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人生乐在相知心

2016年12月25日04: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阿尔塞

  吉叶墨

  “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乐在相知心。’中秘两国人民历来感情相连、心灵相通。这里,我想提及两位秘鲁朋友。一位是已故秘鲁作家、记者安东尼奥·阿尔塞……另一位是秘鲁汉学家和翻译家吉叶墨先生……这样的美好片段和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它们都是中秘人民深情厚谊的生动写照,将永远镌刻在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册上。”

  本期我们分享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秘鲁国会演讲中提到的两位秘鲁友人与中国人民之间的感人故事。

  

  半世中国缘

  范 蕾

  1960年冬,中国迎来一批拉美访客——十几位来自巴西、秘鲁、玻利维亚等国的新闻记者,年轻的秘鲁记者阿尔塞也在其中。第一次来到向往的中国,他难抑内心兴奋。清晨,阿尔塞在凛冽寒风中站在北京饭店顶层放眼眺望:天色尚早,朝阳映照下的天安门城楼熠熠生辉,宽阔的长安街上人来车往。沧桑古朴、生机盎然的北京城,令阿尔塞深深着迷。自此,日新月异的东方古国,在阿尔塞笔下展开恢弘画卷。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延续了半个世纪。

  1931年5月4日,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阿尔塞出生在秘鲁特鲁希略市的一个贫苦家庭,在14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十。为自筹学费,阿尔塞在报社打零工。少年时的他喜爱阅读、写作和诗歌。对亚洲,特别是有关中国的一切兴趣盎然。阿尔塞回忆道,自己只是在阅读中了解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和长征故事。未曾料想,许多年后,命运会让自己与这位伟人结识,会让中国成为第二故乡。

  阿尔塞才华出众。青年时期,他加入“海边磐石”和“诗歌季刊”等文学团体,在大学诗歌赛会上荣获金奖。毕业后,他来到特鲁希略市当地的《工业报》,正式开启新闻职业生涯。由于新闻业绩和组织能力优秀,年仅25岁的阿尔塞就当选为秘鲁全国记者协会主席,并筹办了拉丁美洲记者协会。

  1960年10月,阿尔塞出席世界新闻工作者会议。他不仅首次接触到中国同行,还收获希望他访问中国的诚挚邀请。更加幸运的是,他首次访华就来到中南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66年3月,阿尔塞再次随团访问中国,他不辞辛劳奔赴各地采访。其他成员回国后,他独自留在中国,积极联络、筹备秘鲁民间艺术品展览。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展览,让中国人民领略到流光溢彩的秘鲁文化艺术。展览由阿尔塞个人出资,展品也是他从万里之外的祖国带来的。

  1967年,阿尔塞偕妻子来到中国,在当时的北京广播电台协助工作。1970年发生的一件事,让阿尔塞一家与中国结下血脉之情。那一年,阿尔塞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儿梅梅罹患败血症,病情危急。可他正在京郊封闭工作,翻译重要会议文件,无法陪伴在妻女身边。周总理知悉此事后,立刻指示“全力抢救”,在百忙之中还时刻牵挂着梅梅的病情。联合会诊、紧急献血,驻京部队战士的献血源源不断地输进梅梅的血管,将她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远隔重洋的中国和秘鲁迎来发展双边关系发展的契机。作为当时唯一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秘鲁人,阿尔塞承担起传递中秘两国意愿的特殊使命。1970年底,阿尔塞回国探亲前受邀与周总理谈话,周总理明确表示了中国愿意与秘鲁扩大交往的意向,提出了有关中秘接触和建交的“八点原则”,希望他能向秘鲁政府传达中方意愿。阿尔塞知道,秘鲁驻香港领事馆能在其中发挥作用。于是,他偕妻女取道香港回国,其间与领事巴兰迪亚彻夜长谈。

  阿尔塞一家抵达秘鲁当天,就直接被接到总统府。他向秘鲁政府要员当面递交了来自中国的“八点原则”文件,转达了中国总理的观点和诚意。6天后,总统府再次约见阿尔塞,表示完全同意中方的“八点原则”建议,并开始筹划与中国进一步接触、商洽建交。1971年4月,秘鲁方面宣布同意中国关于中秘建交的八点基本原则,并把宣布文本交给了中方。11月2日,中秘两国宣布正式建交。

  1973年,阿尔塞返回秘鲁,担任《新闻报》新闻采编部主任。他依然高度关注、跟踪中国形势,报道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针对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恶意攻击,他以中国社会巨大进步见证人的身份、以亲历的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厉批驳。他的文章在广大西语国家媒体发表,被拉美新闻界誉为“中国事务专栏记者”。

