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坚持以“互联互通”思维看世界

季思
2017年07月19日14:13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7月7日、8日,2017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在德国汉堡举行。此次峰会的主题为“构建一个相互连通的世界”(Shaping an interconnected world),各国领导人围绕增强经济稳定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的发展三大议题,共同展望全球经济未来。从杭州峰会“联动式发展”的主张,到汉堡峰会“相互连通的世界”的愿景,我们看到,中国倡导的“互联互通”(interconnection)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同度稳步上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所接受的公共产品。现如今,“互联互通”不仅是一种世界观,提供了如何看待这个纷繁复杂世界的思维,而且是一种方法论,日益成为疗治当前全球各种疑难杂症的“药方”,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用“互联互通”激活全球经济增长潜能。近来,全球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主要经济体出现增长势头,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增速下滑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抑制。然而,全球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待解决,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新旧动能转换,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包容度低、不可持续等“老问题”碰上了逆全球化、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新麻烦”。中国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建设,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沿线国家修建基础设施、对接产能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与中国实现“互联互通”,将使沿线国家获得搭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这趟“快车”的机会,极大地激发各国经济增长的潜能和动力,也可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与转型升级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实践表明,“互联互通”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促进平衡普惠发展的重要路径。

用“互联互通”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全球治理体系酝酿深刻变革与调整。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的政策,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拒绝承担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应尽的责任,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各国利益深度交融、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今天,美国却日益缩回自我划定的牢笼,滑向过时的保护主义和国家至上主义,既让国际社会大跌眼镜、倍感失望,也促使世界把更多目光投向中国。中国主张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全球治理,反对任何排他性安排或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为此,一方面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推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深化改革,使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具有更多代表性并使之互相协作配合。另一方面,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一带一路”全球经济治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也使全球治理“互联互通”成为可能。

用“互联互通”搭建文明沟通对话桥梁。随着非西方文明整体实力的上升,西方在精神气质上反而越来越难以摆脱自大和保守心态,或是以普世价值名义强行推广西方制度与价值观,或是以“文明冲突论”的对抗思维看待日益自信的非西方文明。这种态度不论对西方还是非西方都难有益处。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天下观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与眼界使中国人能够超越一族一国之局限,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教育、科技、旅游、文化方面的合作,搭建“民心相通之桥”,有力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族文明的互学互鉴和“互联互通”。

实现“互联互通”既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共同推动下,“太平世界,寰球同此凉热”的“互联互通”梦想将加快照进现实。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 文章转自《当代世界》总第428期)

(责编:贾文婷、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