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国东盟共绘经贸合作“工笔画”(环球热点)

本报记者  严  瑜
2018年09月13日08: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图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图片由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中心提供)

  图为在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林木展上,外国客商对林业副产品倍感兴趣。彭 寰摄(人民视觉)

  图为2018年5月18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班列(昆明—钦州港)从云南昆明桃花村站始发。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是由中国西部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利用多种运输方式打造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

  泰国的榴莲、菲律宾的芒果、马来西亚的燕窝、印尼的咖啡……在中国的超市里,这些来自东盟各国的特产早已不是“新鲜面孔”。同样,对于东盟各国的消费者来说,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也已成为他们平日生活中的“常客”。

  这是近年来中国—东盟商贸往来日益密切的一个缩影,也和正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一场盛会有着紧密关系。9月12日至15日,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举行。作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度交流的重要平台,东博会不仅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也成为中国与东盟互利共赢的最好例证。

  “南宁渠道” 越走越宽

  9月,绿城南宁又迎来了高朋云集的时刻。这几天,包含东盟10国在内的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2700多家企业汇聚于此,赶赴一年一度的盛会。

  “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作用,柬中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柬埔寨商品进入中国及东盟其他国家市场。”柬埔寨首相洪森去年在参加第14届东博会期间曾这样说。今年,柬埔寨再次担任东博会主题国,洪森也再次出席东博会。

  据《菲律宾商报》报道,菲律宾今年派出100多人的代表团,并首次包馆。这是菲参加东博会以来最大的代表团。菲律宾代表团团长、工商部副部长特拉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参加东博会是菲政府开放更多菲中合作领域的战略计划之一,有利于把两国双边关系提升到另一个高峰。

  作为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主办的国际性经贸盛会,东博会对于东盟国家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毫无疑问,东博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和重要引擎,并且拓展了一条‘南宁渠道’,使许多关于经贸合作的热点议题可以在东博会上得到充分讨论。”

  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此后,这座位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接壤前沿地带的城市,成为东博会的永久性会址,见证了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提质升级。一直以来,“展会结合”是历届东博会的一大亮点。据统计,前14届东博会共举办了200多个会议、论坛,涵盖40多个领域。今年,东博会框架下举办的高层论坛确定为35个,其中7个是东博会高层论坛“大家庭”新成员。

  “在这条‘南宁渠道’上,既有各国商品的展示,又有脑力激荡的论坛,双向推动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向前。”许利平说。

  15年来,东博会常办常新。今年,东博会更是确定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的主题,结合中国—东盟创新年,使创新合作成为本届博览会上的绝对热词。

  “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如何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创新互动,是摆在各国面前的崭新命题。”中国社科院海疆问题专家、中国市场学会海疆丝绸之路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晓鹏对本报记者分析称,借助东博会这一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创新问题展开集中探讨,对于未来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事实上,东博会本身,从内容到形式,始终都是创新的践行者。随着影响力不断提升,东博会的“朋友圈”越扩越大,逐渐从原本的中国—东盟“10+1”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去年,哈萨克斯坦作为首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担任第14届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今年,东博会迎来了举办15年来首个参会的非洲国家——坦桑尼亚。作为特邀合作伙伴,坦桑尼亚将举办国家推介会,设置国家形象馆,并通过20个商品展位展示该国的风土人情、优势产业及合作机遇。

  “引入非洲元素,这为未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与区域之外的国家开展良性互动、建立更富建设性的经贸交流,开了一个好头,是一种新尝试。”王晓鹏说。

  经贸合作 节节开花

  东博会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商贸往来日益密切的推动者,也是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走深走实的见证者。今年,中国和东盟迎来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的重要节点。15年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始终是双方战略伙伴关系中的一抹耀眼亮色。

  持续增长的贸易额和投资额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根据中国商务部提供的数据,2017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达5148.2亿美元,是2003年的6.6倍。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此外,中国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总额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

  “在双向投资总额增长的同时,投资的产业、行业也在进行深度的调整,这推动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发展。”王晓鹏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及成功升级,更是近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在量和质上全面提升的一座里程碑。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2014年9月,中国和东盟启动自贸区升级谈判。一年之后,升级谈判圆满结束。如今,在这个涵盖世界人口最多,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内,中国和东盟90%以上的商品实现了零关税。双方高水平的相互开放,让中国和东盟企业在贸易往来的基础上,优势互补,得以实现产业的深度融合。

  分析普遍认为,自贸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通过自贸区建设,中国与东盟国家实现了共赢。东盟秘书处秘书长林玉辉日前表示,东盟将继续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协定,与中国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协同效应。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节节开花,在这背后,是中国对“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一以贯之的坚守与践行。