  1983年,阿尔塞赴中国任新华社国际部西班牙语部外国专家一职。亲身感受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阿尔塞孜孜不倦地撰写出不计其数的高水准报道,在拉美报刊和西班牙媒体发表。此外,《马丘比丘/中国长城:永恒纪念碑》《中国,惊世之国:纪事与报道》《中国的时代面貌》等著作、画册也连续出版。长期在中国生活工作,阿尔塞对中国形成独特而深入的评价和见解。他认为,“中国最值得一提的成就是实现了政治和社会稳定,缓和了与印度、孟加拉国、俄罗斯、越南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2014年4月,在《中国,惊世之国:纪事与报道》第二版发行仪式上,秘鲁议长评价道:“这位杰出的记者是中国与秘鲁之间的连接纽带,这本书记录了中秘两国关系的历史演变。”5月15日,阿尔塞因肝癌病逝,享年83岁。秘鲁国会默哀一分钟,向这位50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中秘文化和贸易往来的文字工作者致敬。秘鲁议长对阿尔塞的小儿子说:“阿尔塞不仅是个好父亲,还是位伟大的新闻工作者,他值得我们的一切认可,他用自己的工作为秘鲁增光添彩。”

  

  吉祥的作家

  吉叶墨

  中国文化璀璨夺目,是世界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自不必赘述,中国人民在20世纪推翻了满清政府,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并在短时间内从“一穷二白”变为富强之邦。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在短时间内飞速跃进。因此,了解中国,发现和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对整个世界而言,意义不言而喻。

  在与许多中国朋友交谈、游历了中国的壮丽河山、阅读和研究了许多书籍后,我认为可以用“和谐之邦”来定义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天与地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全天下的和谐。这亦是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教等文化的精髓。中国的文化深深吸引着我,寻常百姓流露出的真诚与质朴、科学与艺术上的创造力,以及家人之间的爱都令我动容。

  在文化领域,中国与拉美有许多相同之处,寻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可算其中一点。我所写的《中国文化百科全书》里记录了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是我认为重要且值得让更多外国人了解的中国文明点滴,其中涉及哲学、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地理、音乐、语言等。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对我撰写书籍帮助很大。与中国朋友面对面交流、亲身到访一些地方,所生发的灵感会促使我将它们记录到作品当中。

  30多年前,我初到中国,赴南京大学工作。一位南大西班牙语老师到北京国际机场接我。他第一时间用西班牙语告诉我,他叫鹤林,“鹤”是仙鹤之意,“林”是树林之意。在中国文化中,仙鹤有欢迎贵客之意。而“仙鹤成林”,在这个场合则体现出对我的热烈欢迎。这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时,15位即将成为我学生的南大老师知道我独身来到中国,举目无亲且不通汉语,便启动了一个方案:每天晚上,我在大学的宿舍都会迎来他们其中的一位,他们和我聊天,并将家人介绍给我。半个月下来,在我感到孤单或是需要帮助时,已经有了15个温暖的“家”。

  一次,一位朋友邀请我去做客,一名中国老师、也是我的学生作为翻译与我一同赴约。他悄悄告诉我:“我建议你每道菜尝尝即可。”遵循这一建议,我暗暗数了数,当晚竟先后陆续上了24道菜。如此热情的待客之道和真挚友谊令我难以忘记。

  我的喉咙里曾长了一颗小肿瘤,需要进行手术。老师和同学们自发轮流到医院陪伴我度过那段时光,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我走在陌生的中国街道上,如果迷失了方向,随口向路人打听,几乎每个人都会陪伴我走到目的地,而我也会由此增加一位新朋友。

  记得刚到南京几个星期时,我请3位老师帮我取一个中国名字。他们告诉我,外国人起中文名字有3种方法:一种是意译,如果你的姓名在西班牙语里本身有含义,那我们把它翻译成中文,例如你姓普埃尔塔斯,在西语里是门的意思,那中文名就叫“门”;第二种方法是音译,就是找到与名字外文发音相近的中文;第三种方法则是自由选择,挑一个你自己喜欢的中文名字。

  最终,我们决定将音译与自由选择相结合,先把我名字中的“基耶莫”音译成汉语,再经过认真讨论,自由选择有意义的中文汉字。他们最后决定叫我“吉叶墨”:姓“吉”,意为吉祥如意;名“叶墨”,意为纸与墨水,引申为作家,所以“吉叶墨”便是“吉祥的作家”之意。这个名字大概预示着我会继续写更多与中国有关的书籍吧。

  (王骁波译) 

  人物速写、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25日 07 版)

(责编:王吉全、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