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关注中国

城市蓝皮书:中国国土空间开发呈现三大趋势

2018年09月29日15:08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9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No.11》发布会”在京举行,会议以“大国治土之城乡变革”为主题,围绕我国国土空间治理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1》以“大国治土之城乡变革”为主题,紧密结合十九大精神,分专题深入分析了我国国土开发利用和土地治理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系统评价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状况,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大国治土”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国土空间开发呈现三大趋势,深化土地综合治理成为新时期重要任务

蓝皮书指出,2017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同时,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发展方式过于粗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突出,特别是国土空间的粗放利用和不均衡发展已经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约束。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出要抓紧“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国土空间治理、优化土地开发利用方式成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治理日益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规划重点从侧重土地用途管制转向统筹利用国土空间资源;二是国土开发模式从点轴带动转向集聚开发;三是国土治理从分类型解决问题转向分区域综合整治。

在此背景下,蓝皮书建议,应立足我国具体国情,以促进土地利用效能提升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国土综合治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全面推动“多规合一”,充分发挥规划引导管控作用;第二,推进国土空间集聚开发和人地挂钩,促进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第三,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第四,继续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第五,加大污染防治和修复力度,全方位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第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引导鼓励公众广泛参与。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绿色理念开辟国土资源永续利用新途径,促进城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国土建设整体向好,陆海统筹开发和海洋生态保护深入推进

蓝皮书指出,生态国土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的新时代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国土资源基本特点,生态国土建设包括五大任务,一是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二是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三是保护自然资源和修复生态,四是陆海统筹开发和保护海洋生态,五是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全面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建成661个国家级绿色矿山,治理恢复80多万公顷矿山地质环境,一批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在各类保护区内全面清理矿业权。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根据第五次全国监测结果,2009-2014年,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分别减少2424和1980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得到总体遏制且持续减少。加强森林资源保护,2015年中央出台《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于2017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十八大以来,全国完成造林面积5.08亿亩,目前全国森林面积31.2亿亩,森林覆盖率21.66%,森林蓄积量151.37亿立方米,是全球森林资源增加最多的国家。

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2012~2016年,新建40处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累计修复190多公里岸线、6500多公顷海岸带和2000多公顷滨海湿地,先后批准建立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4个。划定海洋生态红线,红线管控范围分别覆盖30%和35%以上的全国管理海域和大陆岸线。2017年,国家海洋局开展国家海洋督察常态化制度,不断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工作,目前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体系,2012~2016年新建监测机构30个,目前共建设235个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开展海洋生态领域专项研究,目前已启动56个项目,共涉及近岸海域和排污口环境污染监控、海洋生态效应监测与评价、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7个技术方向,取得了海湾典型生境修复、生态灾害防控、生态红线区划和海洋离岸网箱养殖等技术成果。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显著。完成了9个沿海省219个岸段的警戒潮位重新核定工作,对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等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徐丹)

 

(责编:徐丹(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