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有幸见证了这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2018年08月03日04: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泽米尔·阿万

  大西广

  戴 杰

  厦门港象屿集装箱码头。
  新华社发

 

  “中国在全球治理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访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泽米尔·阿万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丁雪真

  “我对中国的热爱源于我的父亲,他年轻时曾在中国工作。虽然父亲在我8岁那年就去世了,但‘中国’两个字就像一粒种子,在幼年时即深深植进了我的脑海里。所以,高中毕业后,我决心去中国留学,想去看看父亲曾经工作生活过的那片土地。”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泽米尔·阿万对本报记者谈起他与中国的渊源时如是说道。

  1980年,泽米尔·阿万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巴基斯坦政府奖学金,前往中国读书。在北京学了一年汉语后,来到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专业就读。“记得那时的浦东还是一片荒郊野岭,零星散落着几个小渔村。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不久,虽然人们看黑白电视、骑老式自行车,物质生活上不富裕,但心里都有一股干劲。”泽米尔·阿万回忆说,“回看当时,一切奋斗都是值得的。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看待中国的目光。”

  2010年,泽米尔·阿万再次回到中国,出任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科技参赞。这距离他第一次到中国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已经从电视画面里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但真正站在她面前,望着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立交桥、地铁线和街道上的车水马龙,我内心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泽米尔·阿万深有感触地说,“有一次我到上海出差,在傍晚时分坐车穿过浦东,车窗外高楼林立、灯火璀璨。30年前浦东的郊野景象与如今的繁华在我眼前交替出现——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这片土地真正富强起来了。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

  国家富强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近几年,泽米尔·阿万的中国朋友经常和他谈起他们出国旅行的经历,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生想要出国留学非常困难,一些国家提出的签证要求看上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些年,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对中国免签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也随之增强。与某些大国的作为不同,中国在国际社会面临保护主义挑战时挺身而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当今世界一直面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反映在全球治理体系上,则是小国、弱国的利益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中国在全球治理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构建更加平衡、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的全球治理体系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希望。”泽米尔·阿万如是表示。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人过去吃过苦、受过罪,但是中国人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愿意同世界分享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果和经验,愿意带动其他国家发展繁荣。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谈到中国的发展成就,泽米尔·阿万感慨道,“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深圳从中国南方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国际知名的大都市,着实令人赞叹。我去过很多次深圳,每次看到深圳的繁华,我都会想到巴基斯坦南部的一个小渔村——瓜达尔。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之后,瓜达尔港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不断推进,我相信瓜达尔有一天能够发展成为繁华的大都市!”

  2016年,泽米尔·阿万退休回到了巴基斯坦,到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从事中国研究。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儿子都非常热爱中国,如今分别在上海和天津读书,都能讲一口十分流利的汉语。泽米尔·阿万希望孩子们学成回国后,能够为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和巴中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

  

  “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范例”

  ——访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大西广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0年来,在各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让许多外国人感到震惊。”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大西广向本报记者谈及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感受时说道。

  1992年,大西广第一次访问中国。那次访华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爱喝咖啡的大西广举了个例子:当时在上海找不到地方买现磨咖啡,如今不只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在中国西部的一些县城,也能买到现磨咖啡。“一滴水里观沧海。从一杯小小的咖啡,即可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从那以后,大西广每年都访问中国,有时一年多达十几次,他也因此得以亲眼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首先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展起来,紧接着沿海城市不断发展,随后是中部不断崛起,西部也日渐富裕。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使数亿中国人脱贫,这实在是奇迹。”大西广说,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努力。

  “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谋福利,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对国家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带领中国人民踏踏实实地干事。”大西广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大西广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顺应了中国的时代要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100多次访华中,大西广与中国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民众都有广泛接触。他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融合各民族、地区、宗教、界别、阶层的不同利益。”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克服了西方民主的缺陷,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范例。”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大西广表示,由于历史等原因,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强,自身正当利益时常得不到保障。中国外交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这让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光明前景。

  中国经验不只对发展中国家有意义。大西广认为,一些国家的政党为了选举采取短视政策,浪费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从长远看不利于国家发展。“发达国家也应该积极学习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获得的宝贵经验。”

  在今年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大西广认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立场,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响亮声音。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挑战。中国作为重要的开放型经济大国,推出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更好地引导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许多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借鉴意义”

  ——访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戴杰

  本报驻美国记者  胡泽曦

  “你穿的衣服要多少钱?”“外国人为什么对中国感兴趣?”1986年,雅克·德·里塞尔第一次来中国时,被问了很多类似的问题。当时的他学习汉语只有两三年,但在那时的中国,能说几句汉语的外国人已经足够引起人们的兴趣。雅克·德·里塞尔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戴杰。

  戴杰如今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政治学教授,同时兼任该校东亚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大幕那一年,戴杰正好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本科一年级。因为对越战以及美国东亚政策感兴趣,他开始关注中国。大三那一年,戴杰上了一门关于中国的课程,授课老师是当时刚从中国回来的美国著名学者林恩·怀特。“课堂上讨论的内容令我非常感兴趣,从那时候起,我就决定未来要从事中国问题研究。”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校园,关于当代中国的书籍还比较短缺,戴杰在求学过程中读的大多是《红星照耀中国》等书籍。“我们其实知道,那时候中国的现实已经不是书中描述的那样了。”

  这样的短缺已成为过去,如今许多美国高校都开设研究中国的相关项目,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专著在美国问世。戴杰认为,相比自己这一代学者,美国新一代中国问题研究者的一大特点就是更为专业化。不久前,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国问题》一书,就从36个不同领域分析了中国的未来走向。

  1986年将近一个月的中国之行给戴杰留下了深刻印象。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已经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能量——人们买东西有更多选择,越来越多人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处于如此快速变革之中的国家。”戴杰感慨道。

  自那以后,戴杰每年都会去几次中国,参加各类研讨会,也在中国高校讲学,同北京、上海不少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法制化建设开始提速,一系列基础性立法相继展开。在此过程中,一些中国研究机构同戴杰这样的外国专家交流,请他们分享经验、提供建议。

  在宾大教书以后,中国留学生成了戴杰观察中国的另一扇窗口。他发现,过去二三十年来,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留学生人数增长了很多。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的统计,目前有超过35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高校就读,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

  在戴杰看来,与改革开放初期赴美的中国留学生相比,现在的中国留学生们对世界的了解更多,英语更流利。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影响力不断提升,他们也表现得更加自信。“这是国家的自信,也是个人的自信。”

  谈及40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种种变化,戴杰认为首先体现在经济方面。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去中国的时候,即使在北京,多数人出行仍靠骑自行车。上海的浦东新区还不存在。在浦西,夏天的晚上可以看到很多人聚在室外看电视。如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经济改善的同时,中国社会的面貌也全然不同,“现在的中国民众对于世界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

  今天的中国依旧处于快速变革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比方说环境保护问题。中国意识到这些挑战,不但要关注经济增长,还强调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戴杰认为,“中国的许多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借鉴意义”,经济市场化和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有效的产业政策在快速发展中发挥了积极效应;政府的执政能力非常强。“这些经验不全是中国独有的,但中国取得的成效尤其突出。”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3日 23 版)

 

(责编:王仁宏、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