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独家观察

邦交史记廿五载 中阿山海万里情

——写在中国与阿塞拜疆建交25周年之际

欧诣
2017年04月01日17:42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在欧亚大陆十字路口之上,在高加索群山环抱之中有这样一个神秘国度:大自然为她倾心构造壮丽景观,又赠予她丰饶物产,石油、天然气、棉花和水果,更有世界泥火山之最。她就是位于里海之滨、有“下一个迪拜”之称的阿塞拜疆。历史上,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都曾先后统治过这里,多种文明的碰撞为这片疆域烙上了特殊印记,成就了一个传统现代并存、东西文化交织的国度。

中国和阿塞拜疆相距遥远,但友谊源远流长。中阿交往的开端最早可追溯到古丝绸之路联通彼此之时。悠悠驼铃和颓垣古城见证了两国人民不间断的商品贸易和人文交流。公元12世纪,阿塞拜疆著名文学作品《七美人》中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作品讲述了波斯萨珊王朝国王巴赫拉姆五世和他的七位妃子间的故事。七个美人来自不同国度,代表不同颜色和行星。其中,第七位美人一袭黄衣,长相格外引人注目——黑色发髻带着古韵的典雅,黄色皮肤泛着迷人的红晕,眉黛如山,笑靥如花。这位代表太阳的黄衣妃子正是来自遥远的中国。

穿越古丝绸之路上的大漠、胡杨,中阿关系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1992年4月2日,中国同独立后的阿塞拜疆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5年来,两国不以山海为远,志同道合,携手并进,成为推诚相见、守望相助的好伙伴。

高层主线牵,同心万里答。政治互信是中阿关系的基石。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交往密切。阿两任总统阿利耶夫父子多次访华,仅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先后访问阿塞拜疆,双方领导人为两国关系发展绘就了美好蓝图。

商贸丝路连,合作咫尺遥。阿塞拜疆作为欧亚大陆交通枢纽,努力将自身打造成欧亚大陆的能源、交通和信息枢纽,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阿两国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能源开采等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边贸易额由之前的150万美元增至7亿多美元。双方合作的水泥厂、汽车组装厂等项目赢得阿民众的广泛赞誉。

人文世代通,功成在一路。丝绸之路是中阿两国人文联系的纽带。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有一座供奉着永恒圣火的拜火教神庙,曾在古丝绸之路上繁荣一时。金庸小说中的明教(也称“摩尼教”)也是拜火教沿着古丝绸之路发展流传到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为阿塞拜疆留下了诸多商业重镇,往昔繁华虽已隐匿,但民族建筑和手工毛毯都颇具丝路遗风,每年都吸引许多中国游客慕名而来。两国经贸和旅游的繁荣带动阿塞拜疆国内刮起了一阵汉语热。安徽大学同阿塞拜疆巴库国立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同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合建的两所孔子学院应运而生,积极在阿推广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双方频繁的艺术团访演、电影节、画展、文化日等活动也为两国人民重启了文化联通的丝绸之路。“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正是无国界的文化交流,更能使双方人民找到共同语言,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和阿塞拜疆同是多民族、多文化共存,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交融的发展中国家,当前均处于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关键阶段,因此都格外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机会。这些共通之处增进了彼此间的认同感和亲密感。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阿塞拜疆政府捐赠500万元人民币援建四川江油厚坝希望小学,2010年又向该校赠送280套学习用品。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阿塞拜疆一系列民生项目提供了援助。“于患难风豪杰”,两国人民患难相扶、惺惺相惜,进一步拉近了心理距离。

中阿之间的故事古来有之,或史诗般的浪漫神话,或丝路上的络绎商旅。而今,中阿建交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古丝绸之路上散发出的中阿友好交往的款款气息正在转变为两国人民文化交融、共建“一带一路”的滚滚春潮,中阿关系的未来必将灿若繁星,绚如夏花!(欧诣 作者系国际问题专家)

(责编:杨牧、刘洁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