一回摆的驱动因素包括日本国内动力因素、中国经济增长因素,以及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冲击等。

推动中日关系要遵循“五更一要”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高洪指出,今后中日关系的推进要遵循“五更一要”,即更加深入的战略沟通,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更加广泛的人文交流,更加积极的安全互动,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警惕和规范,对中日关系的脆弱性、敏感性要有审慎的把握。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副所长杨伯江分析了当前中美日三边关系局势。杨伯江认为,自2010年前后以来,中美日三边关系产生恢复活跃、趋于平衡的趋势,三边互动态势越来越活跃和频密。从中国角度而言,中日美关系变化带来的影响首先是积极的,使得我们所处的战略周边环境有所改善,我们在大国多边中的地位有所改善。

他指出,中日关系有三方面挑战需要重点警惕。第一,中日关系怎么确保不因局部矛盾激化冲击关系整体,实现正确的行稳致远,可持续发展。第二,中美日如何就地区合作架构真正的展开战略对话。第三,中日关系发展如何在排除第三方干扰的同时确保中美关系的软着陆。

吴寄南表示,中日关系还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对中日关系感到欣慰的同时,对未来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夯实中日关系的基础,尽可能延长中日关系的窗口期,使得中日关系的基础能够更加扎实。”

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前景广阔

安倍晋三访华期间,中国领导人同他举行会见会谈,双方还举行了纪念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招待会和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达成诸多共识,取得务实成果,其中最亮眼的就是中日央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定。

杨伯江认为,此次安倍访华中日达成的货币互换协定,已经超出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从中国来看,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从中日双边来看,是摆脱对美元依赖的重要一步,对双边贸易、进出口将产生极大的便利。第三,更具有地区性、国际性意义,是推动东亚实现自主性、独立性区域合作的重要一环。

安倍晋三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见时表示,“一带一路”是有潜力的构想,日方愿同中方在广泛领域加强合作,包括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孟晓旭谈了中日围绕“一带一路”的博弈和合作。他指出:第一应该加强合作,不能偏离战略方向和判断;第二聚焦和“一带一路”的国家进行合作;第三中国要做好自己;第四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加强与美日等国的协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王珊以日本在缅甸投资为例,剖析了中日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前景。他指出,日本对缅投资惠及民生工程,侧重在农村,未来中日在缅第三方市场合作有潜力可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副所长宋均营指出,日本的对外援助有许多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其特点有:第一,0DA大纲统领的指导思想明确。第二,从中央层面到省厅部门,到专业实施机构以及其他参与开发援助的企业、大学等,实施机制完善。第三,重点领域突出。第四,多方协调。第五,评估科学规范,并将意见反馈给对象国和援助单位。

(责编:杨牧、刘洁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