  许利平认为,某种程度上,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正是“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试验田,具有示范性作用。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始终秉持互利互惠的原则。比如,对于一些对华贸易逆差的国家,中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等各种渠道,扩大进口当地的热带水果、农产品等,一方面平衡贸易逆差,另一方面让这些国家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市场中获益,也让这些国家的民众拥有更多获得感。”许利平说。

  此外,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频繁的人员交流,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互为重要的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让各国民众越走越亲近。而中国和东盟国家基于各自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理念,求同存异,和谐共处,建立多个合作机制,更是“容”的最好体现。

  “经贸领域的合作逐步加深,对中国和东盟国家进一步消弭分歧、提高政治互信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反过来,政治互信的加强也能推动经贸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王晓鹏认为,中国与东盟正在以经贸领域的合作为桥梁,用实际行动构建休戚与共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黄英俊也表示,15年来,中国和东盟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在各个领域飞速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务实合作硕果累累,成为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动力。

  规划对接 更上层楼

  对于中国和东盟而言,2018年注定是意义特殊的一年。今年不仅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

  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一系列重大新举措。在8月举行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对于东盟国家来说,这些“中国声音”意味着更多合作机会,也意味着更多发展机遇。

  在6月会见林玉辉时,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曾表示,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双方同意并确认在过去15年合作成果基础上,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一是制定《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二是办好中国—东盟创新年,三是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等东盟发展规划对接。

  如今,在中国扩大开放的背景下,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扎实推进,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未来一片光明。

  王晓鹏认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以及全方位合作前景非常广阔。“首先,双方可以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使东盟国家的整体发展快速进入应有轨道;其次,如何借助区域性经贸合作的构架,打造产能合作的新模式,是中国和东盟国家未来值得深入探讨的新命题;第三,可以打造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网络,使各项合作愿景真正落到实处;第四,中国和东盟国家还可以充分结合各自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形成合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菲律宾《商业镜报》也引述菲众议院议长阿罗约的观点称,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非常坚实”。东盟各国应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一带一路”项目建议书。

  “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中国将采购更多的国际产品,其中包括东盟国家的产品。”在许利平看来,中国扩大开放,将为东盟国家提供一个广阔的市场。当然,这种开放,不仅是市场的开放,还包括技术、人员往来等全方位开放。“比如,本届东博会将继续举办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中国愿意与东盟国家分享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技术,这能有效增强东盟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此外,人员往来的开放也会进一步扩大,从而为东盟国家的民众创造更多机会。”许利平指出,这种全方位开放意味着中国和东盟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也将更为有力地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链接

  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东盟博览会(下文简称“东博会”)是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

  东博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内容,致力于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发展的服务平台、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多领域交流的公共平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的核心平台。

  ★往届风采集萃

  2003年10月 第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方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并写入了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

  2004年11月 首届东博会成功举办并永久落户南宁。

  2005年10月 第2届东博会首次推出“魅力之城”专题。此后每届东博会上各主办国选择本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魅力之城”,综合展示其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和商机。

  2007年10月 第4届东博会确定文莱为首个东博会主题国。此后东博会每届确定一个东盟国家为主题国,主题国一般按东盟国家国名英文首字母顺序一次出任。

  2014年9月 第11届东博会首次设特邀合作伙伴。此后每届东博会根据有关国家的申请和筹备情况,由东博会秘书处代表东博会各共办方邀请中国和东盟以外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担任特邀合作伙伴,澳大利亚、韩国、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已相继成为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此外,从2014年起,每届东博会突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在重点合作领域推出先行项目、实现早期收获。

  2017年10月 第14届东博会以东盟建立50周年、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为契机,突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主题。博览会首次设置文化创意市集,专设国际(东盟)特色商品展区。

  ★本届精彩内容

  2018年9月12日至15日 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题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紧扣“一带一路”倡议,本届东博会展览内容继续设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先进技术、“魅力之城”五大专题。

  在4天会期内,主办方将举行主题国领导人与中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圆桌对话会、中国—东盟商界领袖论坛、首届“一带一路”新经济发展论坛、首届“一带一路”青年领袖论坛、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论坛、中国—东盟商事法律合作研讨会。另外,南宁还将举办《对话—15年峰会铸就辉煌》访谈节目并举办峰会15周年杰出贡献人物颁奖仪式,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凝聚共识。

  柬埔寨为本届东博会主题国,坦桑尼亚为本届特邀合作伙伴。 

  (高乔 整理)

(责编:陶稳(实习生)、樊海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