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发布首份年度报告——
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6.5%左右
2017年5月4日,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第50届年会期间,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首次发布了其年度报告《2017年东盟和中日韩区域经济展望》。左二为AMRO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Khor Hoe Ee)。人民网记者 暨佩娟 摄 |
人民网日本横滨5月4日电 (记者暨佩娟、田泓)5月4日,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第50届年会期间,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首次发布了其年度报告《2017年东盟和中日韩区域经济展望》(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2017年,东盟与中日韩(“10+3”)的经济增速预计将为5.2%。受稳定增长的私人消费及扩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的驱动,中国经济增速将在6.5%左右。
AMRO是由东盟十国和中日韩共同发起成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总部位于新加坡,2016年2月升级为国际组织。其职能包括对成员的宏观经济运行及其风险进行监测,并对东亚区域金融安全网——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并对成员提供技术援助。
AMRO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是本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石。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略有放缓,但仍高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增速。中国应该坚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来减少潜在风险,并取得可持续的中长期经济增长。”
许和意表示,中国当前的重点是加快结构改革尤其是切实推进国企改革、控制企业债务继续增长、减少过剩产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及增强宏观政策协调性与有效性等。另外,需要加强对金融体系风险的识别与处置,促进金融稳定。
报告指出,中国持续的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给东亚贸易和投资带来持续且深远的积极影响。例如,中国向消费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型及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将带动东亚其他经济体向中国出口更多的消费品。中国赴东亚旅游持续升温,也为这些地区的服务业创造了新的增长机会。中国快速上升的对外投资对扩大东亚其他经济体的资金来源及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泽田康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正从出口导向型增长向以国内需求为导向的增长转变,制造业也正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缅甸、孟加拉国这样的劳动密集型经济体可以承接中国向外转移的低端制造业,将可以获得好处。
报告表示,东亚地区依然是全球经济表现最好的区域。东亚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较强,可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预计该地区在2017年和2018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5.2%及5.1%。
报告指出,东亚各经济体正从区域贸易和投资融合中不断获益。但是,全球政策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流动性紧缩加剧是当前东亚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同时,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对地区内的新兴市场也有负面溢出效应。
报告建议,受美联储加息影响,东亚存在潜在的资本外流风险,东亚各经济体应保持较充足的外汇储备,进行适当的政策干预与保持灵活的汇率机制。
AMRO主任常军红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当前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下,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增长和稳定之间寻找平衡。考虑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政策制定者可以考虑调整宏观审慎政策来维护金融稳定和支持经济增长。鉴于短期需求侧管理政策的局限性,政策制定者需加速结构改革进程。
报告指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受冲击的经济体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调整,取得了成效,尤其在汇率、公司与金融部门、财政及审慎监管等领域。东亚经济还加强了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并形成了更为灵活的政策响应框架,这些都帮助东亚经济体较好地抵御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时,东亚通过继续开放贸易、投资及资本流动,推动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化。尤其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生产供应链,大大促进了区域内贸易增长。
报告指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东亚地区带来了不同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引导各经济体经济实现复苏的是出口,整体投资水平下降且低于趋势水平,中国带动区域内部的出口上升,日本银行纷纷从亚洲撤离,1999年,中日韩在东盟整体贸易额中的比重大约为1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引导各经济体经济实现复苏的是内需,整体投资水平大体上保持不变,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正向以国内需求为导向的方式转变,进入亚洲市场的日本银行增加,中日韩在东盟整体贸易额中所占比重上升至31%。
报告认为,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环境下,亚洲金融危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首先,政策制定者应把政策重点放在金融市场和资本外流引起的风险方面;其次,亚洲金融危机凸显了各经济体间金融风险的快速传播和相互影响;第三,东亚各成员必须建立一个更灵活和更积极响应的政策框架,也必须在区域内展开更深化的财政与金融合作来共同应对外部冲击。
报告指出,2017年,东亚经济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东亚各经济体应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的建设,提高区域抵御风险能力,维护经济稳健增长。
目前,CMIM协议是保证亚洲区域金融稳定的唯一机制化的制度安排,如同一面“亚洲金融防火墙”,是区域金融安全网建设的重要环节。
但是自建立以来,CMIM资金尚未动用过。常军红对此表示,尽管10+3经济体保持较好的经济增长态势,但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各经济体都认识到要进一步加强区域财金合作。AMRO作为本地区的经济监测机构,也致力于增强其对CMIM机制运行的技术支持。
会议现场有人提问,CMIM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否形成了竞争关系?常军红强调说,AMRO和CMIM并不是要在监测和融资方面取代IMF的功能。国际金融危机以来,IMF也在不断变化,变得更加透明,更愿意倾听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意见和建议。10+3成员加强了自身的宏观经济基础,充实了外汇储备,对自身管理风险和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也更加自信,“AMRO可以为CMIM提供必要的技术与智力支持,使它随时都做好正常运行的准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