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2017,中国经济有哪些新风口?

2017年02月07日08:11 |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小字号

新方位

中国经济新方位是“关键节点”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徐豪 | 北京报道

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16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6.7%,处于合理运行区间。

2012—2016年,中国GDP增速分别为7.7%、7.7%、7.3%、6.9%、6.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只有3次连续低于8%。这三次回落主要是受到短期因素的干扰,过后都回到了高速增长的轨道上。

实际上,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一份预测显示,201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高居第一。这也将是中国连续第10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动力。

《人民日报》指出,中国这个创造了二战后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纪录的经济体,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潮头、高瞻远瞩,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的新方位。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公开提出“新常态”的概念。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作出系统阐述。

新常态下,尽管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中国积极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动力转化阵痛和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五大政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都融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 经过调整后,中国经济将进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更可持续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新方位,正是复兴之路上的“关键节点”。

工业互联网

中国能抢先夺得国际标准话语权吗

【名词解释】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大规模工业制造技术。工业化创造了无数的机器、设施和系统网络,工业互联网要让这些机器和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相连接,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银昕|北京报道

“我们希望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推动者,成为国际工业互联网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这是这个联盟的使命。”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东土科技董事长李平在该联盟成立仪式上说。1月17日,由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发起的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该联盟受中关村管委会的委托和指导,成员包括东土科技、天地互连、和利时、曙光、树根互联及东华软件等工业互联网企业,对物联网野心勃勃的阿里巴巴和传统工业企业首钢集团也在成员名单之内。

“联盟将以标准、基础性平台技术、体系架构为抓手,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标准化。”李平在致辞中称,联盟将整合成员企业在现场宽带总线、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工业服务器、工业软件领域的技术优势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新一代工业控制体系。

“中国对工业互联网的研究在时间上与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几乎同步,方向也基本一致,如果我们能抓住这次机会,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不会像前几次工业革命以及民用互联网领域中那样受制于人了。”李平说。

工业互联网通信协议该是什么样?

国际上对工业互联网的通信标准还在探索之中,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

民用互联网目前通用的通信协议是TCP/IP协议,通俗地讲就是信息的接收方告诉发送方是否收到了信息,如果没有,发送信息方再发送一次信息。与工业互联网密切相关的精密制造和智能制造场景则不适用这个协议。在工业级别的通信中,信息传播的时间将对精密机床的生产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工业互联网对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同步性的要求远高于民用互联网,新的通信协议标准亟待制定。

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虽不能适应工业互联网精密制造场景下的要求,但世界上多数企业采用改造民用互联网通信协议的方式,来满足部分场景应用的要求。“美国打造的工业以太网就是在旧有的技术底层之上做适合于不同工业场景的新应用,不过,有些新的要求还无法满足,这方面世界各国都还没有标准答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海花则表示,目前的确有一些办法可以在不改变TCP/IP技术底层的前提下,对应用层做一些处理,以达到部分符合工业制造场景下机器通信的要求。

李平认为,工业互联网所需要的新的通信协议,首先在宏观架构上就应该是新的,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希望利用工业互联网的技术革命来打“翻身仗”的后发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对现有TCP/IP协议进行改造的确可以满足眼下部分场景的一些要求,但无法走得更远。”中国应该重构一套工业控制体系,而不是在既有基础上修修补补。另外,李平还认为,应对此宏观架构体系进行分类,对机器节点进行控制的通信协议只是其中一类,“控制层面的,比如软件定义服务器,也需要一套标准,而且标准还需要规范化,什么能成为标准什么不能成为标准要明确。”

作为牵头企业,东土科技已经在底层技术上进行了国际专利申请的布局,“有技术才有资格谈标准。我们在专利上的申请费用已经超过200万元了。”李平说,未来这类协议的胜出者应该满足两个标准:解决机器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大家用同一种“工作语言”;解决人与机器的沟通问题,确保机器与人的沟通机制能互相兼容,畅通对接。

中国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将工业互联网明确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德国、美国和中国。德国的“工业4.0”战略成为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工业转型竞赛的标签。美国则将其工业互联网战略直接称为“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相比更注重软件、网络、大数据等对工业领域服务方式的颠覆。

“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于2014年12月被首次提出。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并于5月8日正式印发。业内人士指出,在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着手时间几乎同步,若抢先一步掌握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则有可能改变前三次技术革命中只能扮演追随者的命运。

这种“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李海花对此表示,中国企业夺得国际标准话语权的希望非常大。“工业互联网此前的标准被通用电气和西门子这样的巨头以设备和软件系统强行捆绑的方式垄断,造成了事实上的既有标准,类似于移动互联网领域中苹果的iOS系统,但未来行不通了。随着工业互联网规模的扩大,未来这些巨头企业需要与别人互联互通,不能停留在自己的‘独立王国’中,通用电气和西门子不可能再‘自说自话’,新的技术标准呼之欲出。”

余晓辉对这个问题则稍显谨慎,认为中国在此次技术革命中与西方的差距虽不大,但仍存在距离。“国际制造业巨头在工业能力和IT方面以及工业与IT的结合方面都很强,但中国不同。华为在IT方面很强,但作为工业场景下具体的解决方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余晓辉认为,中国企业的工业能力普遍不强,在工业互联网所需的数据、传感、智能化等核心技术上还有差距。“中国的优势在于市场规模大,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较为活跃,有机会利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缩短差距。”余晓辉说。

