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之四:“命运共同体”普惠世界
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钟声犹在回响,2017年中国元首外交已然开篇。
1月15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应邀访问瑞士、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访问瑞士国际组织。在当前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中共将迎十九大的大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新年首访吸引世界目光。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此访两场重要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作出全面阐述。在全球治理的理念创新中,中国写下遒劲一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实践者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争夺加剧,逆全球化浪潮来势汹涌,恐怖主义愈演愈烈……西方学者惊呼人类正走进“失序的世界”。从迷失中找到新发展方向,是这个时代的全新命题。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倡导者、先行者。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报告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此后,在国内外多个场合,习近平主席一次次深入阐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再至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不断加深对中国主张的认识和理解。
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2017年1月18日,在日内瓦万国宫“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五位一体”的清晰脉络,形成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描绘了国际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贡献者、实践者。
经济领域,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中国的稳健发展为世界提供巨大市场空间,为各国人民增进福祉。
社会领域,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减少贫困人口,改善教育、医疗等各项水平。仅扶贫一项,《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显示,1981年至2012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9亿,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1.82%。
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发挥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贡献突出,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抗击埃博拉病毒全球性战役,帮助多国侨民撤离战区……
中国行动,大国气度,大国担当。
植根中国文化传统 契合世界发展潮流
王毅外长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契合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
中华文明和新中国外交实践是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沃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它们植根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对中华民族“和”“合”理念的继承和弘扬。
“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说,中国以自己特有的视角来观察现实,阴阳平衡、尊重智慧、众生平等的理念被视为理所当然。
新中国外交秉持国际主义精神,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人类共同发展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优秀外交传统一脉相承。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文化处世之道和外交传统与当今时代的共鸣。
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催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动因。
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离不开各国人民的理解、支持、帮助。中国人民圆梦必将给各国创造更多机遇,必将更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中国梦与各国人民的梦想同声相契,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细究当下,政治领域,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黑天鹅”不断飞出。一些国家政局变化对国际形势的影响也值得高度关注。经济领域,国际金融危机至今已经8年,旧患未除,新疾频现。反经济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安全领域,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气候变化、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突出。
与此同时,在信息全球化大潮下,一国内部问题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反应链更长、反应期更短,很多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应对。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响应时代变化大潮。
中国的长期稳健发展给世界源源不断地注入的正能量,国际社会期待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联合国前任秘书长潘基文曾说,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中国不断显示出在人类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创造更加繁荣美好未来方面的领导作用。随着中国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进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也在上升。
即将离任的美国驻华大使博卡斯在近日发表的《开启美中关系的新篇章》一文中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相互联系的时代。中美两国关系事实上是这些趋势的证明和直接受益者。“当我们成功时——无论是就我们看法一致的许多问题进行努力,还是开诚布公并明智地管控我们的分歧——世界都受益。”
“回望2016年,中国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中国成功举办了杭州峰会和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与伙伴国家一道为改善全球治理、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展望2017年,期盼中国继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实现人类共同梦想。”柬埔寨金边王家大学学者尼克·占达利表示。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
网络版"命运共同体"也同样吸引世界目光。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也需要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表明中国的互联网理念。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习近平说:“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
“中国梦、世界梦”共鸣 全球携手努力共同担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共同担当。
身处“地球村”,任何国家尤其是大国在制定发展政策时,都应充分考虑外溢效应。国内发展和对外交往应形成良性互动,破坏两者之间理应统筹发展的辩证关系,玩损人不利已的零和游戏,开反全球化的历史倒车,必将难容于国际社会。
中国正日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立足于大国定位,中国承担着与自身实力相适应的责任。
十八大以来,一份份对外关系政策文件出台,中国清晰表达与各国求和平、谋合作的愿望,详细制定可操作、可实施的方案。一个个重大合作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国家落地开花。亚投行、丝路基金顺利开张、投资项目顺利启动……
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是千百年来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
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未来10年,中国还将向拉美地区投资2500亿美元。
习近平主席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
中国将于2017年5月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实现联动包容式发展注入新能量,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助添新动力。
“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命运交响曲正在奏响。
“时代呼唤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领导者”,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人民日报》呼吁说,当今世界动荡不安,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领导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制定正确决策。为此,领导者需要将敏锐的洞察力视作“雷达”系统,将价值观和远见视作“指南针”。
“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经济发展并不仅仅惠及自身,更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动力、拓展了新思路、增添了新机遇。中国将不断寻求与世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铸就携手共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形势下,全球治理格局需谋全局、谋大势。
未来一个时期,人类发展仍会遭遇各种曲折,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仍将继续向前发展。历史进程加速演变,人类期待和平、发展、进步。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期待、共同努力。
(人民网记者 杨牧 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