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典范选举”已有不合时宜之处

2017年08月28日08:30 | 来源:文汇报
小字号

9月24日,德国将迎来第19届联邦议会大选,产生新一届议会、政府及政府领导人。根据德国联邦选举法规定,年满18岁的德国籍公民拥有选举权;居住在外国的德国籍公民,包括拥有双重国籍身份的公民,可以通过邮寄信件的方式参加选举。全德共设299个选区。选票由两部分组成,选民需投两票:第一票选直接候选人,各选区获得相对多数的候选人直接进入联邦议会;第二票选党派。各党派在全德境内获得的票数比例决定该党派在议会的席位名额。联邦议会由598个议员席位组成,其中299个由第一票直接选举产生,剩下的299个则通过第二票的党派选举产生。因此,联邦议会的组建取决于第二票的选举结果。如果某党派直接议员席位比例高于第二票党派选举比例,而直接议员席位是无法取消的,议会将增加悬挂议席。

这样的选举制度似乎既重视议员与选民之间紧密而直接的联系,又充分考虑到各党派在议会中的利益平衡。然而,实践层面看,德国现行选举制度并不能真正兼顾所有选民的利益和诉求,部分规定已不合时宜,甚至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5%的门槛”阻拦民意

一方面,联邦议会依然设有“5%的门槛”。全德范围内,只有获得5%及以上选票的党派才有资格进入议会。初衷是不希望过多小党进入议会,增加组建政府难度。这听起来似乎有道理,然而,这些被议会拒之门外的小党选票相加后所达到的比例较高,直接影响到部分选民的利益诉求被忽视。

本届联邦议会选举中,获准参选的党派有48个,最终确认参选的党派42个,上联邦州名单的党派有34个,其中包括六个主流政党,它们是基督教联盟党、社民党、左翼党、另择党、自民党和绿党。此外,自由选民党、政党党(全称“劳工、法制国家、动物保护、精英扶持和基层民主倡议党”)、德国马列党和基本收入党这四支小党在全德16个联邦州的选举名单中都有,表明其有一定的民意基础。尽管如此,它们很可能因为5%的议会门槛而最终无法进入议会。

以2013年联邦议会选举为例,投票率为71.5%,被5%议会门槛卡住的选票比例约为16%,其中包括自民党(4.8% )、另择党 (4.7% )、海盗党(2.2%)。假设今年这一比例和投票率不变,以6150万选民为基数计算,实际投票选民人数仅为4397.25万,其中703.56万选票被议会拒之门外,只有3693.69万选票对议会组建产生直接影响,仅占总居民人口数(约8300万)的44.5%。因此,德国议会到底能多大程度地代表民意还有待商榷。

  年轻一代利益不易受重视

另一方面,德国选举法规定,只有年满18岁的德国公民才拥有选举权。而部分联邦州议会选举已经把年龄要求降低到16岁,近年来针对联邦议会是否也应该将年龄下限调整为16岁的讨论非常热烈。德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导致年轻选民占比较低,年轻人投票率也普遍低于年长者。因此,年轻人参与政治的意愿和力量均比较弱,政坛依然是老一代的舞台,这导致年轻人关心的议题不易受决策者的重视。

从2013年联邦议会选举来看,年龄在21岁至25岁间的选民中,只有60%的人参加了投票,低于平均投票率,而60岁至70岁间选民投票率高达80%,40岁至50岁之间的选民投票率与平均投票率持平。本届选举的6150万选民中约有940万选民年龄在18岁至30岁之间,而60岁以上的选民人数约2230万人。年长选民人数多,投票率高,与之相反的是年轻选民人数少,投票率低。那么,年长选民所掌握的话语权要远多于年轻选民,年长选民关心的议题也更易得到贯彻。

以养老政策为例,“母亲养老金”计划和“63岁提前退休”这两个大选关键议题在这一届政府都得以实现,而年轻人关心的教育、互联网等和他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问题还没有彻底落实。年轻一代的利益受损,代际公平欠缺。

  选举制度偏离最初的意图

再看今年的大选,借用德国电视二台主持人瓦尔德的话,“基民盟认为,德国一切良好,要感谢默克尔,一切照常”。

而默克尔的挑战者舒尔茨将社民党的核心议题设为“社会公正”,拟修改《2010议程》,主要受惠的是失业人群,以此促进社会公正。舒尔茨民调支持率短暂高歌猛进后一路下滑,显然选民对他的执政理念不满意。尽管社民党着手调整策略,抛出“教育全程免费”“取消轿车高速公路过路费”等新话题,但也仅是拉票策略而已,其可行性并未经过严密论证,可信度低,绝不是对年轻人利益诉求的真实回应。

德国联邦选举制度已有60余年历史,且形式基本保持不变,甚至被一些国家视为典范。表面看,该选举制度确是成功的。而这一点恰恰导致德国人不再追问一个好的选举制度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无论是选举制度本身的合法性,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政治决策者行为的合法性,都取决于选举制度是否还能按最初的意图发挥作用。面对社会的多元和民意的分散,德国人应该追问和反思现行的选举制度,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兼顾民意代表性和政治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德国社会与政治的稳定。(毛小红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于明飞(实习生)、王欲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