打造工业互联网的Android系统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iOS和Android系统垄断移动互联网后,一旦这些系统关闭,中国的移动通信设备将处于瘫痪状态,在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工业互联网领域,决不能再出现类似状况。换言之,中国需要打造自己的Android系统。

工业互联网的Android形态与移动互联网相比,有哪些异同?余晓辉介绍说:“‘工业互联网的Android’是一个类比,与手机操作系统并不相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功能是把设备连接起来,收集数据,然后在上层进行建模分析,再反映到生产、应用和管理的各种决策中。”余晓辉表示,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平台的意义,有些企业已经发力并有相应的进展。“平台是工业互联网领域很核心的部分,但其作用究竟有多大,能否有在移动互联网中那样的影响力,目前还在探索中。”

移动互联网的很多理念和玩法正在向工业领域渗透,比如在操作平台的推广上。李海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Android的出现将软硬件捆绑程度降低,手机的硬件和软件分离,软件可以抛开硬件随意在系统上加载。工业领域未来也会有类似Android的横向发展平台,抛开机械的束缚,软件可以直接叠加在操作系统之上。”李海花说,未来在此类平台上将会出现很多其他行业参与智能制造,进行“跨界打劫”的情况,当工业平台的形态越来越接近民用互联网的Windows和Android时,工业控制越来越可视化、简单化,进入智能制造领域的门槛也随之降低,这正是此类平台的意义之所在。

据介绍,东土科技已经在打造中国工业互联网的“Android”,“我们正在做一个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平台上面的应用也由东土来开发,之后会向全中国开放。”李平说。

人工智能

重塑商业格局与人类生活

【名词解释】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大体来说,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 | 北京报道

面对2017年,互联网大佬和创业新贵们的核心话题达成了高度统一,那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被喻为互联网的下半场,互联网领袖们是如何描述即将被人工智能改造的商业格局和人类生活呢?人工智能的2017年,会有怎样的惊喜?

人工智能将影响各行各业

就在人类尊严维护者们还没有从AlphaGo大胜韩国棋手李世石的沮丧和不安中舒缓过来,岁末年初,神秘棋手Master又在网络快棋中以不败纪录横扫了60位人类高手,连曾被视为击败AlphaGo最有力选手的棋王柯洁也败下阵来。当Master最终亮明身份——AlphaGo的升级版后,人们瞠目结舌。不到一年的时间,人工智能的能力之强和进步之迅速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然而,人工智能不只是会下棋。1月6日,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中,代表着中国人工智能最高水平的“百度大脑”挑战代表人类“最强大脑”的名人堂选手。最终,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以3比2战胜了最强大脑名人堂选手王峰,拿下中国版“人机大战”的首局胜利。

对于小度的惊喜表现,“Dr.魏”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魏坤琳表示,以往的“人机大战”都是比拼记忆、逻辑、运算等能力,机器人在知识问答、棋类比拼中屡次战胜人类。但是,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人工智能和人类比拼的是视觉、听觉能力。人认为最简单的事情,对人工智能来说很困难,更具有挑战性。

之所以要到一款热门综艺节目中去展示人工智能的神奇,当然是有原因的。“发明计算机后,人就一直在学机器的语言,C语言、JAVA语言;而以后应该是机器学人类的语言。这是一个多神奇的事情,(以后)我在跟桌子、椅子进行交互的时候,说的是人话。”?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2017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如此描绘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李彦宏表示,以前我们跟互联网交互是用键盘鼠标,现在是用触摸屏,再往下走就是自然语言,不再有任何学习过程,用最自然的方式跟所有物品进行交互。李彦宏认为,自然语言理解的应用场景非常广阔,它将赋能汽车、医疗、智能家居等众多垂直领域。比如,无人驾驶就是让汽车可以看到这是障碍物、轨道线、红绿灯等,汽车也能听懂人的语言,通过自然对话进行操作。

“当然,百度更希望做基础能力的提供者,将语音能力、图像能力、自然语言理解能力输出到各个行业、各种各样的公司。”李彦宏说,未来与人工智能结合的领域将会有1000万+,人工智能可以影响几乎每个我们能够想到的行业。

人工智能将照进生活

人工智能很火,但它和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搜狗CEO王小川认为,人工智能最终要照进现实,把众多的学术科研成果,变成实实在在可用的产品。这个过程的进展速度可能会比我们想象中快很多。

王小川把搜狗的人工智能计划总结为持续落地AI产品,做人工智能的“带路党”。比如在翻译领域,搜狗先是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全球首次基于神经网络的实时机器翻译技术——机器同传,该技术可以把乌镇大会演讲嘉宾的中文讲话实时语音识别并同步翻译为英文上屏显示,引起轰动。

在2017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搜狗又将英文搜索全面升级为海外搜索,旨在帮助不精通英文的中国人,搜索和阅读全世界的医疗、科技、人文信息。通过搜狗的机器翻译引擎,用户在海外搜索界面输入中文时,将自动翻译成英文,去检索相关英文信息,同时实时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提供给用户阅读。

和消除跨语言的障碍类似,种种信息不对称、不对等造成的不信任,正在被人工智能所打破。比如在国内,二手车和新车的交易比例约为?1比3,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相反的,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不信任,车辆是不是事故车、价格值不值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二手车消费者。“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技术创造信任的价值。”瓜子二手车直卖网?CTO?张小沛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表示。

