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关注中国

非遗延续中国文化  为“一带一路”注入新生命力

2017年09月22日10:2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 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之大国非遗工匠专项公益工程工美项目启动仪式”暨“大国非遗工匠工美项目座谈会”21日在京召开。

据了解,该项目是为了寻找“大国非遗工匠”,资助德艺双馨、为非遗传承与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与团体而设立。该项目将在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认定,平均每个地区认定10位“大国非遗工匠”、10位“提名大国非遗工匠”,主要面对的群体为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陈四光在会上表示,大国非遗工匠专项公益工程工美项目是为了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真正有实质的文化自信。“一带一路”为非遗发展带来了百年难遇的巨大机遇,“一带一路”上应该有“我们”的参与,“大国非遗工匠”是“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带一路”上呈现给世界最好的中国礼物。

据悉,此次工美项目先期资助1200 万元人民币,用于与之相关的保护与传承活动。从认定的大国非遗工匠之中,还将评选认定德艺双馨、贡献突出的两名人员作为“华夏大国工匠”,每人资助50万元人民币。另外,将在每个地区设立“大国非遗工匠传承基地”一处,用于大国非遗工匠开展研究、传承等活动。

“大国非遗工匠”的技艺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华文化、表现东方之美的系列产品,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中国礼物”。基金会将依据“中国礼物”本身的特点选定单位进行合作,让产品流通于1504家4A/5A级景区、700多家博物馆大厅、512所孔子学院、1073个孔子课堂、“一带一路”67个国家中国文化中心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非遗经济形态。

基金会还将开展“一带一路”中国非遗世界行主题活动,计划用10 年时间(2018 年—2027 年),每年组织一次,每次活动组织200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沿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非遗文化的展示、传播、贸易、交流等活动。10 年时间内计划援助1372 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据悉,“大国非遗工匠工美项目认定与资助仪式”将于11月17日在北京举行,同时将颁发“大国非遗工匠传承基地”牌匾,成立“‘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专项公益基金”。(于明飞)

(责编:赵嘉伟(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