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通讯:“帮助中国人真正走进非洲!”——记在非洲当“创客”的中国青年黄泓翔

2016年12月19日13:42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一周以前,我在刷‘朋友圈’时看到‘中南屋’要举办税务讲座了,”国内一家物流公司驻内罗毕的负责人苏冬烁告诉新华社记者,“这场讲座是为在肯中国企业量身定制的,能帮我们企业少走很多弯路,发放的税务指南手册也特别周到贴心。”

苏冬烁所说的“中南屋”是一家为中资公司提供投资发展咨询,帮助中国青年学生走进非洲的服务公司,定期组织关于劳工法、税务法的讲座,以及与媒体关系的培训等活动,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在当地小有名气。公司的创始人叫黄泓翔,是一名年轻的“85后”广东小伙。

黄泓翔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拥有这样光鲜履历的年轻人,可能原本会西服革履地坐在曼哈顿的写字楼里,或是在外滩的霓虹灯下谈笑风生。如今,他却放弃了美国顶尖咨询公司的工作,选择到非洲创业。

2011年以来,黄泓翔曾远赴南美、非洲数十个国家调研中国海外投资情况。他发现,中国企业走出去几十载,成就辉煌,但是也面临不少问题:由于不了解当地情况、不够本土化,许多中国企业铩羽而归;中国公司同行恶性竞争,让同胞从一起赚钱变成做完项目亏钱;不熟悉媒体行业运作规则,要么将媒体拒之门外,要么花钱做广告却“打了水漂”……

不仅如此,黄泓翔还看到,中国社群与当地社区彼此缺乏对话,缺乏了解,而在拉美、非洲等地,则有很多来自欧美的志愿者和民间组织架起本国企业与当地社会沟通的桥梁,传递双方的声音。

“我们有没有可能也建立一个这样的组织,成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对话的平台呢?”这就是黄泓翔和小伙伴们2014年在内罗毕创办“中南屋”的初衷。“‘中’代表中国,‘南’代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屋’指的是共处一片屋檐下,”黄泓翔解释说。

在非洲,无论做哪方面的创业,虽然空白多、机遇大,但也会因为环境陌生,存在国内没有的风险。

起初“中南屋”的服务定位选择并不成功,机构曾经一度陷入财政危机。“我们甚至交不起每个月1万元人民币的房租,”回忆那段“捉襟见肘”的日子时,黄泓翔的脸上却充满笑意。

2014年4月,“中南屋”最初成立时是向中国企业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经过半年的尝试,黄泓翔却发现,中国企业在海外并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找第三方咨询公司做咨询服务的习惯。

2014年底,“中南屋”开始调整模式。经过摸索,“中南屋”逐渐成为一个旨在帮助中国企业和青年学生走进非洲、推动中国在非洲投资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平台。

“中南屋”目前有3条业务主线:企业服务平台——为希望进入非洲发展的中国民营企业提供“走进非洲”的一条龙专业考察服务,为已在非洲立足的中国企业提供“融入非洲”的一站式企业落地服务;教育培训中心——为那些对非洲感兴趣的中国青年提供个人与团体的社会实践、学术调研、对接志愿者项目等服务;中国在非可持续投资研究与行动中心——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关于中国投资在非洲如何更好促进当地发展的研究。

在黄泓翔看来,如今国内许多所谓的“游学”“志愿者”项目,其本质就是“深度游”。但是,“中南屋”的青年教育培训项目会带领学生实地调研,甚至曾帮助一位以手工业为生的肯尼亚乡村妇女做众筹。

“我们会手把手教学生们如何写调研报告,一定要让他们带着项目成果离开,”黄泓翔说。

此外,“中南屋”还带领当地华人组团去解救被铁丝网缠住的斑马,还为动物孤儿院打扫卫生,每一次企业培训讲座的间歇会播放公益广告。“中非关系框架下的野生动物保护议题是影响中非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中国人在海外形象的主要因素,”黄泓翔说。

谈及未来,黄泓翔希望能将“中南屋”打造成一个中国民间外交的平台,“当中国企业、中国人需要融入当地时可以来找我们;同样,当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时也可以来找我们”。

“‘中南屋’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平台,我相信,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带动产业领域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将由数十个、数百个与我们类似的团体一起创造,”黄泓翔说。(金正)

(责编:程晓霞(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