“瓜子用不到两年的时间,评估经手了超过300万辆车,还有线上和线下的买家、卖家的多维度信息以及他们的点滴行为,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基因库,而不只是数据库。通过‘瓜子大脑’这样一个人工智能引擎,在不同的场景对这些数据进行认知,最终形成瓜子的核心竞争力。”张小沛说。

人工智能已在身边

“京东是个电商,电商需要人,还需要人工智能吗?”京东CTO张晨经常会面对这样的疑问。而实际上,消费者在京东上下的每一单,背后都有很多他们可能不知道的事情。

“京东用?JIMI?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完成传统客服人员的工作,部分商品回答满意度已经超过人工客服。因为机器人对每个产品功能的了解绝对是超过客服的,机器人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用户的习惯和特性给出最精准的回答。这一点,为京东节约的成本大概是15000台iPhone6。”张晨说。

京东金融则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面向供应商的产品——金宝贝。人工智能加上大数据分析,可以在?3?分钟之内审批贷款。同时,面对个人用户的京东白条产品,也能即时决定用户的白条使用额,而京东白条能让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升一倍。

在张晨看来,人工智能的真正关键点是场景跟数据。简单来说,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如果是造车的话,场景就是跑道,数据就是汽油,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共同决定了谁会跑得更快更远。

除了巨头大佬们,人工智能也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兴奋点。“你希望未来能拥有一个虚拟个人助理,总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也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那样和你交流谈心,让你需要帮助时,他/她又能随时随地出现。” 获得Google公司 C轮投资的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出门问问CEO李志飞说,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希望完成这个愿望。

“出门问问希望可以实现智能设备的无手无屏操作。不论是穿戴设备、在家里还是在路上,所有的智能终端,其实都可以将虚拟个人助理作为入口,一切通过‘问问’完成。”李志飞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小程序大野心

【名词解释】

小程序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 | 北京报道

1月9日,被万众瞩目、也被冠以了无数光环的微信重磅新功能——“小程序”上线了。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中新增的“小程序”入口,以搜索或者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找到美团、大众点评、墨迹天气等应用,直接点击这些应用就能使用,而无需再去打开或者下载APP。

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有了“小程序”,你可以卸载掉手机上所有(至少是大部分)的APP了。这确实是一件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假设。当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这只能是一种假设,虽然之前百度也推出过类似的“轻应用”,要去颠覆原生APP的生态和格局,但目前来看还为时尚早,毕竟这意味着对现有互联网流量思维的彻底重塑。一旦成功了,无论是百度还是微信,就成为了“行业的规则制定者”。

“小程序”是谁?

在2016年12月28日举行的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首次对外界阐释了“小程序”。他表示,“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让应用“触手可及”,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小程序”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张小龙还预言,未来的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无需安装卸载。

实际上,“小程序”还未出世,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2016年1月11日,张小龙首次透露,将推出微信“应用号”,类似公众号,当用户关注了一个应用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 一样,用户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APP。

2016年9月22日,应用号改名“小程序”并开始进行首次内测,一露面就刷爆了朋友圈。当时只开放了200 个内测名额,据说一个微信“小程序”内测账号甚至一度被炒到了300万。11 月 3 日,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宣布微信“小程序”正式开放公测,再次引发了朋友圈刷屏。如今,酝酿了整整一年时间,“小程序”终于登场了。

在公开课现场,张小龙首次全面解释了与“小程序”相关的问题。没有入口,启动来自扫描二维码;没有下载过程,也没有应用商店;为了避免骚扰用户,“小程序”也不会有订阅关系、不能推送消息、不能推送到朋友圈;“小程序”不能做游戏;它将提供有限的搜索能力,并独立于公众号。

“‘小程序’的出现,让我们不再纠结于如何扩充公众号,而是完全跳开公众号,去做一种新的应用形态。通过‘小程序’,将有更多高质量的第三方APP更高效地连接用户。”张小龙说,“大家可以把‘小程序’想象成为PC时代的网站,PC互联网时代的入口是搜索框,而智能手机时代的入口是二维码。”

实际上,百度之前也推出过“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的“轻应用”(Light APP),希望通过新的应用形态来代替传统的原生应用(Native APP),背后的目标是抢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超级用户入口。作为微信的重磅新功能,“小程序”无疑也承载着微信和腾讯对未来的巨大野心。

不过,张小龙为“小程序”制定的规则在外界看来有些过于严苛,虽然张小龙否认了“克制”的说法,但对其他的产品来说,怎样黏住用户和怎样让用户不要离开,都是最重要的目标,而微信“小程序”的“用完即走”,让很多人不理解。

“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提高效率,用最高效的方法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这是工具的任务和使命。微信也是一个工具,微信的使命是用最高效的方法帮助用户完成任务,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任务,这就是用完即走的含义。”张小龙说。

张小龙表示,未来的应用程序应该是无处不在,但是又可随时访问的一种状态。PC时代和智能手机时代的区别在于,PC时代通过网站来获取服务,而智能手机时代,获取服务更多的是从线下,如扫二维码。

不是替代是互补?

