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卖丑”,谁占了谁的便宜?
10月9日,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希拉里进行两人之间第二场电视辩论。(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 无论如何波诡云谲,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终于滑向10天倒计时。回头来看,这场异常吸睛的选举到底留给人什么印象?一个“丑”字恐难逃脱。
纵然历届美国大选从不缺少负面新闻,这一年下来层出不穷的丑闻、谣言、阴谋论、污言秽语仍令人目不暇接,犹如一顿撒了大把孜然粉、辣椒面却不堪回味的烧烤。
主动献丑、互相骂丑、外人曝丑……在大选年的“卖丑”生意链上,究竟谁占了谁的便宜?
【可乐爆米花,谁也不能当正餐】
《纸牌屋》第二季开篇,“砰”,快当上副总统的老牌政客安德伍德一把将记者兼情人佐伊推进华盛顿地铁轨道,惊得人一身冷汗。定神一想,也太能编了吧?
还真未必。这般相爱相杀,似乎也不足以描述今年候选人与媒体的关系;如此离奇剧情,恐怕都不如今年一堆“阴谋论”脑洞开得大。
最开心的当属一众小报了吧?希拉里活不过一年了、受克林顿夫妇暗害的“死亡名单”……好不容易遇上知名度和话题度双高的对象,小报们食指大动,这一年“炸”出了多少标题耸动、煞有介事、跌破眼镜的小道消息?
英美媒体也讲市场细分,“小报”阵营的目标毋庸赘言,“买家”图一个乐呵和刺激也不会深究其真实性。赶上网络无国界的时代,这样的新闻更不愁卖,甚至一路火花带闪电蹿进了大洋彼岸不少不明就里的网络空间和媒体平台。
可说实在的,除了小报读者,世界头号大国行政分支一把手的选举关乎更庞大而广泛的选民群体以及更严肃而真实的议题,好歹也应该是一顿正餐。可乐加爆米花的看剧搭配连吃一年,想想就头皮发麻。
【曝光度,蜜糖还是砒霜?】
抬眼再看看主流媒体,说半推半就也好,说你情我愿也罢,谁不在一条链上?
可是,登上主流媒体封面头条、出自希拉里红口白牙的“特朗普是俄罗斯傀儡”,又真比“活不久”或“死亡名单”格调高出几多?再者,尽管没有在主流媒体上激起更大水花,“维基解密”三番两次披露大量文件所抖落的希拉里“黑幕”也够令人拍案惊奇。
特朗普那边更不必说。据《纽约时报》近日统计,这一年仅通过推特账户,无论是个人、媒体还是国家,特朗普共“骂”了281个。
无怪乎,从预选到大选,特氏团队的广告支出一路比希拉里团队少得多,纵是因为竞选资金不似后者财大气粗,也是因为大嘴不愁曝光度,还花钱干嘛?
“我们就该取消大选,直接把它(总统之位)给我得了,”这是特朗普27日最新出炉的金句。不用想,又成标题。
狂言与秽语,大话与咒骂,真是现成的话题、滚烫的标题。对辛苦营生的媒体来说,你愿口无遮拦,我又何乐而不为?人报我不报,流量白送谁?
成绩当然有目共睹。拜负面选战激烈的诡异画风所赐,据尼尔森公司统计,希拉里与特朗普之间三场辩论收视率比之往年颇为不俗,首场高达8400万人次,终场也超过7160万人次,好过里根以来历届“辩手”们。当然,这还没有算上市场潜力更惊人的网络平台。
河东河西不过转眼瞬间。从党内预选跨入两党对决,特朗普之于媒体似乎从“蹭曝光”变成“受迫害”,特朗普及其团队不断抨击主流媒体拉偏架、专注“黑”他一整年、希拉里那么多黑料你们怎么就不这样猛炒——这既是说辞,也算真情。
而当狂人诳语进阶成腐败门、“录音门”等一连串货真价实的丑闻,媒体之于特朗普更理所当然从“逢骂必报”变成“逢报必骂”。
【是故,曝丑与报丑,到底说谁“顺杆爬”好呢?】
9月5日,在飞往美国伊利诺伊州莫林市的飞机上,希拉里会见记者。希拉里和特朗普当天分别邀请媒体记者登上各自私人飞机,在空中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华社/美联)
9月5日,在美国俄亥俄州上空,特朗普会见记者。 希拉里和特朗普当天分别邀请媒体记者登上各自私人飞机,在空中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华社/美联)
这一年下来,对出格与反常千帆阅尽,看官到底怎么想?据皮尤研究中心10月中旬一项民调结果,针对今年选战“谎话”特别多的现象,65%受访登记选民认为媒体有责任对候选人言论予以“事实核查”。针对无礼言论特别多的现象,倒是有60%受访登记选民认为媒体还是应重点报道——内心戏或许是,候选人的真面目总得知道吧?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支持者中,倒是仅有49%认为媒体应重点报道无礼言论,另有53%认为特朗普的媒体曝光率过高。
看,任谁都明白,曝光度是一把双刃剑,关注度不等于支持率。
【网络滤镜下,主题失焦怪谁?】
时光回溯至1896年,当年的共和党候选人威廉·麦金利几乎“足不出户”就完成了竞选之旅。记者只需每天去他家门口“蹲点”,听听他的高论,就能写稿交差。而当候选人的交通工具从汽车、火车换成飞机,媒体的战场也从报刊、电台、电视扩展至网络。但透过网络这枚滤镜,选战镜像常常扭曲放大,话题走向常常喧宾夺主,政客和媒体的把握度更低。
10月8日,第12届莫斯科国际木偶展销会上,希拉里和特朗普形象的木偶。(新华社/卫星社)
以第三场电视辩论为例。“你是普京的傀儡!”“不,你才是!”这种小朋友吵架式对攻,毫无悬念成了网上不断翻炒的“梗”。
而当特朗普口无遮拦骂了希拉里一句“臭女人”,“臭女人”立即成为推特标签语。甚至乎,印着“你才是傀儡”“臭女人”的T恤衫都造了出来。这些“热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两位主角长篇大论的政策立场失焦。
然而,回头一想,令主题失焦的始作俑者又算谁呢?究竟是谁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孙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