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加强环境外交 推进可持续发展

——访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教授

2018年09月09日11:27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接受人民网独家专访  贾文婷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接受人民网独家专访  贾文婷摄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常红、贾文婷、陶稳)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于9月7日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科学文化·未来伦理·共同价值”,其意在挖掘人类共有的科学精神、培育健康的科学文化,于现代科技高速发展进程中探究未来科技与社会伦理的和谐共生之道,促进人类共同价值的建构升华。论坛期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就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环境外交等方面问题接受本网专访。

张海滨教授在全球环境治理和中国环境外交研究领域深耕近三十年,他提出从已有的研究经验来看,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和进展,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正在积极治理中,人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由此而产生的生活满意度稳步提升。当然要根本改善中国的环境质量,仍然任重道远。

张海滨教授说,中国环境治理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六个方面。首先,中国树立了正确的环境和生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树立和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并事关国家安全。这就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国内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次,中国的环保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力度空前,有力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基础。2016年全国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78万件,创历史新高,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更大的威慑作用。第三,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近年来先后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至2017年累计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煤电机组约1500万千瓦,5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清洁油品标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中央层面审议通过40余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中央环保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2018年改革后的生态环境部成立,环境管理权限大大增加,人们对其作用普遍寄予厚望。第四,环境产业和技术快速发展。保护环境,技术是关键。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环境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只落后大概10年的时间,而且赶超态势强劲。第五,全民环境意识稳步上升。许多国内外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都证实了这一趋势。

最后,张海滨教授强调,中国在应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思路转变和调整对中国当前的环境治理进程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中国已经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中国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已由过去被动响应国际社会的施压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应对环境问题,参与塑造全球环境治理格局和基本规则,从而更好地做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中国生态环境治理进程的快速和良性发展。

张海滨教授还谈到,当前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各个国家都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负有一定责任,因此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国际合作、达成国际共识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但由于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全球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上贡献最大,而且发达国家本身也有能力承担起更大的义务,所以目前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形成了国际环境合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即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国内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系统推进环境保护进程,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应该敦促发达国家在国际环境治理中承担起主要责任。

关于什么是环境外交,张海滨教授指出,与经济外交、政治外交不同的是,环境外交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国际环境条约的谈判;二是各国就环境问题进行的双边和多边交流与合作,主要着眼于如何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三是国际环境履约;四是国际环境分歧和冲突的化解。

最后,张海滨教授表示,中国的环境外交应该立足于全球、地区以及双边三个层面。在全球层面,中国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而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领域则要发挥引领作用。如何理解引领的内涵?一、引领不是领导,不是全面出击,填补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留下的真空,单扛领导全球气候治理的大旗;二、引领不意味着中国已从发展中国家毕业,变成了发达国家。中国应坚定坚持自身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三、引领主要是观念引领和行动引领,通过强化国内节能减排行动在全球气候变化合作中发挥示范作用;四、引领意味着中国应大力运筹构建以中国、欧盟、印度、巴西和南非为核心的全球气候治理集体领导体制,即C5领导模式,努力促成C5模式的早日成熟;五、引领意味着中国应致力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六、引领意味着中国应妥善利用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值上升的大趋势,在保持自身发展节奏的同时,顺势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在符合中国自身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域,如新能源开发、环境治理现代化、低碳技术研发、环保与减排协同、提高透明度等领域加大行动力度,同时坚定维护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不动摇,在作出新的减排承诺和提供际气候援助等问题上量力而行。

在地区和双边层面,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直面环境问题并在谈判和对话中以开放和积极的姿态化解环境争端。目前中国的环境外交辐射全世界,并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环境外交格局,这对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编:刘晶(实习生)、樊海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