同程旅游是首批200名被邀请接入“小程序”的企业之一,同程旅游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黄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作为最早接到内测邀请的企业,同程“小程序”的开发持续将近一个月,在1月9日凌晨,同程旅游、同程景点门票、火车票机票、同程火车出行4款“小程序”开放上线。

据介绍,由于微信对于“小程序”的大小进行设定,目前为1M,所以同程的“小程序”只能实现一些简单功能,还不能完全去替代APP,更丰富、更细化、更个性化的功能,仍然需要单独的APP来承载。对于用户来说,还是后者的使用体验更好。

但是,同程还是在机场、火车站、各大景区以及超过300家的同程直营体验店,进行了“小程序”二维码的铺设。要说服用户安装一个APP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扫个二维码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让用户先尝试一些简单服务,进而成为有黏性的忠实用户,也是个不错的推广方式。

“同程希望通过‘小程序’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价值。‘小程序’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触达用户、帮助用户形成对品牌的早期认知,会与同程旅游现行的APP、网站、微信公众号形成我们的线上服务矩阵,为更多的用户提供不同场景的服务。”黄璐说。

黄璐表示,无论对同程还是微信本身,“小程序”都还属于新鲜事物,业内对“小程序”抱有非常多的期待。对于同程来说,未来还将基于已开发出的“小程序”,通过线下场景的持续铺设,在不久的将来,用户在到达火车站、机场、汽车站、景区、门店等场景时,可轻松实现扫码购票和获得到场服务。另外,在整体运行一段时间后,同程也会对“小程序”的价值做更全面的评估,来更好做投入参考。

蜻蜓FM也是首批推出“小程序”的公司。“多元化入口正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用户可通过蜻蜓FM的网页端、手机客户端和‘小程序’等收听节目。蜻蜓FM是一个用户单日平均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的应用,我们不认为用户会抛弃APP而单独使用‘小程序’,但是对于广大还没有安装蜻蜓FM APP的用户来说,‘小程序’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入口。”蜻蜓FM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但是,由于“小程序”不可以和公众号重名,所以很多大家熟知的应用都换了名字,如大众点评+,今日头条lite,滴滴出行Didi。“我们不想太怪异,所以我们的‘小程序’叫青蜻蜓,取自‘轻轻听’或者‘请倾听’的谐音。”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还透露了青蜻蜓“小程序”的相关数据。上线后的前三天,青蜻蜓的数据达到了百万量级的PV(打开次数)与十万量级的UV(一天内访问量),但一周后,数据开始出现下滑。让蜻蜓团队意外的是,他们最初对于留存率的预计,最乐观的也就是10%,而且张小龙的理念也是用过即走,但实际使用上,第一天留存率就接近20%,之后每一天,新增数量虽然在下滑,留存率却在持续上升,其中iOS用户占据了90%以上。

“如果将‘小程序’与APP相比,人均前台使用时长与APP相当,其中很惊人的数据是, Top 2%的用户,前台使用时长超过1小时,这个数字就意味着,用户把使用微信的时间贡献给了‘小程序’,其中收听页面时长超过了80%。”该负责人表示。

“小程序”引发的大激动

“如果你错过了公众号,那千万不要再错过‘小程序’了。”尽管专家、分析师和行业人士们还在争辩“小程序”的未来,但很多企业和众多创业者已经无比激动了,他们把“小程序”视为一个巨大的掘金机会。

不少热门公司都在第一时间推出自己的“小程序”,如猫眼电影、同程旅游、今日头条、蜻蜓FM……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更是极好的消息,因为“小程序”不仅使用简单,而且开发门槛也被大大降低了,不需要太多人力,难度也不高,一些简单的“小程序”两三天就能开发出来。

有网友调侃,接下来马上就会出现“小程序”培训班、“小程序”代开发运营、“小程序”创业导师、“小程序”创业先锋、“小程序”孵化器、“小程序”刷量服务、“小程序”微商……因为有许多人热切地盼望着能够在“小程序”中复制微信公众号曾经创造的商业奇迹。

据艾媒调查数据显示,21.8%手机应用开发者明确表示愿意接入“小程序”,53.9%开发者正处于观望状态,24.3%开发者则暂时没有考虑接入“小程序”。

微信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从产品角度来讲,“小程序”和原生APP本身是不冲突,甚至是互补的。对于高频的APP,“小程序”并无优势,用户可能还是会选择下载安装一个原生APP。而且一些领头的APP,也未必愿意进入这个由腾讯定义的世界,比如拥有超过4.5亿用户的支付宝(据传闻,支付宝也在酝酿推出“小程序”)。但是对于低频的长尾应用,“小程序”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替代的可能性很大。

其实,腾讯的思路一直都是去中心化的,不做集中统一的超级入口,而是只做去中心化的连接,微信公众号如是,“小程序”也不例外。尽管2017年刚刚出发的“小程序”未来还未有定论,但“小程序”的“卖水人”,即提供“小程序”开发、运营和维护等服务的公司,已经开始尝到了甜头。总之,“小程序”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共享单车烧钱寻找盈利模式

【名词解释】

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目前主要指由企业或政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的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银昕 | 北京报道

1月4日,摩拜单车对外宣布完成2.15亿美元的D轮融资,这是摩拜单车六轮融资以来最高的一次。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摩拜单车在近半年时间内的第5次融资。

如今,共享单车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创业者。随着小蓝单车、骑呗单车、优拜单车等尾随者纷纷入局,共享单车已从两强争霸变成了“百家争鸣”。

据平安证券公布的预测数据,共享单车的实际市场规模有达到120亿~200亿元的潜力。然而,外界对共享单车盈利能力的质疑一直未曾停歇。

共享单车背后的庞大市场潜力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被泡沫支撑的“伪市场”,目前众说纷纭。

跟随者“割据一方”

