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分享经济发展脚步飞快,立法、监管探索亟须跟上来

让互惠规范的分享增进社会信任(国际视野)

李晓华 邓 洲
2017年07月05日10:3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在泰国曼谷,一名市民用手机解锁共享单车。
  新华社发

  来自澳大利亚的蒂姆在杭州西湖使用手机支付宝体验共享单车。
  新华社发

  德国柏林街头停泊的共享汽车。
  本报记者 冯雪珺摄

  一组公用洗衣机近日出现在上海一商业广场内。洗衣机也开始进入“共享时代”。
  新华社发

  这是频频被外媒点赞的中国独创!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还争相进军海外。仅仅几个月时间,各种颜色亮丽的共享单车遍布大中城市街头巷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利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输入密码即可开锁、使用,这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分享经济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包括“爱彼迎”“优步”等在内的分享经济正在全球兴起,并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立法、监管等方面的探索亟须跟上来。

  中国是全球最大分享经济市场

  以摩拜、小黄车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服务发轫于中国,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式创新”。分享经济从狭义上可以认为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将个人或企业闲置或未加充分利用的物品、技能、时间、生产设施等资源,以较低价格甚至免费方式提供或转让给需要的个人或企业使用的一种新型资源配置方式,其核心在于闲置资源的再利用。由于人们购买商品或服务本质上是获得其使用价值,因此在满足需求的意义上,使用权要比所有权更为重要。广义的分享经济并不局限于闲置资源的再利用,而是泛指使用而不占有,只租不买、按需付费的商业模式。以交通出行为例,上下班时间以较低价格搭载相同路线乘客的顺风车属于狭义的分享经济;而借助于互联平台专职载客的网约车就属于广义的分享经济。

  分享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由来已久,在汽车开始进入美国家庭的20世纪初就已经有汽车分享的雏形,例如,汽车租赁企业赫兹的前身成立于1918年。但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并被称作“分享经济”却是不到10年的事情,其代表性事件是主打短期住宿分享的“爱彼迎”(Airbnb)和主打交通出行分享的“优步”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的成立。当前,全球分享经济在二手物品、个人时间和技能分享等领域表现出了蓬勃生机,并逐渐扩展到生产能力的分享、协同制造等。例如,美国的Nextdoor、Rent the Runway、Gazeele、Bag Borrow or Steal等企业创建了个人图书、服装、电子产品、奢侈品的分享平台。美国太阳城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购买闲置太阳能光伏系统,然后租赁给用户并提供安装等周边服务,这是能源分享的新模式。

  分享经济已经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根据保守估算,全球分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已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的市场超过2万亿元,是全球最大的分享经济市场。据普华永道预测,P2P住宿,汽车分享,P2P金融,音乐、电视和视频,在线招聘等分享经济五个主要领域的收入到2025年可达到3350亿美元。分享经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价值。其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分享经济是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它使更广大范围、更大数量供需双方之间的交易成为可能,特别是能够充分挖掘闲置资源的长尾需求,创造出更多价值;第二,分享经济增加了供给方的收入,减少了需求方的支出,意味着社会福利的提高;第三,分享经济可以调动全社会的创新资源,人人都能成为“创客”,激发创新活力;第四,支撑分享经济运行的平台企业发展迅速,有望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个人不仅是分享经济的消费者,也成为主要供给者

  分享经济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物质产品的供给数量,从而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第二,分享经济能够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地实现对供需双方的撮合,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节约大量的社会时间;第三,分享经济使灵活就业成为可能,个体可以不依托传统的企业组织而从事全职工作或采取兼职灵活就业,有利于减轻就业压力;第四,尤其在交通运输领域,分享经济有利于减轻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城市病”。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产销合一”正变为现实。个人不仅是分享经济的消费者也成为分享经济的主要供给者,例如“爱彼迎”的房源、“优步”的车源全部来自于个人。大量分散化的个人不但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创作的文字、照片、视频,从而成为服务的组成部分,而且还主动贡献自己的时间、技能参与到譬如开源软件、维基百科等复杂产品的开发之中。未来,依靠计算机和3D打印机,在办公室或家中就能够将产品的数字模型文件转变为实物产品,无数拥有3D打印机的个人或小型企业还能够通过“云制造”网络进行分工协作、生产更加复杂的产品。

