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让英国观众爱上中国国粹

2018年10月17日07:15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伦敦10月17日电(记者 强薇)“这是《霸王别姬》中虞姬的扮相:古装头、如意冠,她的服装多用鱼的图案进行装饰,这是因为汉语‘鱼’和‘虞’为谐音。这些元素多用来祈祷圆满、幸福,但是虞姬的命运却绝非如此……”

台上,盛装打扮的“虞姬”亭亭玉立,伦敦京昆研习社创始人李惠馨女士用幽默、形象的英语一一介绍这些行头所代表的含义;台下,英国观众听得频频点头,赞叹不止。这是在大英图书馆举行的一场“京剧研习会”,像这样让观众近距离地观察京剧角色,同时全程用英语进行讲解,还是第一次。除了代表青衣的虞姬,花脸的霸王、稳重的老生诸葛亮和舞着长长水袖的天女等角色也逐一亮相,乐师们还将京二胡、三弦、月琴等为京剧配乐用的乐器展示给观众,让人啧啧称奇。

这些演员和乐师来自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从2015年起,中国国家京剧院每年都会来英演出。今年,在大英图书馆的支持下,演员们在正式的演出之前,为英国观众上了一堂鲜活的“京剧体验课”。如何能在短短一小时的时间里,让当地观众最大程度地认识京剧、爱上京剧,作为主讲人的李惠馨琢磨了许久。“短短一堂课让英国观众看到的只能是京剧的皮毛,但我们力求通过外在的扮相、动作和声音,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京剧,这样也更容易接受京剧。”李惠馨对记者说。

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李胜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让更多观众看到高水准、原汁原味的京剧,除了每年访问英国,剧团每年都会安排“走出去”,与欧洲、中东等地的观众见面。“我们原本担心外国观众看不懂,出国演出以武打戏、动作戏为主,但是随着演出的增多,我们发现只要配上到位的字幕,外国观众也能够无障碍欣赏京剧。因此这次我们以整本大戏的形式在英国主流社会演出,希望让观众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中去了解中国、了解京剧。”李胜素说。

在京剧“走出去”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也会进行一些创新和改编,力图让外国观众更好地观赏京剧。“与在国内表演相比,我们在国外演出时会将动作适度地夸张、放大,这样一来外国观众更容易理解,实际上艺术表演是无国界的。”李胜素说。此次演出的主办方、绅诺国际制作总裁张克蔚对记者表示,在英国的演出也让一些剧目回归了最初的传统。例如,2016年演出《白蛇传》时,张克蔚提议用老生来代替本应是小生的许仙,因为英国观众对小生的“假嗓子”唱腔不太习惯。“其实,当年田汉老先生写《白蛇传》时,许仙就是‘大嗓子’的老生,而国内观众更喜欢小生许仙,多年来许仙才一直是小生。在英国演出的《白蛇传》实际上回到了田汉的本意。”

经过表演艺术家和文化传播者的不断努力,英国已积累了一些京剧“票友”。几天后,中国国家京剧院将在伦敦为当地观众献上《太真外传》《三岔口》和《金钱豹》三场大戏。这次研习会也是剧场演出的预热,主办方还特意印刷了精美的小册子,在研习会上出售。记者看到,在研习会开始之前,翻阅、购买小册子的英国观众不算太多,而研习会结束后,购买的人排成了长队。“京剧演员的行头非常精美,视觉上和听觉上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非常想去剧院看看整场的演出。”一位英国观众对记者说。

(责编:龚茜(实习生)、樊海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