就在摩拜单车完成D轮融资当天,骑呗单车也宣布获得了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后来者大都采取主攻某一城市(如骑呗单车主攻杭州)或中小城市(小蓝单车瞄准二三线城市)的战术。北京飞马旅发起人郭昕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共享单车不是纯线上业务,不可能一两家公司在所有城市的线下铺货能力都足够强,这的确会让觊觎者看到‘割据一方’的机会。”据了解,骑呗单车在杭州已投入两万辆车,据称日均使用次数达到4~6次。为了抢夺杭州市场,骑呗单车还打出了“免费骑一年”的旗号。

然而在摩拜单车的眼中,没有什么让他们瞧得上的同行。一名摩拜内部员工表示,有些同行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免费骑行背后巨大的成本,“共享单车不仅要有线下铺货能力,还要有后续运营和管理的能力,如果仅在非一线城市运营,不可能有稳定且强大的现金流做支撑”。

对于尾随者的战术,郭昕认为,在摩拜等品牌尚未进入的城市中提前卡位,等待在洗牌中被大品牌收购是可行的。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CEO王晓峰则对收购不屑一顾:“摩拜不排除未来的任何可能性,但目前还没有发现有收购价值的同行。”

值得注意的是,虽有大量新晋者入局,但更多的投资都集中在摩拜身上。ofo最近的一笔C轮融资为1.3亿美元,而骑呗的A轮融资仅为1亿元人民币。“我想这是因为春节前一些投资机构的指标还没有花完,对一些真正有未来意义的项目还看不太清楚,于是就去投共享单车这样的‘风口’行业,而且只投该行业中明显处于领先位置的项目。”星瀚资本合伙人杨歌说。郭昕对此则评论道:“共享经济中可做的文章非常多。单车能成为‘风口’,只能说明目前投资界缺乏热点,大家对未来走势判断不清。”

共享单车流量价值低

“现在市面上的某共享单车项目曾被推荐给我们,但我们给否了,没有安排与其接触。”杨歌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他认为共享单车是一个在商业模式上很难成立的项目。“共享单车其实走的是流量模式,这种打法在互联网领域是比较老旧的。”在杨歌看来,最有价值的流量是类似于如今的微信和当年的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聚集效应明显,可以很快将流量导流至游戏、电商和广告等消费场景下,获客成本也较低。“比门户网站低一个级别的流量是软件,比如杀毒软件,软件开在后台,使用频次与微信和搜索引擎这样的前端程序肯定不能比,它的广告价值也会缩水;再差一点的是O2O,这个过程需要线上与线下场景发生联系,如滴滴打车、Airbnb等公司,在线下一端的成本极高。”杨歌认为,正是人们过度迷信流量模式,导致产品的流量价值一代比一代低,到了共享单车则更是如此。“首先单车是平台自己造的,还要面对损坏和运维,是很重的商业模式;此外人们对单车的使用需求是低频次的,一般不会骑超过3次。”

多大的使用频率才能为共享单车撑起一个合乎逻辑的商业模式?根据摩拜单车D轮融资领投者华平投资的行业研究,这个数字是6次。“政府运营的有桩借还单车每日利用率达6次,就是相对成熟的模型了,而摩拜单车的无桩优势更突出。”华平投资执行董事胡正伟说。杨歌则认为这个数字很难达到,“每个人每天最多骑单车不超过半小时,而且很少有高频用户,如果市场上有70万辆单车,活跃的不过千分之一”。

摩拜会进军PPP吗

互联网公司的一个重要出路是演变成数据公司。王晓峰曾表示,摩拜单车所积累到的用户短距离出行记录是一项珍贵的数据,填补了交通出行数据中短距离出行的空白,可以为微观交通规划提供依据。杨歌对此并不赞同:“摩拜所积累的数据并非全场中最重要的数据,其商业价值有限。与之相比,滴滴出行积累的数据在整个交通出行领域更有意义。”

共享单车最遭质疑的是尚未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对此,王晓峰在宣布D轮融资后曾对媒体解释道:“我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比别人跑得快,一起寻找实现盈利的办法。”

杨歌认为,在资本运作中积攒了足够本钱的摩拜单车,未来不排除转型的可能,“在大家都看不懂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的时候,疯狂融资是由流量模式向资本运作模式的转变”。值得注意的是,摩拜单车对自行车生产环节供应链上下游的影响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如果摩拜继续深入到自行车生产环节的产业链中,未必不是一个出路。不过杨歌认为,向这个方向发展难度很大,“这样一来摩拜的对手不再是跟在后面的共享单车,而是变成了捷安特、飞鸽、凤凰等老品牌,(摩拜)不一定打得过。”

除了进入自行车生产产业链外,目前可以预见的范围内,还有一条路可走。摩拜单车曾与上海市长宁区政府达成合作协议,还参与了包括北京市交通委在内的多个政府项目。若商业模式迟迟无法建立,摩拜单车是否会转型进入PPP领域?

上述摩拜单车内部人士的回答是:“摩拜单车现阶段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和创业团队,参与政府项目所需的能力与我们目前所具有的能力有很大不同。此外,一旦进入政府项目,获得补贴和未获补贴的部分可能会说不清楚,摩拜还是希望能在市场中取得成功。”不过他同时也表示,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摩拜单车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新零售线下企业的救命稻草?

【名词解释】

新零售

马云在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的概念。马云认为,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新的零售来。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2017年1月10日,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宣布,其连同银泰商业创始人沈国军的全资公司,要求银泰董事会向其股东提呈有关通过协议安排私有化银泰的建议,预计完成交易最多需要198亿港元(约合177亿元人民币)的现金。

从2016年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到岁末年初商界大佬们纷纷热议新零售,再到阿里巴巴率先出手把银泰商业彻底收归为嫡系部队,“新零售”已经不只是停留在一个热词的层面。

但是,“新零售”这碗鸡汤该怎么喝?真的能成为各家企业的救命稻草么?

