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国际观察:默克尔四次连任德国总理 将如何影响世界?

2017年09月26日16:33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9月26日电 综合报道 当地时间9月25日凌晨,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初步计票结果出炉,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获得最多选票,默克尔第四次出任德国总理已成定局。

根据德国官方发布的初步数据,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获得最多选票,但得票率从四年前大选的41.5%大幅下降到这次的33%。德国选择党也在此次选举中跃升为第三大党,成为德国自二战后第一个跨进联邦议院门槛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联盟党赢得胜利但得票率大幅下降,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自二战后再次跨进联邦议院,注定会对德国,欧洲乃至全球产生深远的影响。

右翼政党在德国崛起 政坛面临更多挑战

英国《金融时报》称,此次大选是欧洲难民潮以来德国的首个全国性选举,选举结果也被解读为选民对默克尔难民政策的信任投票。

自2005年首次担任德国总理以来,默克尔的执政成绩有目共睹。德国虽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的冲击,但却没有乱了方寸。相反,德国驶入了经济增长快车道,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大幅提升。默克尔之所以能一再获得连任,主要是源于她不被固定意识形态和立场左右。在大多数德国人眼中,默克尔是一位冷静的总理,她通过自己理性和审慎的做法,帮助德国和欧洲积极应对难民危机和金融危机,并合理应对各项重大挑战。

尽管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赢得了此次联邦议院选举,然而其得票率却大幅下滑。相比之下,德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却异军突起,首次进入德国联邦议院,引发各方关注。

25日凌晨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初步结果公布时,执政党阵营联盟党和社民党总部没有欢声笑语,而是沉默和错愕,因为和上次选举相比,两大党合起来总共丢失了近14个百分点的选票,可谓是“惨胜”。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评论称,这次德国大选使德国党派势力体现的政治光谱明显向右推移,德国联邦议会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德国电视二台评论称,这次大选犹如一场政治地震,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异军突起,预示着德国政坛风云已变。

民粹主义思潮的上升,成为摆在德国新政府以及整个德国社会面前的一大挑战。

《金融时报》的评论称,仔细分析德国选择党的选票增长来源,大部分集中在移民占比较低的德国东部地区。德国选择党在该区域获得的选票,比4年前增长了15.6%。默克尔所推行的难民政策是导致联盟党支持者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德国选择党迅速崛起的重要诱因。对于民众的不满,默克尔已经有所认识。24日晚选举结束后,默克尔表示,她要用“好的政策”赢回德国选择党的支持者。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评论称,是难民政策留下的社会伤痕让默克尔在此次大选中“虽胜犹败”,德国总理虽然没变,但德国议会变了。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称,默克尔赢得了“苦涩的胜利”,极右翼政党将是她未来政治生涯的巨大障碍。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前驻德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锋预计,“乱局”会持续一段时间。“乱”多久,德国选择党为代表的右翼力量就会维持多久,后者实际上是“问题党”、“危机党”,越“乱”越受益。与美国不同,德国左右翼力量共存于议会,这意味着德国“左”“右”之争更为突出。不过,姜锋认为,“左”“右”色谱是否还能描述当今的德国政治生态,是个问题。德国选择党不是简单的“极右翼”。很多投票给选择党的选民并非右翼极端分子,只是一些反对默克尔难民政策的普通人。

全球化智库研究员、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黄日涵接受记者采访说,默克尔连任对德来说是好事情,虽然欧洲对德国的难民政策虽有诽议,但其难民政策的融入是比较顺利的,下一步会有更多难民成功融入德国社会,每天每月都有难民到欧洲,德国对欧洲治理难民来说是个典范。此外,近些年德国经济发展不错,德国整体社会状态很定,德国也为欧洲社会治理提供借鉴模型。其连任四次总理,较长一段时间内利于德中与德欧关系的稳定发展。

欧洲局势复杂 德国或成西方世界头号声音

“最近我们在英国、法国、美国看到了相当多的戏剧性选举。与那些选举相比,这次德国大选在国际媒体上产生的头条新闻很少,但它对世界同样重要。”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题为“为什么德国大选对世界很重要”的文章中称,对美国来说,德国是美国最坚强的盟友之一,但默克尔不是特朗普的粉丝,而是他的主要挑战者。因此选举后的美德关系仍会很紧张。对欧洲来说,德国就像校园里的大个子。它是欧盟最大和最强的经济体。与法国一起,作为欧盟政策的驱动因素和脱欧谈判中的强大参与者被广为人知。

