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关注中国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6-2017》指出——

北京科技资源在津冀地区的溢出效应有待提升

2017年06月01日10:1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31日电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6-2017》发布会在京召开。报告指出,北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公众对公共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京津冀地区为有效治理跨域大气污染问题,制定了不少防控措施,但存在缺乏实体性的跨域治理机构、监督预警与绩效评价不完善、低碳创新不足、结构不合理、利益博弈严重等难点。报告建议成立实体性跨域治理机构,对京津冀大气污染实施跨域治理。市民对当前本市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为87%,比上年同期提升8.3个百分点。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投入各有侧重,北京科技资源在津冀地区的溢出效应有待提升。报告建议应更好发挥北京科技优势的溢出效应,避免虹吸效应的负面影响。

北京市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科学技术方面,2016年1-9月,北京市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388家,占全国近16%,实现总收入12192.4亿元,同比增长7.3%。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391.1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流向外省区市和出口占74%。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82.8亿元,同比增长10.9%。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185家,入选创新层170家,均居全国第一,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地位稳固。

在基础教育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率逐年提高,2016年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到94.5%、90.68%。在公共文化方面,2016年上半年全市开展有规模、有特色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6564场,参与群众达1752万人次。2016年1-8月,北京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8262.7亿元,同比增长8.9%,从业人员达117.5万人。

在社会保障方面,实施精准扶贫,完善救助制度,提高最低工资、失业保障、工伤人员及其家属待遇,社保待遇标准稳步提高。自2016年1月起,城乡低保标准从家庭月人均710元调整为800元,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从家庭月人均930元调整为1050元。自2016年9月1日起,北京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到每小时不低于10.86元、每月不低于1890元。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1%,轨道运营总里程达到554公里。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铺开,新机场工程加速进行,红线内拆迁工作全面完成。大红门、动物园、天意等批发市场疏解腾退成效显著,完成疏解建筑面积703万平方米。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药品监督抽检1735批次,合格率为99.83%。

在环境保护方面,截至2016年11月底,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其他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10、45和86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3.1%、6.3%和10.4%。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85天,同比增加10天。 截至到2016年11月底,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8400余蒸吨。2016年继续淘汰老旧机动车38万辆,新能源汽车号牌指标增加3万个,使新能源指标总数增涨至6万,开展“大气污染执法年”专项行动,重点是“治散煤”、“净四气”(燃煤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降三尘”(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因烧致尘),加大环境违法检查处罚力度。2016年1-11月,全市环境监察部门共处罚大气环境类违法行为1254起,水环境类违法行为184起,建设项目类违法行为851起,固体废物类违法行为255起,其他类违法行为61起,罚金达1亿元,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对京津冀大气污染实施跨域治理

报告认为,京津冀地区为有效治理跨域大气污染问题,制定了不少的防控措施,但存在缺乏实体性的跨域治理机构、监督预警与绩效评价不完善、低碳创新不足、结构不合理、利益博弈严重等难点。

对于跨域大气污染问题,仅仅靠分割的地方政府进行属地管理,很难对具有流动性、跨域性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在国家层面缺乏有效的治理工作机构,对京津冀跨区域污染问题难以真抓实干,缺乏专门机构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实时监管和惩治。现有的环境保护机制的属地管理原则难以解决跨区域问题,导致管理上存在碎片化问题。

各地方在经济发展程度、大气污染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各主体的利益博弈和相关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导致大气污染的治理梗阻。

加快京津冀大气污染跨域治理的路径选择主要有,(1)建立实体性跨域治理机构,强化联动执法。建立由中央直接领导、国家环境保护部牵头、各相关部委配合、京津冀各省市协调,社会积极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统一执法尺度,强化联动执法。定期与不定期核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内行业及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公布重点行业和企业名单。

(2)构建大气污染监测监督机制,强化绩效评价。(3)构建跨域污染研究平台,强化低碳创新。整合环保部、中科院、京津冀等科研力量,建立京津冀大气污染科学研究中心和科技创新平台。(4)深度推进能源替代工程,强化低碳转型。分阶段、分领域制定“煤改气”、“煤改电”、“油改气”、“油改电”替代计划。(5)创新跨域治理利益协调机制,强化社会参与。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利益补偿,鼓励生态涵养区、生态脆弱区、污染核心区重视污染治理和防治。鼓励当地居民进行电话或者网络举报、曝光,对暗排、偷排的污染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和实时举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偷排暗排行为进行重罚,对真实举报进行重奖。

京津冀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保护耕地红线

报告指出,2003-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面积较大,城镇建设用地增速明显,且主要来源为耕地。2003-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的总面积为3465km2,占全区域总面积的14.97%。其中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2750km2,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和天津市,并且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来源主要为耕地,耕地面积减少2500km2

京津冀城市群年均植被覆盖度总体略有增加,退耕还林、还草及部分城市植被覆盖度快速增长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城市群退耕还林面积为72km2。年均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其中,承德市植被覆盖度最高,达到0.40。张家口市年均植被覆盖度增加最为显著达到0.06。

耕地、草地、湿地与城镇建设用地互相转换时有发生,限制了植被覆盖度总量增加。其中,城镇建设用地侵占生态用地导致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引发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最为明显,林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年均植被覆盖度减少最多,达到0.16,耕地次之,耕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年均植被覆盖度减小0.15。湿地和草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导致年均植被覆盖度减小0.08和0.07。

北京科技资源在津冀地区的溢出效应有待提升

报告认为,科技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要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加离不开科技创新及区域间的科技协同发展。总量上,京津冀科技实力雄厚,但地区间差异也巨大。

首都北京集中了全国重要的科技资源,汇集了许多著名高校、一流的科研院所,以及许多国内外大企业的总部及研发中心,其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基础研究,具有绝对优势。虽然天津和河北的R&D人员投入和R&D经费投入的增速在近几年显著高于北京。

从结构上看,天津和河北的科技创新活动以企业为主,侧重于试验发展活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所占的比重极小。北京则承担了更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但同时,企业层面的试验发展投入总量也不少。虽然这基本符合R&D活动特点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功能定位,但在科技协同发展方面,北京的科技投入并没有给天津和河北带来明显的溢出效应。未来,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还需要科技协同发展的支持与推动,应该更好的发挥北京科技优势的溢出效应,避免虹吸效应的负面影响。

民众对当前本市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为87%

报告指出,北京市用“四个最严”强化监管执法,坚守安全底线,各项工作实现转型升级,有效保障了首都市民饮食用药安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开展的2015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中,北京市考评得98.1分,等次为“优+”;在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6年开展的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调查中,居民对当前本市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为87%,比上年同期提升8.3个百分点。

在全国率先制定《北京市强化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属地责任管理办法》,明确属地政府应当落实的18项食品安全责任,对未按规定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等6种情形实行责任追究,得到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充分肯定;全面启动“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从2016年起,将用3年时间分批完成示范区创建;对全市2.4万家无照无证餐饮单位实施综合治理,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全面清理第三方网络平台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加强网络订餐监管,开展网络巡查和实地检查的“线上线下”双轨道巡查方式,督促网络平台严格落实索证制度和网络经营实名制,严实现对互联网监管的常态化;积极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监管,开展京津冀药品生产企业GMP联合检查,推进河北沧州北京医药产业园相关政策落地,与河北省保定市开展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销地准入衔接试点,在全市8大批发市场建立“农餐对接”、“农超对接”、“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产销直挂机制。

目前,监管体系仍需巩固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仍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新兴业态监管面临挑战。作者建议,继续用“四个最严”加快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首都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责编:可黎明(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