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法国大选:一场"民心思变"却"无可奈何"的抉择

2017年05月08日11:23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原标题:法国大选:一场"民心思变"却"无可奈何"的抉择

思享者

“法国历史在今晚将翻开新的一页。”当地时间5月7日晚8时20分左右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刚刚结束的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中间派“前进”运动候选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

2017年的法国大选,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从多位重量级候选人在初选阶段出局,到轮流执政的社会和共和党候选人未能进入第二轮,再到极右翼和极左翼在选战中的突出表现,此次大选给法国留下了一道深刻的历史痕迹。在欧盟危机重重、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的当下,此次法国大选对欧洲政治、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不言而喻。

我们回顾整场大选,此次有哪些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大选结果能否撼动全球局势?对中法关系有何影响?本期思享者专访复旦大学法国研究中心张骥副主任,解读投票结果、指点大选迷津、前瞻未来走向。

1、思享者:被认为“波折迭出”又“意外不断“的法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您认为此次大选有什么不同以往的特点?

张骥:本次法国大选与以往相比,体现出如下特点:传统政党的出局、极端政治力量的上升、非传统新兴力量胜出、投票率创历史新低。大选改变了传统上中左、中右两翼角逐的局面,第一轮投票出现了四强争霸,结果共和党和社会党提前出局,这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次由两位均不属于传统左右翼政党的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共和党和社会党都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候选人,给极右、极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极右翼反全球化、反欧盟、反移民的主张及较高的支持率使得外界普遍担忧“黑天鹅”是否会再次从法国飞起。尽管马丽娜·勒庞最终败北,“黑天鹅”没有飞起,但是其近40%的支持率(一千多万张选票)充分说明极右已经成为法国政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抵制极右的“共和阵线”也出现了严重裂痕。极左的梅朗雄也在第一轮投票中创历史新高,获得近19.58%的支持率。极端政治力量在未来的法国政治运作中将会继续“兴风作浪”。极端力量支持率的上升反映了基层民众的普遍不满:对现状的不满、对精英的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标榜“中间”的新兴政治力量崛起。年仅39岁的马克龙和他成立刚刚一年时间的“前进”运动最终胜出,创造了历史。这反映出选民普遍求变的心态。但是,尽管马克龙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在第二轮投票中,据官方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有25.38%的选民没有投票,有8.58%的投票选民投了白票或废票,双双创1969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这足以表明社会的分裂,马克龙是“民心思变”又“无可奈何”的矛盾选择。

本次法国大选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法国传统的左右之争演变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支持欧洲一体化与反对欧洲一体化之争。这是在全球化竞争和难民、恐怖袭击危机中迷失的国家和大众,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原因外部化的表现,民粹力量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塑造了议题,误导了焦点,也使大选丧失了检视国政的机会。

2、思享者:马克龙能够赢得法国大选的原因有哪些?面对“撕裂的法国”,他未来的施政走向如何?

张骥:马克龙“非左非右”的政纲实际上是一种改良的主张,技术的路线。但是,面对社会党五年执政的烂摊子和极右带来的颠覆性危险,马克龙的主张确实为法国社会带来了某种超越“过去”和“改变”的可能性,其开放、进步的形象也吸引了那些不愿意选择极右和极左的选民。加上极右挺进第二轮,不得不因为反对勒庞而选择马克龙。可以说,他的执政基础是不够坚实的。

毫无疑问,马克龙的施政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当选后他旋即面临三大挑战:头等挑战就是如何在接下来的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支持。目前,在总统选举中失利的各大政治力量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力争在议会选举中扳回一局。尽管从总统任期改革后,法国有在总统大选后马上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背书总统多数的传统,但今年法国大选所体现出的政治分化格局使得这种可能性降低,对刚刚满岁的“前进”运动是一个巨大挑战。6月的议会选举是对马克龙政治基础的真正试金石,若不能赢得多数,将出现联合执政(过去是“左右共治”)的局面,这将是半总统制中比较糟糕的情况。

第二大挑战是如何弥合分裂的社会。尽管马克龙在胜选演讲中强调了团结,但勒庞也在胜选演讲中明确表示要做“第一大反对党”,民粹的上升和底层的不满对出生精英又得到精英支持的马克龙是不小的挑战。

第三大挑战是如何把他那些看起来很漂亮的所谓“非左非右”的政策主张落到实处。马克龙无论在经济政策、社会政策领域都面临“左右手互搏”的可能性。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更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解决法国社会面临的深刻危机。

3、思享者:欧盟危机重重、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此次法国大选对欧洲政治、世界政治格局会有何影响?