物美:变革不能照猫画虎 静悄悄变得“小而美”

2017年1月11日,物美集团与恒大集团在广州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双方战略合作是利用各自在商业地产和全渠道零售的优势,共同利用互联网的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移动支付等有效手段,推进社区全渠道购物服务中心的拓展,使之成为社区居民不可或缺的基础生活设施、重要生活站点和主要生活入口。

作为北方地区最有代表性的零售商,物美集团近年来在中国零售行业整体业绩下滑的大时代背景下,静悄悄地进行瘦身,希望抓住最基础的社区入口,向“小而美”发力。

对此,物美集团董事长蒙进暹表示:“近年来新名词、新概念盛行且泛滥,大多听上去很美妙,但实际操作却相差甚远。由于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零售行业处于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但只有撇开形式上的照猫画虎,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变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物美新闻发言人许丽娜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面对市场的变化,物美认识到超市应该“小而美”——面积相对缩小、商品更加优化、购物更加便捷、服务更加充分。

按照这一思路,物美也在淡化大卖场的概念,从产品、服务等多维度打造最佳客户体验。“所以尽管面积小了,但销售额并未降低,坪效高,利润率也高。”许丽娜说。比如,物美在北京的管庄店面积减少60%,但销售却增加了6%;海淀中关村店面积减少20%,销售额同期上涨了7%。

物美集团董事长蒙进暹认为,零售业需要总结反思是什么导致持续亏损,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用好互联网技术,这符合商业经营规律。

“目前零售行业的变革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管理方便、经营指标为导向。新零售就是满足顾客新的变化,利用好互联网工具,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把互联网技术融入到门店经营中去,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成本及更好的体验。简单说就是适者生存、变者领先、优者整合。” 蒙进暹表示。

苏宁:新零售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零售

如果说物美是在消费模式的变化中,放下“架子”迈进美好“小时代”,苏宁则是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走进大时代。

2017年1月2日晚,苏宁云商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江苏苏宁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物流”)收购估值42.5亿元的天天快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天快递”)。

对于从2016年就开始不停买买买的苏宁来说,再一次运用资本的力量收购一家物流公司,背后大有深意。

成立于2010年的天天快递可谓是近年来快递界的一匹“快马”。虽然起步晚于顺丰、圆通等巨头,但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资料显示,天天快递2016年全年预计完成票件量约12.6亿件,过去两年复合增长率57.3%。

值得一提的是,天天快递在全国节点城市建立电商仓和专业仓,跨境业务也在探索中,目前已在8个国家建立国际仓,在国内建立了3家跨境仓。天天快递还拥有众合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权利。

快递专家赵小敏表示,苏宁与天天快递战略重组后,双方将很快整合在仓储、干线、末端等方面的快递网络资源,编织一张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密织高效网络,整合完成后将极大地强化苏宁物流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能力,提高配送效率,进而提高整张物流网络的规模效应和灵活性。

显然,这是苏宁布局新零售的一步棋。

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新零售之所以能被热议,其实和互联网电子商务掌握了话语权有很大关系,几千年来零售业一直随着生产方式、运输工具、通讯技术和货币形式发生变化,今天讲的新零售也许过不了多久又成为旧零售了,与其讲是新零售,还不如讲是互联网时代的零售。

“小数据驱动、全渠道全场景的互联驱动和全渠道的业态创新,这是移动互联时代零售企业必须面对的新规则和新趋势。”孙为民表示。

他认为企业在这些新的趋势上,如果能抢得先机,则能够成为真正的强者,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国美:错过了上半场下半场还有机会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巨头逐步开始向线下沉淀。从苏宁和阿里牵手再到一系列收购,苏宁正在积极参与新浪潮,而它昔日的老对手、当年零售业最咄咄逼人的国美又在干什么呢?

从黄光裕入狱以来,国美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折腾。

从人事更迭来看,国美高管不断更换轮岗。以和黄光裕一起打天下的老臣李俊涛为例,2012年,李俊涛得到重用,出任国美高级副总裁,但没过多久就被“发配”去管配件,后来又调回来继续委以重任;2015年,李俊涛被派去负责国美在线;由于业绩不够亮眼,李俊涛2016年又被调离,负责智能家居板块业务。

从国美电器的业绩来看, 2016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期内销售收入353.1亿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1.24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6.87亿,下降81.95%。而在2016年电商大战最激烈的“双十一”,中国“双十一”全网销售额为1695.4亿元,其中淘宝天猫以71.2%销售额占比居所有电商平台之首,京东与苏宁易购分别以19.6%、2.5%销售额占比排在第二、三位。与这些对手相比,国美的线上平台规模和竞争力还远远不够。

从组织架构来看,国美启动新一轮重组和重大人事调整,计划将国美在线、国美+、国美海外购、国美管家等互联网公司全面整合成一家公司,成立全新的国美互联网生态(分享)科技公司,成为国美互联网统一的生态平台,从而强化整个生态的协同能力。

国美的一位老员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过去这些年在狱中的黄光裕仍然是绝对控制人,并且管得很细很严。据称,黄光裕对于送进去的文件,大事小事都会批示,哪怕是投广告、域名管理这种非常琐碎的事务,他也会做出指示。

