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架起中新人文交流的桥梁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一周年侧记

2016年11月07日16:29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新加坡11月7日电 (记者俞懿春)一年前的11月7日,正在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共同为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揭牌。习近平在揭牌仪式当天表示:“这个中国文化中心既是中国的,也是新加坡的。”经过300多个日夜的努力耕耘,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是否交上了一份可喜的成绩单?

一心一德,新中互利共赢的典范

用一组数据说话也许最为准确:一年来,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近80项、100多场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接待各界民众6万余人次;打造了“欢乐春节”“山东文化年”“中新儿童艺术节”“天涯共此时”“中国文化精品展”“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马兰花艺校”“全景中国”和“发现中国”系列讲座等七大品牌活动。

人文交流是中新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夯实双方传统友好的民意基础意义重大。通过一年的合作与实践,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合作机制。文化中心执行理事会团队里有4位代表新加坡政府的理事。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陈庆珠就是其中之一。

陈庆珠11月6日晚出席文化中心成立一周年活动时说,一年前习主席访问新加坡期间,我们两国将双边关系定位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如果没有基于历史和文化联系之上的强有力的人文交流,我们无从建立这样的伙伴关系。她提到:“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执行理事会由新加坡和中国各自提名的成员组成,这在中国海外文化中心中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特的理事会模式以及我们富有成效的讨论,是新中互利共赢的典范。”

据文化中心主任马红英介绍,中心自揭牌以来积极走出去与当地机构开展默契合作,先后与新加坡华乐团、南洋艺术学院、春城洋溢华夏情工委会、武术龙狮总会等十余家机构确立了常态合作机制。“中心充分调动了国内资源和新加坡当地平台的积极性,找准融合载体,寻找文化共鸣,从而打通对话渠道、促进民心相通。”马红英说。两天前文化中心刚举办的“西藏、云南造像艺术讲座”,就通过中国西藏佛像造像艺术家与新加坡云南佛像收藏家的对话,为新加坡民众呈现了一场文明交融的盛宴。

一倡一和,多元活动促民心相通

以本土化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今年3月26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携手,共同创办的新加坡“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马兰花艺校”正式开课,目前已经有70位小学员。课程将“中国特色”与“本土化”相结合,根据本地孩子的喜好和文化特征,不断扩充课程设置,从本地招募专业老师,组建专业教师队伍。

埃及裔美国人加达·苏莱曼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老师,她非常热爱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不到5岁的女儿莎拉就是马兰花艺校的学员。“我一直鼓励莎拉继续学习汉语直至掌握这门语言。”苏莱曼告诉人民网记者:“文化中心运营很规范,还给孩子提供了非常有趣的活动。马兰花艺校一期课程一般有10堂课。莎拉在开始学第二期课程时汉语明显进步了,说得更流利也更有自信。因为老师的努力教学,我的孩子爱上了这门语言。”

为吸引青少年及儿童参与活动,文化中心积极与新加坡学校及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广汉语学习及中华文化,比如由文化中心与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合作主办的“中新儿童艺术节”,为中新两国儿童交流提供了平台。文化中心还举办了诸如“中国好声音”新加坡赛区比赛等活动,吸引众多新加坡人参与,激发了本地年轻人对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兴趣。

文化对于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接触彼此的文化,两国人民可以更加了解文化之间的异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董事会主席刘心玲用“迎合民心”四个字形容文化中心一年来举办的活动。她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短短一年时间文化中心有了非常好的起步,不但促进新加坡华族加深了解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也使得我们的异族同胞有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国文化中心是新中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未来一定会惠及更多新加坡人。”(完)                          

(责编:杨牧、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