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国际问题观察员 易凡
2017年01月22日22:39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口仅万余人的瑞士小镇达沃斯因为每年一月份的群贤毕至而声名鹊起。世界经济论坛成立47年来,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者、企业家等各界人士观察世界经济、共商发展大计的重要平台。今年,习近平主席首次与会并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再次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人员流动、科技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但近年来,面对此起彼伏的冲突和危机以及接二连三的“黑天鹅事件”,人们在困惑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的同时,将指责的目光投向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也渐有大行其道之势。

对此,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用哲学的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正确角度。在世界经济高度全球化、各国深度相互依存的今天,退回到各自孤立、实行保护主义,可能有一时之快,但绝非长久之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风大浪中,我们不能怕弄湿衣衫、避之不及,而要勇于直面、参与、利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使经济全球化这个一些人眼中世界乱象的“替罪羊”成为促进全世界共同发展的“领头羊”,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弄潮儿。

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之间总有微妙的关系,处理不好,便矛盾不断,加剧不满情绪。由于资本逐利的特点,“效率”往往更容易实现,而“公平”则被牺牲。短期看,“效率”带来的好处似乎更加立竿见影,但社会要想安定,发展要想持久,“公平”也十分重要。“效率”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发展的成果,对各国和全社会的普惠才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中国国内,“共享”已成为新发展理念的五大核心要素之一。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也不遗余力地倡导各国间的均衡发展,正因如此,在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主席明确指出,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扭转失衡,才能解困局,谋求平衡,才能保发展。

发展的途径是什么?“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是中国智慧对全球治理的又一重大贡献,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获得共同发展的最终途径。

正是基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中国履行负责任大国的历史责任,为他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签署并落实《巴黎协定》、积极为维和行动出人出资,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达沃斯的演讲中,习主席坚定表示,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这是一位大国领袖的承诺,是一位胸怀世界的政治家的担当。

积众力、集众智,才能无不胜,无不成;天下大同、命运共担,才能发展永续、世界和谐。

古老的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非但没有被历史所湮没,反而大浪淘沙,成为人类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或通俗易懂接地气,或引经据典显文采,既解答了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又提出可行的中国方案,闪耀着的中国智慧再次为全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覃博雅、李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