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6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解读时下最热经济问题

2017年03月29日19:10 | 来源: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小字号

一秒世界

  经济全球化给很多国家带来繁荣,也拉开了发展的差距,为什么会这样?经济全球化还有哪些红利?互联网创新还有机会吗?机器人会抢走我们的工作吗?对于这些时下最热的经济问题,让我们来听听6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怎么回答。

无标题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曾担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师,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他很关注中国经济变革和发展,在《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一文中指出:中国经济以后将会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对此,美国不能遏制,必须加深合作。

  “一带一路”有助于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

  当前,反全球化情绪比较强烈。对此,我们应该创造一种包容性机制,使得不管是技术进步还是全球化导致的受损,都能得到补偿,让所有人都能从全球化受益。全球化进程中,低技能工人境遇下降很多,所以现在需要制定一体化政策,比如社会保障政策等,来实现收入再平衡。

  中国在创建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多边金融合作机制方面所做的工作非常重要。“一带一路”倡议把很多国家,特别是一些穷国和长期被忽视的国家都纳入进来,帮助它们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联通,对推进全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让随之而来的好处在国家内部进行公平分配,必须要在国家层面上设计一套体系和政策,确保社会保障网络能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托底。

  当前,我们正处于非常重要的关口,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现实与二战后创立的国际秩序已大不相同。新的秩序必须拥护多极世界,实现更持续、更平衡发展,全球化也需继续支持各国国力以及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无标题

迈克尔·斯宾塞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研究,其研究被认为揭示了当代信息经济的核心。

  正视财富分配两极化现象

  2000年以来,全球发生了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欧元区创建;二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三是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互联网经济技术继续发展,并影响到各个层面。

  今天,全球化本身不是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财富分配,也就是两极化越来越严重问题。未来,如果多边主义遭到彻底抛弃,一些小国很可能没办法“活”下来,因为如果仅仅依靠双边安排,小国很可能被边缘化。从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的发言可以看出,中国主张建立并积极维护多边体制,以使所有国家从中受益。

无标题

埃里克·马斯金

  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与信息理论以及机制设计。

  低技能者有权分享全球化福利

  全球化为新兴经济体带来了繁荣,但是全球化没能减少贫富差距,包括新兴经济体内部的收入差距。

  最近这一轮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产过程国际化,比如出现了美国设计、欧洲成型、中国组装。不仅是商品贸易全球化,生产全流程也开始实现全球化,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匹配。这样一来,一些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相对下滑,收入不平等随之加剧。

  对此,有效的应对方法是提升工人的技能,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让他们能分享更多机会,更好参与到全球化资源配置中去。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对这一群体进行技能培训,也可以利用国际机构、外国援助以及私有基金会等第三方资金。

12

阿玛蒂亚·森

  他在福利经济学的和社会选择理论研究上有突出贡献,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并因为长期关注社会最贫穷成员,被称作“经济学界的良心”。

  经济发展离不开优质公共服务

  按照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说法,经济发展有两个目标:一是要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福利,使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能够自给自足;其次是为国家或者全体人民的福利提供可靠的收入来源,使国家能够提供相关公共服务。免费的普遍教育,减贫、公共医疗服务等,都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

  18世纪以来,欧洲大规模提高了人民的读写能力,建立了很多公立学校和医院,不仅改善了人民福利,也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这正是亚当·斯密关于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相关理论的具体体现。

  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基础教育就有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后,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教育迅速发展,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教育。现在,中国已经建立全民医保。中国巨大的经济成功和不断提升的健康指标,包括人均预期寿命等,都是相互印证的。

  想要公平公正地参与全球化竞争,就必须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等公共服务。只有基本工作做好了,才有条件更好地参与全球化、

埃德蒙·费尔普斯

  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加深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创新有风险,保障要跟进

  消费产品的生产创新能够提高资本产品价值,这种创新对于降低消费品价格、改善其质量、增加其品种都有好处,这样的技术进步能让社会更加健康发展。

  从1830年开始,人类社会大部分创新主要是由个人带来。个人有新的想法后就去跟企业家合作,又或者他们自己成为企业家,研发新产品并推广到市场上。中国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创新智慧,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资源。真正好的经济政策需要能够鼓励企业创新,鼓励更多个人创新,鼓励有创意的人将自己的新想法拿到市场上尝试。

  创新需要承担风险,社会则需要能够接受这种失败。创新者没日没夜工作,即便失败了,也希望得到激励和支持,这时候就需要得到来自政府的缓冲,或者说是保障。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他最知名的学术成就是针对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间交互作用的搜寻和匹配理论。他还推动了匹配函数概念的确立,用于解释失业、就业的流动状况。

  机器人不会让人类失业 

  未来5至10年里,工业化国家将有10%的工作会消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会使每个人的工作时间缩短。但是,机器人不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因为人们还可以去创业。在一些不能够实现自动化的领域,工作岗位甚至还会增加。

  随着自动化、机械化水平提高,中国也会经历传统行业就业下滑的过程。但是,这些人并不会真正失业,因为服务业还需要大量劳动力。新型服务业将主要出现在医疗保健、教育、房地产管理、家庭服务等领域。尽管工业领域会推出更多机器人,但服务领域会随之增加更多工作机会。

  从历史经验看,不少欧美发达国家也经历了就业从制造业领域转向服务业领域的过程。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普遍超过70%。与之相比,中国的提升空间还很大,政府应当通过培训,使传统劳动力获得新技能,进而转变成经济转型升级后市场所需要的劳动者。

  目前,中国在研发上的投入越来越多。长期来看,这必然会增强中国的竞争力。未来,中国只有在研发方面做得更好,才能在“机器人时代”赶上发达国家。(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一秒世界工作室 李琰 暨佩娟 宋豪新)

(责编: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