但是,市场情况瞬息万变,黄光裕精力再旺盛,终究被高墙隔绝在市场之外,因此从2016年开始,国美老板娘杜鹃正式参加对外活动,成为国美的决策者。

国美才有了更多的调整和变更。

杜鹃公开表示,国美一定积极参与新零售,并且抛出一个“6+1”的“新零售”大礼包。

在杜鹃的规划中,“6”是指用户为王、产品为王、平台为王、服务为王、分享为王、体验为王,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1”是指线上线下融合为用户提供首屈一指的服务。

可以说,国美重组和人事调整,正是其对互联网各平台进行整合,希望强化整体的协同力和竞争力,加速国美由原来的产品提供商向“产品+服务”的系统方案提供商转型。但结果如何,尚未可知。

国美互联网生态(分享)科技公司CEO方巍表示:“国美确实错过了电商时代,但是,新零售的线上线下融合时代来了,后互联网时代来了,这个国美赶上了。”

国美会赶上吗?!

无论如何,“新零售”的时代来了,这碗鸡汤正如马云表示的那样:“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本刊记者孙冰对本文亦有贡献)

物联网全球标准统一化

【名词解释】

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文︱牛绮思

20世纪80年代,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群程序设计师们希望每次下楼到自动贩卖机购买可乐时,可乐总能有货并且满足冰镇的需求。于是,他们把可乐贩卖机接上网络,并编写程序对其中的可乐瓶数和冰镇情况进行监控。这被后人看作是最初的物联网实践。1990年,施乐公司推出了网络可乐贩售机,正式拉开了人类追梦物联网的序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1月17日最新发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将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公众网络M2M连接数突破17亿。

虽然物联网目前还面临着安全、隐私等痛点问题,但随着全球互联网新一代标准的统一,物联网的发展及大规模商用,已经迎来拐点。

线上线下生活界限或消失

物联网定义听起来比较复杂——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实物联网很简单,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让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可以交换海量数据。

不过,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信息都不是人输进去的,而是由物联网终端系统在实体世界中感知获取的,信息通过传感器被“物”所收集、整理,并连入网络之中。

美国《大西洋月刊》曾刊发《你的咖啡机在望着你》一文,畅想了物联网之下的智能生活:传感器将无所不在,它们会时刻接收周围的活动信息。咖啡机在监测到你起床后会自动开始煮咖啡,冰箱和厨房还会互通数据,根据现有的食材推荐菜单,甚至卫生间还可以根据主人的排泄物判断其身体健康状况,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医生和保险公司……肉眼可见的所有事物都可能被物联网化,从家用电器、智能汽车、机械设备到森林、沼泽和大海等。

这篇文章的畅想并不是“南柯一梦”,其中的部分想法已经成为现实。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生活和线下生活的界限已逐渐模糊,而在物联网的作用下,这种界限也许会最终消失。

安全与隐私问题仍是痛点

物联网技术将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结合在一起,通过虚拟世界的数字信息就可以控制物理世界的关键设备甚至基础设施,因此物联网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十分值得关注。

以《大西洋月刊》文章中展望的生活场景来说,有关用户及其家人的一举一动和各种个人信息都会在云端上保存,甚至可能长达数十年。这些数据如何使用是由技术公司决定的,因此用户私密信息很有可能被用作商业用途。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一旦用户的私人信息被泄露,小偷或居心不良者就能知道家中什么时候没人。

同时,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防御程序,目前尚未跟上产品及整体环境的发展步伐。2016年10 月 21 日,DNS服务提供商Dyn公司托管的全球基础设施遭到了大规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造成美国东部互联网瘫痪,攻击源头便是大批被入侵的物联网设备,给物联网产业安全发展敲响了警钟。

全球标准统一成发展拐点

除了物联网产业的安全问题,各企业、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的物联网标准不一,也是物联网积极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2016年6月,移动通信标准化团体3GPP宣布完成NB-IoT标准的制定工作,将其确定为物联网通信的全球统一标准。

同年11月,该组织又将华为的Polar Code方案确定为5G短码的最终方案,这成为中国在通信领域拥有重大话语权的标志性事件。5G技术被认为是物联网的标配,能提供低成本、低能耗、低延迟、高速度、高可靠性的通信,以支持物联网长时间、大规模的连接应用。

随着这两项标准的敲定,标志着物联网全球化发展迎来拐点,物联网重新成为“风口”。外界认为,随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的统一,物联网大规模商用爆发时代将由此开启。根据高德纳咨询公司的估算,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达260亿台,市场规模将达1.9万亿美元;麦肯锡的预测更惊人,到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高达11.1万亿美元。

国内外顶尖企业集体发力

作为未来大规模商用人工智能产品及智能家庭生态的基础,物联网及“物联网+”成为全球各大企业瞄准的高地,纷纷抢占与物联网相关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平台、云服务等产业的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芯片、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核心技术的上游企业中,英特尔发布了一系列针对物联网设备的新芯片,以及面向物联网的全新处理器;IBM成立了物联网事业部;通用电气公司希望将自己的涡轮机、发动机等设备定位为智能设备,可以通过旗下的软件连成网络。

