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谢菲尔德大学发表演讲

2017年09月28日09:33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伦敦9月28日电(记者 黄培昭)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27日在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成立10周年暨示范孔子学院揭牌仪式上发表主旨演讲:《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全文如下:

很高兴在金秋收获的季节访问谢菲尔德大学,与大家共同庆祝谢大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并为谢大“示范孔子学院”揭牌。我谨代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向谢大和谢大孔院表示热烈祝贺!

这是我第一次访问谢大,但谢大对我一点也不陌生。这不仅因为谢大是罗素集团成员,是英国著名学府,而且因为谢大与孔子很有“缘分”。这种“缘分”,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都强调“平民教育”。谢大在筹建之初,海报上第一句话就宣称自己是“平民大学”("The University will be for the people")。我听说谢菲尔德市的工人们因为这句话,每人都为谢大捐了一便士。

孔子也是中国最早倡导平民教育的先行者,他主张“有教无类”,认为学生无论贵贱、贫富、愚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都强调“教学相长”。谢大校徽中间是一本翻开的书,上面书写着“学习,传授”(拉丁文Disce Doce,意即 Learn and Teach)二词。

孔子也非常重视学习与传授的良性互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他的核心教育理念。

第三,都强调“知其所以然”。谢大校训是“探索真理,知其所以然”(拉丁文Rerum Cognoscere Causas,意即To discover and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ings)。

孔子十分鼓励探索精神,强调在探索的路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首先做“知之者”,要“知其然”;接着做“好之者”,去探究“其所以然”,发现事物后面的规律性;还要做“乐之者”,乐于运用规律性,付诸行动。

正是因为谢大与孔子这种“缘分”,谢大也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谢大早在2006年就同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大学开展合作,为谢大孔院建设与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多年来,谢大孔院在博内特校长带领下,开拓进取,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在今年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英大区赛中,谢大学生吉伟仁(David Geary)以绝对实力拔得头筹,并在全球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刚刚落幕的“汉语桥·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中,谢大孔院代表队成为晋级全球36强唯一的英国队伍。

上述成绩来之不易,既归功于老师们“诲人不倦”,也得益于同学们“学而不厌”,谢大孔院获得全球“示范孔院”的殊荣的确实至名归。要知道,目前在全球140多个国家中的511所孔院中,只有31所获得“示范孔院”称号,足见这块牌子的含金量。那么英国“示范孔院”应该发挥什么样的示范作用呢?我认为,可以在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首先是做汉语教学的“知之者”。我一直致力于在英国推广汉语教学。因为汉语是全世界母语人口最多的语言,也是中国最传统、最精美、影响最大的文化产品。汉语已成为不少英国学校的首选外语,汉语教学也成为当前中英两国人文交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我担任驻英国大使的7年多时间里,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从7年前的13所和57个猛增至今天的29所和145个。随着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深入发展,英国“汉语热”还将不断升温,无论是工商界精英,还是青年才俊,甚至是冲龄幼童,都在学习汉语、感知中国。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提升汉语教学水平是“示范孔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是做讲述中国故事的“好之者”。作为一种语言,汉语传承的是五千年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作为一种工具,汉语服务的是当代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互鉴。学会汉语,就意味着获得了开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

学习语言只是了解中国的第一步,更深层次的是了解中华文明的特性。简言之,中华文明有三个突出特性:

其一,中华文明强调和谐与中庸,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其二,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思维,处理问题从宏观着眼,从大局出发。

其三,中华民族崇尚和平。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未因强大侵略他国。明朝郑和的船队,足迹远至印度、东非,沿途通商结好,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

当代中国仍受传统中华文明的影响。比如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目标等,都是源自中国哲学的整体观,主张从大局和长远来思考问题。中国外交主张通过谈判、对话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这也是对中华文明和平属性的最好传承。

当代中国发展的精彩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英国民众对中国的认识还很肤浅,甚至偏颇。最近,一个英国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访华时,“现场真实版”中国和“英媒报道版”中国反差很大。他原来以为中国是一个僵化封闭、缺乏活力、只生产廉价商品的国家,而亲眼看到的却是一个发展日新月异,民众活力四射,文化开放包容的国度。无论是正式会议,还是私下交流,中方人士在谈及中国制度和治理能力时,都乐观豁达,富有激情,充满自信。一位中方与会者告诉他,中国体制注重选贤用能,官员讲话不像西方那样滔滔不绝,但更重视执政实绩。官员如果不能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就只有“下课”。他总结说,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所以然”,在于富有远见的领袖、务实能干的官员和勤劳睿智的人民。

这位英国朋友的经历的确有一定代表性。如果仅通过西方媒体的视角去认识今日的中国,难免以偏概全。“示范孔院”可以用好的语言、人脉资源等优势,帮助英国民众深入了解中国故事的“所以然”,向英国民众展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中国。变革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故事,真实的中国需要精彩的讲述。我希望孔院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好。

最后是做促进中英关系的“乐之者”。谢大孔院是中英两国三校合作的结晶,经过多年实践,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不断创新和丰富孔院工作内涵,促进孔院与当地社区协同发展,为推动中英人文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谢大与中国高校丰富的校际合作就是很好例证,谢大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与上海航天局、上海交通大学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领域的合作有序推进,包括开展“中国太空实验室计划”等尖端研究计划;谢大还将孔院资源与大学发展有机结合,从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到共同攻坚科学课题,使双方合作内容变得更加务实和丰富,实现了互利互赢。

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也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深入发展之年。我从事外交工作40多年,深深体会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要做到心相通,就要增进交流、增进了解、增进理解,这也正是孔院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

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时曾说,“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孔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中国与世界相互了解与合作的重要渠道。我衷心希望青年朋友们用好孔院这个平台,争做促进中英两国人民心相通的“乐之者”,争做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心相通的“乐之者”,为推进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责编:贾文婷、王欲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