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后"脱欧"时代 特雷莎·梅与她的"中国经"

中国网新闻12月26日讯(记者 李智)2016年,英国遭遇“脱欧危机”,时任首相卡梅伦“政治豪赌”失败宣布辞职后,踩着高跟鞋的女政治家特雷莎·梅(Theresa May)走马上任,这位新“铁娘子”让英国在经历“脱欧”危机之后仍能在国际舞台上保持从容。
1986年,已至而立的特雷莎才从伦敦市议员的职务开启自己的从政道路,又过了30年,她一跃成为政治大国元首。上任后,特雷莎·梅通过发言人表示,英国将会持续追求与中国保持稳健关系。事实证明,她也确实将“后卡梅伦时代”的中英关系推向了光明的方向。
“小摩擦”力促中英大项目合作
处理内政问题,特雷莎·梅行事作风果断,对待诸如留学生等事务的强硬态度,收获了大多数英国人的肯定。今年8月11日至12日,英国YouGov民调机构举行民调显示,特雷莎已经成为英国现任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也是唯一一位被多数民众积极评价的政治人物。
特雷莎担任英国首相后,与中国的第一个“小摩擦”涉及英国欣克利角C站核电项目。该项目自2005年开始寻找投资者。201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时确定中广核集团的参与,法国政府持股84.5%的法国电力集团(EDF)也于7月底通过投资决议。该项目总值180亿英镑,中广核集团为此项目出资60亿英镑,占总投资的三分之一。
特雷莎上任后,出于安全方面的担忧,决定推迟批复欣克利角核电项目,该决定也是保守党新内阁的共识。对此,作为投资者之一的中方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英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
9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政府批准欣克利角核电项目。9月29日,中国、英国和法国在伦敦签署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称,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是中英法三方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精神达成的重要成果。中方对该项目协议最终签署表示欢迎,认为这符合各方利益。
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协议的成功签署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延续,同时也标志着两国关系“关键时刻”的成功转折。
G20杭州峰会大舞台迎来红裙“铁娘子”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今年9月2日刊文称,对于英国新首相特雷莎·梅而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将是她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公开亮相,“她需要这个机会来熟识关键国家的领导人并建立起联系。”
9月4日下午,身着耀眼的红色套裙,脚踩高跟鞋,特雷莎首次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的聚光灯下,沿着红地毯走入了中国主场。不远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切地伸出手,向她表示欢迎。
9月5日,习近平主席会见特雷莎·梅。特雷莎提出,英中正处于发展关系的“黄金时代”,期待着同中方密切经贸、投资等各领域合作。
不久之后,英国政府批准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消息比大多数人预期的甚至还要更快。特雷莎很清楚,接下来需要合作的方面还有很多。面对挑战,她需要认真考量与中国乃至世界的关系。
显然,特雷莎·梅在今年G20杭州峰会舞台的亮相是成功的。
“脱欧”后,特雷莎将助中英关系走向何方?
当前,特雷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脱欧”后的英国应该走向何方。“脱欧风云”刚过去半年时间,全世界还在等待她给出一个“英国答案”。
欧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拥有广阔的市场,脱离它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英国人可以如愿甩开“互帮互助”的“包袱”,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强大的后盾。曾经作为低调的“留欧”派,特雷莎今年5月26日在高盛集团的一次演讲录音被英国《卫报》独家披露,内容显示她对“脱欧”一事忧心忡忡。
但是,待“脱欧”落定,特雷莎给出的答复却是果敢坚决,她表示,“‘脱欧’就是‘脱欧’,这场活动已经结束。”她在下议院发表讲话时称,“脱欧”后英国的定位是全球自由贸易领导者。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特雷莎利用G20杭州峰会为英国的全球性角色重新定位,她告诉全世界:一旦正式脱离欧盟,英国商业的大门是敞开的。
当前,中英两国决定共同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英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唯一性,多了“全球”两字,意味着两国将在更高层面上深化合作。中国势必成为英国未来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