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大型中国民族舞剧《孔子》在华盛顿上演

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

本报驻美国记者  高  石
2017年01月19日08:2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寒冬腊月,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里却春意盎然。日前,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的大型中国民族舞剧《孔子》在这里上演,点燃了现场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热情。

  “这简直美妙绝伦!无论是他们的舞姿还是表达的情感,都是那么美,那么精致!”美国观众凯瑟琳·思凯灵顿女士观看后难掩激动,“这部舞剧激发了我了解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我简直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孔子,了解这部舞剧背后讲述的故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玉人舞”“幽兰操”……舞剧通过编排精妙的舞蹈,将孔子的思索与情怀融于春秋时代恢弘的历史背景中。舞台以篆刻着孔子经典语录的“竹简”作为布景核心视觉元素,随着背景推、拉、升、移,舞台上的时间和空间流转。舞者着汉服,在层叠的竹简前执雉羽,用极富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将孔子的生命历程串联起来,带领观众探寻“仁”“礼”的思想内涵,让美国观众与孔子完成了一次跨时空、跨文化的交流。

  在剧中,无论是宫中精致的桌榻,还是杏坛讲学背景下精美的壁画,创作者们处处描摹古代文物,力图还原春秋时代的恢弘气象。整部舞剧不仅是一场中国古典美学的视觉盛宴,也充分释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太美太震撼了!作为中国人,我们很骄傲!”几个结伴从马里兰州驱车前来观看演出的华人感慨道。《纽约时报》报道说:“90分钟舞蹈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这是对中国文化完美展现。我感受到,舞剧想告诉人们美德对于人生的重要性。”美国观众詹姆斯先生说。

  “以前我们总是在借鉴西方的古典音乐和芭蕾舞,但这次我们的民族舞剧‘走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说,虽然东西方审美不同,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剧团所到之处都引起轰动,西方观众在演出结束后久久鼓掌不愿离去。“我们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完全的自信。”

  舞剧《孔子》的编导是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大宗户传人孔德辛。她在创作之初就带领团队回到曲阜,走访孔子研究院,进行了长达半年的采风。孔德辛认为,中国文化传承不能失去“本根”。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在传统文化传承上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对中外文化兼容并蓄,敢于突破,敢于创作,在中华文化“本根”源源不断地滋养中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舞剧中孔子的角色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的90后首席男演员胡阳担当,他对孔子的经历、思想和经典如数家珍,排练期间他花了近半年时间,阅读儒家、道家的经典书籍,慢慢参悟圣人的思想和内心世界。“我们的作品所咏颂的,是孔子的情怀,对于梦想、对天下大同的追求。”

  女主角唐诗逸告诉记者:“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仅存在于古代,它也在当下,也关乎未来。”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翻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如今当代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效仿“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用艺术这种无国界的世界通用语言,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艺术享受带给更多的外国观众。

  (本报华盛顿1月18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19日 24 版)

(责编:刘洁妍、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