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促进心灵沟通 德国汉语教学走过三百年

2016年12月14日09:2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促进心灵沟通 德国汉语教学走过三百年

  在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的开放日活动上,几名德国孩子正在学习折纸。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推开厚重的木门,走进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汉语教学三百年”展览正在这里举行。墙上12张海报图文并茂,生动再现了德国汉语教学史上的一幕幕精彩瞬间。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董琦对本报记者表示,语言是心灵的钥匙,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语言是第一步。越来越多的德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学习汉语,反映出他们渴望了解中国的热切心理。近年来德国不少孔子学院主动走出教室,呼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推动了中德民众心灵间的沟通。

  从“异国语言”向“世界语言”发展

  “德国汉语教学三百年”是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2013年启动的常设德文展览,曾在德国布伦瑞克、汉诺威等多地巡展。今年该展览第一次被翻译成汉语。

  资料显示,德国的汉语教学起源于对中国国情的研究。早在17世纪时,德国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为了与中国通商,搜集了大量关于中国的资料并聘任东方学家穆勒开展研究。穆勒学会用拉丁文作“拼音”来标注汉语发音,并发现了汉语拥有不同声调这一特点。此后,欧洲对中国知识的需求程度逐步提升。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靠他人的记述出版了《中国近事》一书。他说:“在我们看来,我们创造了如此高雅的文明,但谁相信在这个地球上还有个民族,具有同样甚至更加文明的生活制度?”

  柏林大学于1832年开始教授汉语。汉学家们不再满足于故纸堆中的想象,决定亲身前往中国了解社会民情。作为德国汉学家中到中国实地考察的第一人,卡尔·弗里德里希·诺伊曼认为,汉语有其唯一性和特有的文字系统,这种图画文字简短而精炼,与中国社会的变革存在密切联系。1892年,柏林大学东方语言系成立,现代汉语教学逐步走向专业化。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一股新的“汉语热”在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掀起。最后一张海报的说明指出:西方国家已经明显认识到,汉语正从一门“异国语言”向“世界语言”发展。借助于它,人们可以与具有全球意识的中国交流。

  德国已有近400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

  如今,汉语教学已进入德国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德国有20多所大学开设汉学或中国及东亚研究专业,已成立了18所孔子学院、3个孔子课堂。自从1961年慕尼黑一所高中开设汉语课以来,德国已有近400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其中近70所中学把汉语作为正式学分课程及高中毕业会考科目,学习汉语的中小学生达1万人。

  今年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中,德国队继2014年获得全球总冠军后再次夺冠,其背后正是德国教学中的“汉语热”。

  柏林自由大学汉语教师简涛对本报记者表示,教师是汉语教学的中坚力量。为从根本上解决德国中小学汉语师资缺乏的问题,2009年,中国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与哥廷根大学签订协议,开设欧洲首个汉语师范专业。随后,图宾根大学、波鸿大学、纽伦堡大学也开设了汉语师范专业。

  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播道路

  作为汉语教学的生力军,德国很多孔子学院在遵循语言推广和文化传播共有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特点,走出了一条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文化传播道路。

  今年10月初,英戈尔施塔特工业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投入运营。这是全球第一所由著名跨国企业(奥迪)参与投资建设的孔子学院,旨在为英戈尔施塔特工业技术大学师生、奥迪员工和当地民众提供优质汉语教学服务,推动德中两国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

  今年8月,施特拉尔松德应用科学大学孔子学院揭幕。这是德国第一家以中医为特色的孔子学院。施特拉尔松德人口不足6万,是德国东北部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当地希望通过中医研究推动旅游经济,同时也为德国中小企业提供了解中国的窗口。据介绍,这家孔子学院计划启动全本《本草纲目》英文翻译工程。

  今年9月,鲁尔都市孔子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与中欧合作国际论坛。鲁尔都市孔子学院院长托马斯·海贝勒说,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杜伊斯堡又是“一带一路”在欧洲的重要节点,因此鲁尔都市孔子学院除了文化和语言外,主要任务就是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外交状况,以“充分全面地了解中国”。

  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成为德国民众的文化社区中心,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成为法兰克福书展上一张耀眼的中国“文化名片”,哥廷根大学孔子学院重点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及其应用……德国的孔子学院正呈现多层次、多元化交流的势头。在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德加强全方位合作的背景下,汉语教学在德国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责编:燕勐、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