张骥:人们对此次法国大选如此关注的原因,就是担心一旦极端政党上台执政,作为欧盟双核心之一的法国可能会带来比英国脱欧更大的冲击,甚至是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毁灭性的打击。欧盟和德国等国领导人对一国的大选表达立场也是非常少见的。

持坚定欧洲一体化立场、相对倾向自由贸易的马克龙当选,将大大缓解人们的这种忧虑。他所代表的某种“进步主义”也使得人们重新期望法国这台欧洲合作的发动机能够和另一台发动机德国一道,给危机重重中的欧盟带来某种新的动力,期望在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世界经济中不要再有一个“法国优先”的出现。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在这个欧洲一体化的创始国,脱欧竟然成为了一种现实的选项,在11位总统候选人中竟有8人有不同形式的脱离欧盟(或欧元区)的主张。大选中反移民、反欧盟、反全球化及民粹的主张得到大张旗鼓的宣传和鼓励,也使得政治家们不得不关注全球化、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欧洲民粹的上升不独在法国,极端势力在各国的选举中不断“攻城略地”,即便没有执政,其社会土壤和阶级基础也渐成气候。无论谁当选,都不能再忽视这股力量,所以强调主权和国家主义的一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强化。

4、思享者:马克龙的胜利能说明法国政党政治已经失去左右平衡了吗?“前进”运动这一非传统政党的“亮眼表现会对西方政党政治有哪些影响?

张骥:马克龙的“前进”运动和梅朗雄的“不屈法国”是此次大选的亮点,尤其是“前进”运动,成立刚满一年就打败传统大党、赢得大选。而表现不俗的它们都不是传统的政党,是一种新形式的政治动员和组织方式,值得关注。但是随着当选执政,这种新型政党将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它会否“返祖”,又重新固化为传统的政党,“小鲜肉”马克龙能否超越寡头统治的铁律,是需要进一步观察的。

在总统大选中失败的传统政党,社会党和共和党则可能面临分裂的危险,尤其是社会党。党的分裂造成败选,败选可能又会加剧分裂。法国基本上维持的左右轮流执政的政党政治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六月的议会选举因此变得至关重要,将决定它们的命运。

极端政党的“正常化”道路是另一值得我们关注的趋势。勒庞虽然最终没有获胜,但极右翼的“国民阵线”在大选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关键在两点:一是深刻的经济、社会危机为极右主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二是勒庞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国民阵线”,一定程度上去极端化。她甚至在进入第二轮后战术性地辞去党首,标榜要做“全民”的领导人。一方面,极端政党尽管反体制,但是纷纷参加大选,争取上台执政,另一方面,支持极端政党不在是完全的政治不正确,“合法性”基础有所增强。欧洲其他国家的选举中也出现或者将出现这样的趋势。

5、思享者:此次大选的结果将对中法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张骥:马克龙对中国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他在采访中强调了中法关系的特殊性,希望与中国开展在能源、气变、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在竞选期间发生旅法中国人被枪杀的事件后,他还专门会见慰问了家属。此外,在美国奉行保护主义、质疑巴黎协定,英国脱欧的背景下,法国在多边主义、气变、第三方合作等领域有更强的动力与中方开展合作。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积极合作的前景。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大选中出现的反全球化、反欧盟、反自由贸易的民粹和保护主义倾向,这些民意基础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法国对外政策中的保护主义倾向。此外,在中法关系中也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过去,双方有责任积极引导,避免发生这样的不愉快。(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享者工作室 刘学 张垚)

(责编:冯人綦、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