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改变我们看世界的角度”

侯琳良  万丽君
2017年06月07日05:0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难以置信!真是飞一般的感觉!”从湖南省的岳阳汨罗到长沙仅需18分钟,高铁的速度,把罗马尼亚大学生科德雷亚·安德瑞惊呆了。5月22日,他在汨罗结束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短片拍摄,乘坐高铁返回长沙。当听到“长沙,到了”,安德瑞一脸的惊讶和兴奋。

  不仅是高铁的速度,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汨罗江畔龙舟竞发、湖南各项非遗传承……这一张张湖南对外开放的名片,已经成为这些外国青年认知湖南的窗口。10多天来,来自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国的10位青年脚步不停,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眼中的湖南,体验感受着湖湘文化的魅力。

  雕刻、打磨、上色,在龙舟制作工厂里,安德瑞透过镜头见证了龙首的诞生。当油漆师傅细心描下龙头眼睛的那一刻,志愿者解释说:“这就是中国常说的‘画龙点睛’。”恰逢端午临近,湖南各地的龙舟比赛如火如荼,一直对中国传统民俗活动怀有浓厚兴趣的安德瑞对此兴奋不已。湖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将他带到了屈原的故乡——汨罗,让他亲身感受龙舟的制作过程。“我们的心拧成一股绳嘞!这样才能划得好!”在嘹亮的龙舟号子声中,安德瑞登上龙舟,和老乡们一起体验了划龙舟。看着活灵活现、摇摆自如的龙头龙尾,安德瑞不禁感叹中国工匠的巧夺天工。

  来自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的学生米洛什·柯拉苏佳则将目光投向了非遗项目。雨花非遗馆里,香道、书法、剪纸、陶艺等非遗项目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柯拉苏佳一次性领略了多位非遗传人的“绝活”,直呼“大饱眼福”。柯拉苏佳说,这些手工艺者们最打动他的,是他们在工作时的全神贯注和专心致志。“当他们开始工作时,仿佛外面的世界都消失了,安静得只能听见工作的声音,这样的画面很美,希望镜头能将我感受到的宁静表现出来。”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学校!”看着掩映在清溪茂林之间的岳麓书院,来自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的斯拉夫查维特·大卫忍不住惊呼。迂回曲折的回廊、充满人文古韵的楹联,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和沧桑感让大卫迫不及待拿出机器。“城市的喧闹和自然的宁静在岳麓山融为一体,这听起来很矛盾,实际上却如此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平衡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卫说,岳麓山的生活热闹又平和,他希望用镜头把这种奇妙的平衡呈现出来。

  在汨罗的所见所闻在不断刷新着安德瑞的观念。当看到村民们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时,安德瑞说,这太不可思议了:“中国农村没有想象中那么贫穷和落后,这跟我在国内纪录片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更大的收获,在于文化交流中激发的思路碰撞。“师傅的儿子不来学,师傅的徒弟也不多。”拍摄过程中,安德瑞最关心的是制作龙舟的手艺如何传承下去,“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是罗马尼亚和中国共同面临的困境。这是一道崭新的时代课题。”

  柯拉苏佳则希望借助影片,把非遗馆的故事传播出去,“将各种非遗文化项目聚集到一起,变成民俗艺术街区,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在我们国家从未见过”。

  拍摄岳麓山时,大卫思考的是现代人如何在喧闹和宁静中达到平衡;拍摄体操运动的米蕾娜·古露瑞奇着重呈现的是体操小将们对体育的奉献与热爱;拍摄张谷英村的内马尼亚·雷克维奇感慨的是人们对于村规民约的自觉遵守……在亲身体验之后,对于一个个湖湘文化的符号,每位外国青年都有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

  “这是一趟收获之行,它将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看世界的角度。”带队老师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影视系主任巴利亚克·扬科说。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07日 23 版)

(责编:冯粒、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