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华文作家讲好中国故事的“独门绝技”

2016年11月09日08:14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讲故事,华文作家是“行家里手”。讲中国故事,华文作家更深谙其道,因其学贯中西,融通中外。

   11月8日,海内外华文作家齐聚北京,借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的平台,分享讲好中国故事的“独门绝技”。

   “世界是一本书,一个人只居住在自己的国家里,那么他只看了这本书的第一页。”这句话出自周励的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凭借此书确立文坛地位的周励,从没有停止“翻阅世界图书”,她从2012年起4次探访南北极,“在世界之巅看中国崛起”。

   周励认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素材。登临雪龙号,周励看到中国科考队员不得不在极低温的天气中徒手上螺丝,待螺丝上好,手指已与螺丝冻在一起,每次收手都血肉模糊。

   这种为极地科考的奉献精神使周励分外感动,她将其命名为“雪龙精神”。撰写《极光照耀雪龙英雄》、《穿越百年,行走南北极》,周励觉得自己有责任纪录中国从极地科考大国迈向强国的步伐。

   美国《侨报》总裁游江也认为“只有亲身经历,讲出的中国故事才有感染力”。他基于侨报作家俱乐部,成立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初期会员就有百余位。“带着华文作家来中国,让他们感受到祖(籍)国的温暖”,游江为华文作家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最真实的视角。他认为,“在中美间双向推介”,使得中国故事的中西讲述者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泰国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梦莉利用文学搭建起中泰作家的交流平台,促进中泰华文文学的交流,共同分享华人作家在讲述中国故事中的优势。她举例今年9月在泰国举办的“第11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引导华文作家探寻华文文学与新媒体时代的结合点。“讲好中国故事,是华文作家义不容辞的担当,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名誉会长戴小华讲述自己从中国故事的“聆听者”向“讲述者”的转变。生于台湾,后移居马来西亚,戴小华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在台湾,被认为是外省人;在马来西亚,被说是外来移民;在中国大陆,被叫做旅外华侨。”

   戴小华只能从书籍和文学作品中感受母亲日思夜想的故乡,后来带着作品《沙城》回到中国,成为马来西亚政府对人民自由往来解禁前的第一位“文化使者”。往返中马多次后,“家的形象渐渐明晰”,戴小华也理解了家的概念,“不只是地域的、情感的,更是精神的”。以此为初衷促进中马交流,戴小华觉得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优秀之处”。

   “中华民族的源头是统一的,每条支流是相通的。”加拿大华文作家陈河以自身感受例证华人作家讲好中国故事的愿望亦是相通的。

   身居捷克的华人作家老木(李永华)从逻辑思维方式层面思考中西文化异同,认为西方文化以形式逻辑为主,东方文化以辩证逻辑为主。但两种思维方式间存在共通的内容,可以通过协商来实现对话。“如何通过文学更好地表达中国的思维方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责编:程晓霞(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