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深度报道

黄日涵:非洲华侨华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03月09日13:23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小字号

【核心提示】在非洲地区投资过程中,应借助华侨华人所拥有的广泛人脉及信息渠道,发挥侨务公共外交的作用,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消除非理性的“反中”情绪,并且提升与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互信。

华侨华人广布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营销模式、政商人脉以及人文交流等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中国开展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因此,如何强化华侨华人连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是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一带一路”推进中的六大经济走廊以及五通工程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非一时可以完成,所以更应该扩大当地华侨华人尤其是华商参与的力度。综合来看,华侨华人对当地的社会习俗及政治经济环境都有较好的把握,不仅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规避投资风险,更可以正面引导舆论。

郑和下西洋期间,中国的船队曾四次抵达非洲东海岸,进行外交和贸易活动,随后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大量中国人以“契约劳工”身份被运往非洲从事矿业开采,成为中非交往的先行者。近代以来,非洲华侨华人数量迅速增加,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李新烽研究员根据其在非洲工作八年掌握的资料和访问30个非洲国家了解到的情况推算约为110万左右(截止到2012年底)。近五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大,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非洲华侨华人的职业形态

根据周海金在《非洲华侨华人生存状况及其与当地族群关系》一文中的研究显示,从分布上看,非洲华侨华人数量最多且最集中的国家是南非,至2013年,估计为30万;排在第二的是安哥拉,该国近年来在非洲国家中华侨华人数量增长最快,截至2012年安哥拉的华侨华人总数已达26万;排在第三的是尼日利亚,据尼日利亚官方数据,2012年在尼日利亚华侨华人约为18万。以上三个非洲国家的华侨华人总数约占非洲华侨华人总数的3/4。此外,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加纳、坦桑尼亚等国的华侨华人数量也都在3万—5万之间。

非洲华侨华人在非洲的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经济政策与发展状况紧密联系。目前,在非洲比较大的华人商业家族大多为新中国成立前后前往非洲创业的老华侨,还有部分老华侨从事律师、医生等职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入非洲的华侨华人主要从事的行业有纺织、电子、餐饮、矿业等产业;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在非洲的华侨华人从事的多为日用百货、旅游、餐饮、医疗等行业,这些企业大都属于私营性质,倾向于出售大量低成本的商品,目前除了一些小企业从事零售业外,几个较大的非洲城市已经成为中国批发交易商进行商业活动的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近几年人民币对非洲当地货币汇率的变化,以及来自其他国家和当地同行业的竞争,以往在非洲做大宗商贸投资的华侨华人的利润空间逐步下降,大部分华商逐步转变其投资的领域,即由原来的零售、外贸以及餐饮等行业转向投资办厂。笔者在2015年参与的华侨大学“非洲侨领培训班”培训期间访谈了70余位在非洲的侨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莱索托的华侨华人除了传统餐饮、零售外主要经营当地的能源和液化气行业;而在安哥拉的中央企业和私营企业已经多达100多家,中央企业主要涉及石油、矿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私企大多从贸易行业逐渐转向制造业。无独有偶,在南非、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的华侨华人也逐渐由经营零售超市的私营企业开始转型为办厂,主要有饼干厂、造纸厂、鞋厂、塑料制品厂等,随着经营活动的扩展,逐渐在非洲站稳脚跟的华侨华人也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参与“一带一路”的优势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中所指出的,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可以说,华侨华人作为承接中外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仅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同样也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首先,华侨华人具备全面了解所在国环境的优势。由于华侨华人在当地国生活时间比较久,所以,他们对于当地的风俗习惯比较了解,更知道如何有效地融入当地社会。因此,来自他们的建议对于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加上非洲地区的华侨华人大多集中在南非、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国家,因此更容易形成群聚效应,产生更大的外溢效果。

其次,华侨华人拥有所在国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在最早一批迁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侨华人中,很多人从事经贸活动,由于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精神和善于经营的特点,许多华侨华人成为当地较为富裕的人。他们在当地办厂、从事经贸活动并且解决了当地许多人的就业。较强的经济实力,使得华侨华人一方面可以逐渐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让华侨华人的企业更积极地意识到双边贸易的重要性,更愿意在连接中国企业和当地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的作用。

最后,华侨华人还拥有所在国人脉的优势。众所周知,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实际的问题,就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能够有人牵线搭桥。而“找得上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往往需要华侨华人发挥最大功效。在非洲的华侨华人虽然数量比不上东南亚的多,但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对非洲的援助,中非又同属于第三世界,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一直较为良好,加上部分华侨华人善于交朋友的特点,使得非洲的华侨华人积累了众多当地的人脉资源,这些逐渐成为宝贵的财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推进,要想深入了解当地,必须借助华侨华人的力量,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发挥华侨华人“搭桥引路”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一方面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风生水起,另一方面却是研究风险能力的严重滞后。这二者的脱节,使得近些年来一些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频遭各种风险冲击。

非洲地区投资风险分析需要依靠华侨华人。众所周知,在大规模进军某一个市场之前一般都需要进行完整的市场调研和政治风险评估;并且需要选择具有一定人脉和关系的市场进入,与此同时,还需要与当地伙伴保持长久和稳定的合作关系,而这正是广大在非华侨华人的一大优势,所以,企业在进入非洲市场之前,通过与非洲侨界的联系,可以帮助他们提前了解当地的情况,吸收借鉴他们在当地经营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更深入地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

在非洲地区履行社会责任也可以与当地的华侨华人合作。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不断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在履行当地社会责任过程中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在当地经营的风险,当地的华侨华人在非洲深耕多年,他们往往深谙其中的精髓,知道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得更佳。

非洲地区公共外交应引入华侨华人的智慧。众所周知,“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只有民心相通了才能更好地实现贸易融通,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以及经营。在非洲地区投资过程中,应借助华侨华人所拥有的广泛人脉及信息渠道,发挥侨务公共外交的作用,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消除非理性的“反中”情绪,并且提升与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互信。

推动“一带一路”最好的策略是平等对待,对非洲国家尤其要一视同仁,并应“以侨为师”、“以侨为桥”,一方面向非洲华侨华人取经,深刻掌握当地的语言、文化及社会情况,另一方面发挥华侨华人“搭桥引路”的连通作用,才能在非洲地区推行“一带一路”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系华侨大学2014年度“华侨华人研究”专项《非洲华侨华人与我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研究》(HQHRYB2014-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责编:杨牧、刘洁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