国内的BAT更是集体发力。百度发布了物联网平台“baidu iot”,服务于物流、能源、医疗、建筑、智能家居等垂直行业,并将开启万物智能时代定为目标;阿里把智能云、淘宝众筹和天猫电器城整合到一起,组成了智能生活事业部,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始布局;腾讯则发布了“QQ物联智能硬件开放平台”,将QQ账号体系及关系链、QQ消息通道能力等核心能力,提供给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车载、传统硬件等领域合作伙伴,希望实现用户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以便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进入2017年,物联网将继续证明其在企业数字转型战略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目前物联网市场是分散的,单个企业无法涵盖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所有方面,联盟对于缓解市场分散的现状至关重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物联网企业联盟出现,而现在就已布局的领军企业,无疑会占据先机。

区块链变革数字世界的黑科技

【名词解释】

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个与比特币密切相关的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一个完整的比特币区块链副本记录了其代币的每一笔交易。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找到每一个地址,在历史上任何一点所拥有的价值。现在,更广泛意义上的区块链是指一个由不同节点共同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也是开放式的账簿系统。

文︱牛绮思

痴迷比特币的狂热分子醉心于一种纯净、数字化且不受任何中央银行干预的自由主义货币理想,然而这之中真正的创新并不是中本聪造出的这种数字货币,而是生成它们的“机器”——区块链(Blockchain)。

合同、交易及其记录是定义我们经济、法律和政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帮助我们保护资产,确定组织的边界,并管理着国家、组织、社区和个人之间的各种交互活动。然而现实却是,我们的经济正快速向数字化转型,但上述关键工具和相关管理体制却未能跟上发展的步伐,这时,支持比特币多年保持去中心化交易的底层技术,即区块链,便“从幕后走向台前”,扮演着变革数字世界中管控方式的角色。

颠覆传统: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去信任且集体共享的账本数据库

区块链是一个由不同节点共同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也是开放式的账簿系统。它是由一串按照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或数据包组成,即区块(block),对每一个区块数据信息都自动加盖时间戳,从而计算出一个加密数值,每一个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加密数值,从创始区块开始连接(chain)到当前区块,从而形成区块链。

与传统记账模式不同,区块链中的交易信息不再由单个机构来记录,而是由其中的每一个节点共同参与。在这个分布式 网络上,每一个节点都有账本的完整备份,如果有人想篡改账本上的记录,他必须改动各节点存储的账本备份,这就使篡改记录的行为难以实现。每份协议、每个流程和每笔交易都会有自己的数字记录和签名,以供被识别、验证、储存和分享,交易的中间人可能就不再是必要的参与者了。

以日常生活中的网络购物为例:当前的交易流程是,买家将钱打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平台收款后通知卖家发货,再经过卖家发货、买家确认收货后,支付平台最终将钱付给卖家。在这个过程中,交易双方的活动都是围绕着第三方平台展开。 倘若支付平台的系统出了问题(如,拿钱跑路或是不承认买家已付款等),就会导致买卖双方损失惨重。而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第三方平台完成交易的这种中心化处理方式就被去掉了,买卖双方实现的是点对点的简单、高效、低成本的交互,无需担心由中间商产生的风险,并且交易记录都会被保存在共享账本中,由全网参与者共同记录和验证,任何人都无法从中作假。

《哈佛商业评论》刊文论述道,“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可能成为目前最具革命性的区块链应用。在预先商定好的条件达成时,就会自动完成支付以及货币或其他资产的转移。比如,一旦货物送达,智能合约就会自动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企业可以在区块链上发出信号表明已收到货物,或者该产品上有GPS定位功能自动追踪位置,继而触发支付。

为金融交易提高效率并减少开支

在任何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交易方参与的交易中,交易通常被单独地由各方记入各自独立的系统中。在资本市场上,同样的交易会被记入两个参与方的自有系统。每个机构中,这笔交易都需要经过一系列中段和后段的办公系统,这个时候,错误会导致昂贵的对账流程和大量人工干预。区块链技术能够简化冗长的金融服务流程,减少前台和后台交互,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避免大量的资金和运营成本,这对优化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区块链技术因此被誉为是引发全球金融体系革命的技术。

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布的《金融基础设施的未来:区块链如何重塑金融服务》报告称,作为比特币的支撑技术,区块链技术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方式,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并提高金融业务的安全性和可及性。

2015年6月,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出,截至2022年,区块链技术通过减少跨境支付、证券交易以及合规的成本开支,每年能为银行业节省150亿~200亿美元。全球多家银行巨头也已组成各种区块链联盟(如R3区块链联盟、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等),着手为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

摆脱个人身份信息认证困扰

换个角度,除去经济领域,区块链还会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复杂繁琐的问题。我们也许面对过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要求:要证明你爸是你爸,要证明你没犯过罪,要证明你没结过婚,要证明你没买过房等。这些不仅听起来莫名其妙,处理起来也往往令人束手无策。

而利用区块链技术,比如使用分布式智能身份认证系统,一切信息证明都准确无误且不可被篡改地记录在其中,关键是还不易丢失。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家庭关系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身份,个人信息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就像记录在一个分布式公共账本上一样,需要时一查即知,再也不用去任何机构办理证明。

区块链离我们还有多远?

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处于概念宣传和应用探索阶段,普及的过程将是渐进式的,它真正被广泛应用、对企业和政府带来变革还需要很多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6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区块链占用资源还是太多,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未来能不能解决,还要看。”由于有大量副本备份的存在,使得区块链面临巨大的储存成本问题。对于储存在区块内的内容,更新的数据量为更新的内容乘以副本的数量,再加上各个副本间的传输距离和带宽,耗时不可谓不长,且维护成本也不低。

(责编:覃博雅、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