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带你走进德意志

李忱阳
2017年07月09日05:4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充满巴伐利亚风情的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

  德国位于欧洲十字路口,自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到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扼守着欧亚大陆东西向的出口,享受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背靠群山,面朝大海,沐浴西风的德国,与中国这个位于东方的大国,在各领风骚的同时也有着很多密切而直接的交集。德国这一在欧洲大陆上的神秘国度,也在吸引着中国人不断前去,体验着欧亚大陆西向的“另一个自己”。

  

  风貌:多样特色的集成

  对于很多游客而言,德国的法兰克福是抵达欧洲大陆的第一站。欧洲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使得德国对于前往欧洲各地的游客来说,都是绝佳的中转站。或许正因为此,德国自身也汇集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韵味。中高纬度、海洋气候、日照时间长短分明、终年气候凉爽湿润、森林草原覆盖其间,这样的一系列特征加起来,一个宜居国度的形象映入眼前。

  在地理位置上,德国北同丹麦相连,东面与波兰和捷克接壤,东南临奥地利,西南背倚瑞士,西同法国、卢森堡和比利时相界,西北临荷兰。可以说,相间其中的德国博采众长,既有南德山高水清的相映成趣,又有北德红砖水道的穿行纵横,中部则分布着空旷的黑森林与莱茵河谷以及遍布城堡与宫殿的图林根州。德国面积不大,却集成着多种文化特色,这大概和穿过德国境内的欧洲两条最主要的河流——莱茵河与多瑙河,不无关联。

  然而德国的风景绝不仅限于此,柏林数量丰富、藏品众多的博物馆吸引着各路观光客参观,柏林胜利纪念柱、汉堡圣米迦勒教堂、慕尼黑圣母主教座堂、科隆大教堂等巍峨雄壮的历史建筑诉说着德意志民族的骄傲。成为时代标志的勃兰登堡门以其所承载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吸引着无数人群,全面开放民众参观的德国国会大厦更是一如这一建筑本身,熔铸了德意志的传统与现代。当然,令人难以忘怀的大屠杀纪念馆、犹太人纪念馆、达豪集中营等地时时刻刻地在提醒着人们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上曾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

  人文:严谨与开放并存

  德国人的严谨闻名于世。相信对德国稍加关注的人一定听说过很多关于德国人严谨的“传说”。那么这种严谨究竟到了怎样的程度呢?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即可说明:2015年1月1日,德国《南德意志报》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完美的“德国神话”》,全文都在用数据和事实指出一些流传在中国互联网上过度吹捧德国人严谨的“传说”的“失实之处”并予以更正,德国人对准确的执念,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你认为德国人都是一群不苟言笑的工程师,那可真是错怪了这个民族。不必说周末河边湖畔欢声笑语野餐露营的男男女女,也不必说一场场德甲球赛上统一着装、挥舞标识到现场观战助威的德国家庭,更不用说在每年的“第五个季节”狂欢节上跟随盛大的花车化妆游行,举着满杯的啤酒相互庆祝的德国人了。德国人时常面目严肃,不喜欢也不善于主动搭讪,却也是有求必应、关怀备至。其实一丝不苟的面孔与洋溢着的笑脸并不冲突,而一向一本正经的德国人似乎也只有遇到他们真正的喜好,隐藏在心中的热情才充分地释放出来。

  众所周知,德国是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肇祸方,而战后的德国也一直在努力检讨这个国家两度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原因。所以长期以来,在德国除非公务机构,一般场合很少见到德国国旗。不过自从2006年德国成功举办世界杯足球赛开始,更多的德国人开始充分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更多地流露出公民对国家的朴素感情。

  制造:行销世界的美誉

  谈到德国,不能不提德国制造。徕卡相机(Leica),汽车中的大众(Volkswagen)、奥迪(Audi)、宝马(BMW)、奔驰(Benz)、保时捷(Porsche),日默瓦旅行箱(Rimowa),电子与电器领域的西门子(Siemens),厨具中的双立人(Zwilling)、WMF,运动服装品牌阿迪达斯(Adidas)等德国制造品牌可谓数不胜数。“made in Germany”似乎是一种光环,对追求品质的顾客来说可谓首选。然而其实,“made in Germany”最早被英国人在19世纪后期用于标识当时在德国生产的廉价假冒商品。

  当时的“德国制造”以仿制和廉价闻名,在美国费城的世界商品博览会上被技术专家若洛克斯评价为“便宜而拙劣”,并大量倾销英国等地。英国人用“made in Germany”的印记试图让消费者对德国产品嗤之以鼻。痛定思痛,来自德国莱茵河畔的工业家克虏伯(Krupp)率先开始在自己的工厂实行标准化的产品质量监督模式与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克虏伯这位钢铁及军工大王的改变使得他自己的产品逐渐成为产品质量的保证,特别是著名的“克虏伯大炮”,在当时不仅受到德国皇帝的青睐,连李鸿章在1871年访问德国时,都曾亲自拜访克虏伯订购了300多门用于北洋海军及海防。

  到了19世紀末期,德国制造的商品如阿司匹林(Aspirin)、科隆香水4711、奧多尔洁牙水(Odol)、法贝尔—卡斯特尔铅笔(Faber-Castell)、绒毛玩具斯泰福(Steiff)、钢琴贝希斯坦(Bechstein)及朗格钟表(Lange)等品牌纷纷成熟,“德国制造”这个曾经耻辱的印记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金字招牌。本世纪初欧盟成立后,成员国间曾经出现多次对产品统一标识“欧盟制造”的提议,然而德国的企业家与政治家表示这可能会造成一个技术标准标志的灭亡而纷纷拒绝。质量可靠,经久耐用,供货及时,同时兼具高度的革新內涵与成熟的生产工艺的“德国制造”依旧以其自身特色行销世界。

  如同德国引以为傲的德国制造,德国社会的运转也如同一架机器一般“各司其职”。提前预约、标准化作业、程序式运行成为德国社会的常态。“规则”对每个公民而言不是“因为禁止所以不做”而是“约定俗成所以遵守”。当每个公民都恪守自己的本分,整个社会自然就没有出现混乱的道理。这种“规则意识”对于缺乏人力、管理成本较高的德国来说,十分重要。

  交流:日渐密切的往来

  中德之间的人文交流,源远流长。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爱国民主人士章伯钧,中国最早从事抽象代数研究的学者曾炯,著名学者林语堂和季羡林等都曾在德国接受教育,特别是季羡林老先生,还曾写下《德国印象》一书,以朴素而富于智慧的语言记录自己的留德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朱德就曾在哥廷根市的盖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哲学系社会学专业注册学习,并在此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1922年,朱德在柏林结识了在德国展开工作的周恩来,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德合作是两大文明的交流对话,是两个伟大民族的相互学习,是两个经济奇迹创造者的携手并进。”

  近年来,中德旅游交流合作日益活跃,德国国家旅游局北京办事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赴德国旅游人数突破136万,间夜突破258万。这个位于欧洲大陆的神秘异国,也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中国人的视野。游客们在南部滑雪、在中部远足、在北部观海,在东边与西边品味壮阔的历史,在游览之余横扫德国琳琅满目、折扣诱人的各式商品,闲暇之中尝尝诱人的德式烤猪肘、烤香肠,再来上一杯醇正的黑啤,可以说这个国度满足着对舒适的向往、对惬意的追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德国与中国,虽重山相隔,万里之遥,日益密切的往来将会使民心更为相通,亚欧大陆的东端与西侧,也将不再遥远!

  (本文作者曾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交换学习)

(责编:冯人綦、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