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称,如果默克尔干完第四个任期,那么她将领导欧洲最强大的经济体长达16年,使她成为自前总理科尔以来欧洲大国执政最久的人。她已经同3位美国总统、4位法国总统、4位英国首相、6位意大利总理和7位日本首相共事过。她带领欧洲应对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拒绝关闭德国边界,主张接收难民。报道称,默克尔的主张可能已成为西方世界的头号声音。

不过,在欧洲,也有声音担忧,德国选举结果可能断送欧洲的未来。路透社25日称,在1949年以来自己政党最差选举结果的打击下以及面临着国内更加难以控制的政治格局,默克尔可能被迫放慢自己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一道重塑欧洲的计划。报道称,在接下来的4年里,默克尔将不得不应对选择党所代表的一股更具对抗性的反对势力。报道引述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柏林办公室负责人布洛克霍夫的话称:“欧元区改革可能是新一届政府面临的最重要的政策议题。”马克龙竞选法国总统时承诺“重振”欧洲,这与德国的主张相吻合。但随着选择党在议会中大力反对,更加深度融合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前景对于默克尔的新联合政府来说,看起来更加具有挑战性。

黄日涵提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开始爬升阶段,默克尔留任为世界经济给予正能量的注入,坚定了欧洲发展的信心,对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来说也是重要利好。最重要的是,其代表性经济政策的可持续性,为世界难民治理政策提供借鉴意义,也为世界反恐提供合作的可能性,德国希望加强与英法等国合作,总体上来说对今后的合作是乐观和看好的。

中德保持良好双边关系 或有震荡期

在德国,与中国保持良好双边关系已成为主要政党的共识。此次大选,对华政策并非选战重点,但“中国元素”在联盟党等党派竞选纲领中亦有所涉及。

联盟党视中国为数字化强国,称“主要电商平台来自美国及中国”,呼吁德国迎头赶上;社民党在竞选纲领中将中国与美国、俄国一道视为与欧洲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打击恐怖主义的合作伙伴;自民党呼吁德国作为整体与中、美展开竞争,加强与中、美、法、印等国在公民社会及经济领域展开对话。绿党一如既往对中国一些社会问题方面提出批评。

但是随着立场偏“左”的社民党已排除加入执政联盟的可能,这避免了德国选择党成为享有一定特权的议会第一大反对党。姜锋说,从组阁选择来看,德国政府今后处理对外关系可能会更加“敏感”和犹豫不决,更加趋向政治功利。这会给中德关系带来一些麻烦,尤其在意识形态和经济议题上,但大局不太会有大变。

德国政坛未来曲折 默克尔任重道远

根据德国电视一台委托调查机构InfratestDimap在大选后一天进行的民调显示,57%的被调查者众表示欢迎由“牙买加组合”,即联盟党(CDU/CSU)、自民党(FDP)和绿党(Die Grünen)组成联合政府。这一比例比大选当日上升了34个百分点。而联盟党与社民党(SPD)的大联盟组合的支持率进一步下降,仅为31%。

虽然民间支持率走高,不过“牙买加组合”要真正实现起来却任重道远。阻力首先来自联盟党内部,即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CDU)和由巴伐利亚州州长泽霍夫领导的姊妹党基社盟(CSU)之间尚存分歧。虽然联盟党以超过33%的得票率成为联邦议会第一大党,获得组阁权,但得票率比上次大选减少了超过8个百分点,为历史第二差战绩,这也直接导致默克尔与泽霍夫之间的分歧加剧。

反欧盟、反移民的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以超过13%的得票率一鸣惊人,进入议会。然而,比极右翼政党首次进入议会更具轰动效应的却是该党领导层的公开决裂。9月25日,德国选择党主席弗劳克·佩特里在新闻发布会上“投下重磅炸弹”,称自己不会加入议会党团,随后便拂袖而去,留下其他领导层成员面面相觑。

与佩特里同为党主席的于尔克·莫伊藤表示佩特里的决定“从没与党内同僚商量过”;而该党高层成员之一的爱丽丝·威德尔则直言佩特里应该退党,“以免造成更大损害”。

佩特里晚些时候在个人脸书账号上回应称:“德国选择党已经从一个坚毅、奋进的政党沦落成了一个慵懒的团体。我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决定不加入议会党团,因为我无法阻止党执政能力的下降和内部人才的流失。”

有学者指出,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德国政坛没有根本对立的政治观念和思想的对撞,而只有具体政策的分歧。而现在,德国选择党的崛起代表着德国民族主义政治的崛起。如何应对右翼民粹主义思潮将是默克尔担任总理第四任期内的严峻挑战。(常红 张悦 赵嘉伟)

(责编:赵嘉伟(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