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国际专题>>独家专栏>>当代世界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渊源、内涵与路径

凌胜利
2018年10月17日16:07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两个构建”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在新时代对国际关系良好发展和世界秩序美好蓝图的积极探索。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道,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旗帜。不过相对于近年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而言,国内学界对新型国际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渊源、内涵和构建路径等基本问题都有待较为系统的阐述。自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以来,中国就不断倡行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日趋丰富,构建路径也更加多元。

新型国际关系的渊源

为什么是中国首先提出和倡导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能够给世界带来什么益处?面对这些疑问,需要从新型国际关系的渊源中寻找答案。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和中国外交长期实践等的共同结晶。

一、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新型国际关系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下为公”“仁者爱人”“重义轻利”“兼济天下”“以和为贵”等重要理念。西方国际关系重视权力政治,坚持利益至上,这源自西方“弱肉强食”“强者为王”“国强必霸”的文化理念。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寻求走出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国际关系新路,其底气无疑来自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古老的东方智慧对人类社会的新贡献。

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世界是竞争性、冲突性、二元对立的,国际政治是零和游戏;各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必然是各自为政,以邻为壑”。与西方国家“弱肉强食”“二元对抗”的文化和思维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仁者爱人”“中庸至和”。“通过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髓运用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和实践中,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的文化自信的国际关系思想,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新形象。”

二、顺应了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

当今世界正处在快速变革时期,政治上是国际主要力量对比出现大调整,“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呈现出“一超趋弱,多强易位”的态势,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传统的国际格局。经济上,全球化受阻与逆全球化回潮,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全球贫富差距并未缩小,全球性脱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安全上,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大为降低,但局部地区武装冲突时有发生,不少国家陷入内战与动荡的困境,非国家行为体成为全球安全治理的难题;文化上,多元文化并存,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增加,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等成为国际冲突的重要根源。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形势,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日益迫切。不过,全球治理也面临着需求与能力不匹配、制度设计与成员参与不对应等问题,使得全球治理的制度匮乏、民主赤字、治理失灵等现象比较突出。

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要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理念,有利于缓解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困境,为全球治理的完善提供有益方案,这无疑契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有助于国际社会在新时期共克时艰、共创未来。

三、中国外交不断探索的结晶

新型国际关系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外交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的产物。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多年外交实践与经验的升华,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发展道路等一脉相承。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新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新型国际关系脱颖而出。在2014 年11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再次倡导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上升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同等重要的高度,显著地体现了中国对新型国际关系的不断探索。

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内涵

理解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需要厘清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原则、手段、目标等诸多要素。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对国际关系新模式的重要探索,其核心内涵体现为相互尊重是基础,公平正义是准则,合作共赢是手段,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是相互尊重,这是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的基础。相互尊重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不同制度、宗教、文明一视同仁。这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仁者爱人”,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睿智理念,也是中国外交一贯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扬光大;强调国家一律平等,互不干涉内政,还是中国一向主张各国文化要求同存异、和谐共存、多元互鉴的再次确认。中国历来主张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这些都是相互尊重的实践体现。

二是公平正义,这是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的准则。新型国际关系强调反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主张维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合法权益。中国历来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强弱守望相助、贫富共同发展。近年来,中国在国内大力推行精准扶贫,在国际社会则积极倡导正确义利观,大量减免贫穷国家的债务,呼吁世界各国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落实。中国虽然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已经不断肩负起国际责任,在合作中重义轻利、舍利取义。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还不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权益,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制度和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话语权从程序公平走向分配公平,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三是合作共赢,这是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的手段。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全球性、公共性问题,单凭某个国家的能力已远远不够,唯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解决。新型国际关系呼吁超越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倡导共谋发展、互利互惠的新思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主张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来看待国际合作,无论是在经贸合作还是环境合作中,中国都倡导以非零和博弈视角来促进国际合作。比如中国主张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国际合作中坚持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让合作各方都有所获或各得其所。如此,才能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共担责任,共同命运。

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最终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外交的任务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只有通过不断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才能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逐步实现。新型国际关系追求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中国给世界绘制的蓝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因而两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指导中国外交新征程。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路径

新型国际关系不仅是一种外交理念,也是中国外交实践的指导思想。新型国际关系不仅“新”在理念上,更“新”在具体操作规则和国际实践层面,真正要把平等参与、民主协商、规则公正落到实处。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奋发有为。

一是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加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的共同力量建设。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不可能靠中国一家来实现,而是需要和全世界多数国家共同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有利于凝聚各国在构建新型国家关系方面的共识,在双边、多边、地区等合作中落实好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促进新型国际关系的逐步落实。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已同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实现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通过不断构建各种伙伴关系,中国可以多层次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最终通过新型国际关系来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新型国际关系的知行合一。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增多使得加强全球治理日益紧迫。当前的全球治理面临着制度失灵、民主赤字等诸多问题,给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带来了困难,也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必须突破的领域。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在全球治理中实现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需要在制度设计中体现程序公平,在治理落实中追求分配公平。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的不断加深要求中国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角色。在全球治理中,中国应不断加强与各地区、全球性组织的合作,特别是要发挥联合国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能够扮演参与者、引领者、共识凝聚者与监督者的角色。

三是提升中国战略能力,发挥中国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中的引领作用。实力增强使得中国有更多的资源来推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但如何发挥中国的资源优势还需更好的理念和方案,这也就要求中国的战略能力必须有所提升,促进中国实力向国际影响力更加有效地转化。战略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制度和人才建设。习近平强调,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对外工作队伍,[7]这些都有助于战略能力的提升。通过战略能力的提升,可以将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更好地进行国际传播,在国际制度设计中更好地彰显。中国作为新型国际关系的首要倡导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首脑外交、主场外交、政党外交、经济外交、多边外交、公共外交的全面推进,提升中国战略能力。

四是与中国现有对外政策紧密结合,夯实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的内聚力。近年来,中国对外政策在理念和实践方面锐意创新。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需要与中国近年来的重大对外政策举措紧密结合。“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都是近年来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体现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典范。“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其中共商、共建体现了相互尊重的理念,而共享则体现了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理念。亚投行在制度设计上体现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理念,在目标追求上谋求富国与穷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除此之外,中国在参与上合组织、澜湄合作等具体政策实施中,也无一不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只有将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融入到中国的现有对外政策当中,才能争取其他国家的信任与支持,进而有效地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五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有利环境。新型国际关系的开枝散叶依赖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在理念与行动方面都有所作为。在安全理念方面,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提出了对恐怖主义进行“标本兼治”,对朝核问题要“双轨并进”等方案。中国也不断参与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发挥中国的大国责任,不断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本文转自《当代世界》总第443期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责编:张进(实习生)、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