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非洲“世纪铁路”提前半年通车

赵泽
2017年06月13日08:14 |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小字号

肯尼亚当地时间5月31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正式通车,当天由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开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首班列车上,肯尼亚总统肯雅塔与近1300人来全程体验该国122年来的首条标准轨铁路。

这个蒙内铁路体验团有点豪华,除了总统肯雅塔和第一夫人玛格丽特,还有副总统鲁托,多位政府高官和外国使节。肯雅塔一行在沿途走走停停,为7个火车站揭牌。体验之后,肯雅塔惊呼“这是一次变革之旅”。

蒙内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生动实践,是国际合作共赢的典范工程。该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管理”建造,它的通车标志着东非铁路网和地区一体化建设迈出重要一步,将助力东非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

圆了肯尼亚百年来的铁路梦想

肯尼亚地处东非赤道附近,蒙内铁路被当地人称为非洲“世纪铁路”,连接东非最大港口城市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正线全长472千米,项目合同总额38亿美元。

蒙内铁路建成通车,圆了肯尼亚这个东非国家独立百年来的铁路梦想,上至肯尼亚总统肯雅塔,下至普通百姓,都为这一天等待了很久。当天,肯尼亚总统肯雅塔连发11条推特,由衷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

蒙内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重要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建设造福非洲的示范项目。它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路桥”)承建,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

对于肯尼亚来说,蒙内铁路的通车便捷了陆上交通,顺畅了货物运输。据中国路桥官网介绍,新的蒙内铁路设计客运时速120公里,货运时速80公里。这条铁路的修通能将货运成本降低40%,两地之间的客运时间从原来的十几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更深层次的影响还在于,它进一步打通了非洲大陆。

提速的不仅仅是铁路,整个国家的经济也会被蒙内铁路带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38亿美元的投资,不仅中国企业找到了广阔海外市场,当地亦享受到了巨大利好。肯尼亚政府认为,新铁路将把肯尼亚的GDP增速从5.8%提升到8%。有数据显示,该项目为肯尼亚人民提供了超过3.8万个工作岗位,当地雇员占到了90%。中肯两国都十分重视对肯尼亚雇员的技术培训,这条铁路让很多原本对该领域一无所知的青年人成长成了铁路系统的骨干。

更重要的还在于,蒙巴萨或将成为未来东非物流的核心所在,肯尼亚更有成为东非领头羊的底气,带领南苏丹、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等东非这些没有出海口的国家一起“引进来”“走出去”,形成新的内陆经济增长带。

“122年来,肯尼亚人民有了新的铁路,我们将掀开新的一章,书写未来100年肯尼亚的历史。”该国总统肯雅塔在通车仪式上这样说道。

BBC曾质疑中国能修建这条“疯狂铁路”

201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非洲时,与东非6国政要共同见证了中肯关于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相关贷款协议的签署。2015年1月,线路全面开工。

不过,刚开始这条铁路并不被所有人看好。2016年,BBC质疑中国人到底有没有本事修好这条“疯狂铁路”,此后又进行了蒙内铁路不可行的论证。BBC如此质疑,源于其惨痛的历史记忆,英国人提起这条线路真的有点害怕。

蒙内铁路有很大一部分与100年前英国人铺设的“米轨”旧铁路并行重合。这条“米轨”旧铁路曾被英国议员称作“疯狂铁路”,100多年前,英国殖民官员和肯尼亚当地人民曾为之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19世纪末,英国开始修筑“乌干达铁路”,为此征集了3万多名印度劳工。1896年5月,在英属东非(今肯尼亚、乌干达)首府蒙巴萨,铁路开工建设。

修筑这条线路难度巨大,线路从海平面出发一路攀升,60%的路段在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达到2538米。当时的自然条件也十分恶劣:频频出没的老虎、狮子、野象、犀牛等野生动物都会对人构成威胁,凶猛的野兽经常到铁路沿线撕扯咬人,甚至时常发生老虎吃人的现象;再加上当地气候湿热沼泽众多,使得蚊虫疟疾传播迅速,野外工程人员的身体健康随时会受到考验。

