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专访姚培生大使:义乌给中东欧国家提供了商业城市发展范例

2016年11月15日09:5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义乌11月15日电(记者单成彪、覃博雅)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出席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同日,装载着84个标准集装箱的义乌小商品出口货物由义乌开来的中东欧班列送达里加。义乌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如何,在中东欧国家的眼中如何?就此,人民网记者14日在“2016中国(义乌)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上采访了姚培生大使——他曾在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四国担任驻外大使。

姚培生大使(左)和人民网副总编辑单成彪。覃博雅 摄

义乌被外国朋友视为神奇之地

姚培生称多年前曾有一位乌克兰朋友这么描述义乌——“当地非常的繁华,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这是姚培生第一次得知义乌的印象,而且是从一位外国友人口中得知,义乌的国际影响力可见一斑。目前,义乌已有小商品180多万种,“只有你想不到,就没有买不到。”他感叹道。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神奇”之地,30多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从没有听说像义乌如此神奇的城市——一个县级市仅用30多年就从小小的规模发展到现在的‘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没听说过哪个国家的小商品集散地能发展得像义乌如此神速。”虽然已在论坛上针对义乌的发展做了主旨演讲,但姚培生还是不住地连声称赞“了不得”。

在姚培生眼中,义乌已成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品牌。他表示,若再次见到拉脱维亚的政界商界老朋友,将会把义乌的经验推广给他们:“希望他们建立一个专门引进中国产品的平台,交易品种可涉及民众的日常所需,货物则依靠义新欧等快速便捷通道由义乌市场引进——平台一旦做起来,不仅能够实现对华贸易,还能对其他欧洲国家进行更方便的辐射。”姚培生指出,义乌的发展历程给中东欧国家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发往中东欧的班列轰动当地

姚培生回顾道,自己虽然仅仅在拉脱维亚担任大使两年,但该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国土虽小,地理位置重要,地处波罗的海地区中心,尤其是该国拥有的十多个海港和河港,物流潜力巨大。他指出,在拉脱维亚属支柱产业的运输业,GDP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因此,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掘和扩大该国的运输潜力,拉脱维亚方面十分感兴趣,开通始于义乌的中国—中东欧班列自然也成了当地的标志性事件。

姚培生笑言:“拉脱维亚驻华大使塞尔嘉都亲自来义乌主持班列开通仪式了。”他坦言,这条路线过去的年运输量可能只有万吨级,现在已经是十万吨或百万吨级的概念了,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更多的供应量。中方愿意在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向拉脱维亚提供更多的帮助。

愿义乌品牌长盛不衰

姚培生总结道,义乌的发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有几个独到的特点:

首先是尊重。任何国家都不能一模一样的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在他看来,义乌传达的不是模式,而是一种健康发展方式的理念。这种理念中的商业经验,随着给予的尊重而被海内外广为接受。

其次,商品品牌聚合成城市品牌。国外一些中小城市主打着自己的各种商品品牌,获得了不菲的收益,然而消费者最终记住的往往是所购买商品本身,而不是销售地的地名。在这方面,义乌的特色绝无仅有。

最重要的是,义乌的发展融于“一带一路”,目的是共建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并借此将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融合。有别于西方“大鱼吃小鱼”的资本模式,义乌对外合作是兼容并包的共赢方式。在这个方式下,不仅能扩大合作的量,还可以提高合作的质——合作伙伴更乐于与能够带动自己腾飞的企业合作。

另一方面,姚培生也对义乌经贸的发展提出了由衷的期望——愿经过义乌平台销售到海内外的所有产品都是绿色环保产品。“我搜集中国商品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打击的材料已经十几年了”姚培生说,目前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反倾销”范畴——在量上挑毛病,而是越来越多关注于单个、单批商品的问题案例。鉴于此,些许商品在环保要求上的轻微“超标”或质量上的违规,就可能造成一种甚至一类发自中国的货物被拒之门外。

“义乌的商品诚信贵在坚持,愿它发展成为全球的榜样!”姚培生答道。 

(责编:程晓霞(实习生)、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