  分享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轫于美国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与技术背景。2007年的次贷危机及其之后的国际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出现大量裁员失业,这就促使美国人在开源与节流方面做文章。美国民众拥有大量的闲置资产,如果能将这些闲置资源利用起来,一方面能够增加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由于闲置资源的价格更低,也能够帮助别人节约支出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因此,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一出现就受到热烈欢迎,激发民众的广泛参与。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分享经济的技术基础。利用互联网平台,闲置物品或资源的拥有者可以近乎零成本的发布产品信息,同时需求者也可以近乎零成本地搜寻所需要的物品。近年来突飞猛进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分享经济平台的交易撮合效率和精确度,提高了分享经济的效率。

  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取代基于个人计算机的传统互联网。由于智能手机更便宜、更便于携带,功能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传输速度和成本的下降,使得更多人以更高的频次来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终端已经成为各个分享经济平台最重要的入口,超过半数的分享经济交易是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提高。

  商业活动参与主体和企业边界将发生颠覆性变化

  分享经济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供需格局,对行业原有的利益分配机制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对传统的行业管理和监管模式带来挑战。

  分享经济通常不是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而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调动闲置资源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市场的供给。例如,网约车仍然是类似出租车的服务,并没有创造新的出行方式。

  分享经济的兴起实际上是动了传统产业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因此对分享经济的质疑、抵制不断。 

  2012年之后,网约车在全球迅速发展,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网约车司机的从业资质不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质疑;在一些地区,网约车遭到传统出租车从业人员的大规模抗议,政府不得不加强其监管,并判定部分网约车平台的不正当竞争成立。如何协调分享经济与传统经营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充分利用分享经济平台的同时发挥传统企业在品牌、专业化服务上的优势是分享经济能够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分享经济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之上的,互联网经济加剧了产业融合,模糊了传统产业之间的界限。在互联网时代,产品、服务,甚至行业都需要重新定义。分享经济还使商业活动的参与主体和企业边界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在分享经济模式下,平台虽然是企业,但它们通常不提供产品和服务,个人成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同时由于供给多来自于个人,因此产品和服务往往不是标准化的。传统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政策是针对边界清晰的产业、以企业为中心的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起来的,在面对分享经济这一跨界、跨产业的新模式时显得力不从心。在如何清晰地界定平台企业与个人的责权关系,如何对分享经济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衡量等方面,现有的监管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手段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

  

  ■链接

  分享经济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王 涛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已经对世界各国的生产、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西方发达国家高度认可分享经济,并大力推动其发展,分享经济总体上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一、政府主导的公益型项目。典型代表是交通道路分享,注重提升驾乘空间和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实行差别化的价格机制作为激励手段。例如,美国交通公路系统中的 “共乘车道”是通过在城市周围的高速公路和市内的快速路上设置专供大客车或合乘车辆使用的专用车道来提高单位用车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企业发起的营利型项目。基于市场规则,通过搭建分享经济平台,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加快物品流通速度,使商品价值得到充分利用。例如,一些汽车生产厂商的交通出行分享解决方案,戴姆勒奔驰的Car2Go、宝马的DriveNow等。Car2go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分享企业,拥有超过100万名会员,运营超过1.3万辆车。

  三、政府发起、企业运作的混合型项目。主要是在强调公益性的同时也考虑经济性。例如,美国纽约Citi Bike项目是由花旗集团出资4100万美元,万事达出资650万美元,由纽约交通运输管理局监督,专业公司运营和维护的24小时自行车自助运营体系。

  从发展阶段来看,国外分享经济已经从最初的成本导向逐渐发展到效益导向,并开始向可持续绿色发展导向演变,强调通过对社会存量资产的优化调整来最大限度利用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从过度消费转变为资源再利用,从而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将其作为一种能够提高社会就业,增加民众经济收入和实现绿色持续发展的一种未来发展方向来加以认识,为此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加以促进和引导。

  分享经济是新生事物,从国外一些国家的实践来看,大多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强化监管,制定和调整法律法规来应对分享经济带来的新问题。

  一是放松对私人物品分享的管制,对特定分享业务的开展采取“松绑”的态度。例如,英国政府允许非住宅物业可以出租现有的停车位,而不需要申请许可。

  二是结合区域特点制定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和修正以前制度体系中的空白,以加强管制力度。例如,当前美国约有20个州对交通网络公司进行立法,实现了对现有法律制度的创新和完善,驾乘分享获得合法地位。

  三是通过服务购买和外包的形式,委托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来承担公共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帮助政府“瘦身”。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政府日常工作的负担,还可以较好地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规范化运作和管理,并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

  制图:刘 慧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05日 23 版)
(责编:王政淇、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