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日本蓝皮书》出炉 中日关系面临新调整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日本蓝皮书:日本研究报告(2017)》发布会”20日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2016年,中日关系两面性并存,总体有所稳定但博弈不减并竞争外溢,仍处爬坡过坎、不进则退态势。两国的矛盾与对抗集中在新老“两海”问题,紧张激烈、持续广泛分别是其特征与影响。同时,安全困境难缓,外交博弈趋烈,且双边行为呈现外溢、泛化趋向。
这种战略对峙与综合博弈的格局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两国间关系也进入了一种“新型常态”的态势。这一“新型常态”是由中日关系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没有同时存在过的四种表现形式组成:和而不同、斗而不破、互惠互利、往来不绝。和而不同,指的是战略及政治关系上有对立、摩擦但寻求基本问题;斗而不破,指的是在军事安全领域,包括在部分争端上有对峙、争斗但难以发生战争;互惠互利,指的是互通有无、正常的经贸关系以及相互依存;往来不绝,指的是人文及社会交流不少,但情感上未必有认同。
然而,中日关系这种“冷和平”的新型常态架势,是极不稳定、复杂多变、成本高昂的。为了确保中国周边环境的稳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要国家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构建互利共赢、健康稳定的新型中日关系样态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的对日战略目标,应该以此为方向,在确保核心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让“日本因素”为我所用、多发挥正能量,不让其成为中国崛起道路上如影随形的巨额负面资产。
中日的复杂磨合与过渡期远未结束,两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相处之道。双方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也不容乐观,当务之急首先是要止跌、维稳,包括在东海要管一管、在南海要缓一缓,同时寻找转一转即“回升向好”的处方。中日可继续推动战略互惠关系,力争补足“政治互信”与“安全保障”两块短板,同时大力加强互利合作,使中日切实成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2017年两国能够通过中日复交45周年以及其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的良机接轨,尽量创造条件持续改善中日关系并使之回到正常健康的发展轨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