在付出了死亡2500人、致伤致残约6500人的代价后,1899年铁路终于通到了内罗毕,1901年修到了维多利亚湖岸边的基苏木(现肯尼亚第三大城市),并于30年后的1931年延伸到现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

这段惨痛的回忆至今仍让英国人心有余悸,所以当2014年听说中国人要在同样的线路上修筑蒙内铁路时,BBC产生了质疑。

这并不是全部的质疑和阻力。铁路建设之初,因为铁路要穿过察沃国家公园,而肯尼亚人的环保意识又很强,一些人就担心因为修路影响野生动物生存可能遭到当地人反对。

事实证明,对中国建设者来说,这些质疑和担忧有些多余。

从技术和建设能力上看,当年的“天路”青藏铁路,大部分海拔超过3000米、最高海拔超过5000米,并且还集合了高寒、冻土、生态脆弱等诸多难题,全长大约是蒙内铁路的4倍,最终还是被中国建设者克服了。

而在生态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中国建设者则把修建青藏铁路时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和黑颈鹤的经验和标准搬到了肯尼亚。为了最大可能地保护环境和不影响动物迁徙,蒙内铁路采用封闭式设计和高架桥方式。比如,察沃河大桥长达2公里,最矮的桥墩也有9.5米高,足以保证长颈鹿能在桥下自由穿行。铁路沿线还设置很多涵洞,用植被覆盖,避免动物因害怕而不敢通过。

最终,承建方中国路桥提前半年完成工期,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中国制造技术在东非大地上实现了落地生根。

p45-当地时间2017 年5 月29 日,肯尼亚蒙巴萨,乘务人员等待列车开往内罗毕。

当地时间2017年5月29日,肯尼亚蒙巴萨,乘务人员等待列车开往内罗毕。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制造

这是中国全套铁路标准首次“出海”,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样本。

据报道,这条线路采用了内燃机系统,东风4D型内燃机车在火车试运行期间,获得了肯尼亚当地媒体的一致好评。不仅是铁轨和机车采用了中国标准,就连这条铁路上相关的配套设施也被中国制造给包揽了。据外媒报道,内罗毕南站的内部设施很像中国高铁车站的格局,就连行李安检机、闸机等设备均由中国制造。

事实上,不只是在肯尼亚,中国企业在海外承接了大量的铁路建设。截至目前,亚吉(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已开通运营,蒙内铁路正式通车,中老(中国至老挝)等铁路已开工建设,中泰(中国至泰国)铁路等一批铁路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高铁“走出去”成效更显著,雅万(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等一批高铁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名片。5月27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传来消息,由该公司研制生产的中国首批出口欧洲的动车组——马其顿电动车组项目通过TSI认证,这标志着中国动车组获得欧洲铁路产品的EC(欧共体)符合性认证证书,获得了相关产品服务于欧洲市场的通行证。

除了基础设施方面,中国还与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展开多领域、多行业、多层次的合作。在通信网络方面,中国企业在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周边区域建设的跨境海底光缆、陆地光缆等大容量高速率通信设施,将助力打造全方位立体结合的通信网络联通体系;能源方面,中国央企先后在20多个国家开展了6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在产能及园区合作方面,多个工业、制造业项目在马来西亚、老挝、蒙古、印尼等国家成功落地。

据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公布的数据,三年多来,共有47家中央企业参与、参股或者投资“一带一路”建设,和“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了1676个项目。

这些重点项目,正是中央企业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优势所在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项目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解决了大量的就业。

仅以中国中车为例,他们在马来西亚、土耳其、印度等国家建立本土化的制造基地,就地招聘和培训当地员工,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链的完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中国中车在马来西亚招聘员工近400名,80%都是当地员工。(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3期)

(责编:覃博雅、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