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驱动的“战车体制”(人民观察)
在上个世纪冷战之初,美国战略家乔治·凯南曾用一句话来分析当时苏联的行为特征:一部停不下来的战车,除非遇到强大阻力。如今这句话同样可以套用在美国身上。多年来,美国形成了一个资本权力“怪兽”所驱动的永动机式的“战车体制”,让其对外扩张行为一直停不下来。这突出表现在美国利用“一硬一软”两种工具不断向外展示霸权,硬的一面是军事霸权,软的一面是文化霸权。近年来,软工具的成效还要大于硬工具。
“军事工业复合体”绑架内政外交
美国自称其对外政策有两个标准:原则与利益。所谓原则,就是鼓吹其所谓的“普世价值”。但实际上,这一原则只是一种说辞。不然,已经符合其“普世价值”即实行了所谓自由市场和自由民主的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为什么依然遭到美国的无情挤压?而且很明显,俄罗斯国内的分裂势力得到了美国支持。由此可见,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真正因素还是其国内体制。
代表着强大利益集团的“军事工业复合体”体制绑架着美国政治制度。“军事工业复合体”由军事机构、军工行业、拥有既得利益的国会议员以及从事军事战略研究的科研机构组成。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其离任演说时曾警告说,“军事工业复合体”的总体影响力覆盖经济、政治等领域,权力越界现象灾难性上升的趋势已经并将继续存在。“军事工业复合体”是美国扩张体制的现代升级版,美国本身就是殖民扩张的产物。两次世界大战是放大美国扩张本性的机会,使美国从“新大陆”走向全球,而且二战后其扩张手段更加高明,不但有赤裸裸的军事霸权,还有意图俘获人心的文化霸权。
当世界受到美国威胁的时候,美国自身也深受其体制之害。枪支泛滥导致其国内每年发生多起死伤多人的枪击案,就是突出表现。美国参议院表决控枪议案,结果因达不到绝对多数而得不到通过。美国宪法规定,只有达到2/3多数,才能修改宪法相关条款。试想,哪一项利益能让2/3绝对多数的利益多元化的政治人物达成一致意见?绝对多数规定看起来非常尊重民主,实际上反而成为阻碍发展的条款。
美国最强大的寡头力量无疑是“军事工业复合体”。“军事工业复合体”已经深深嵌入美国社会体系中,它是促使美国不断向外扩张的根本动力。战争结束以后,这个利益集团靠什么维持下去?没有敌人也要找出新的敌人,这样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更庞大利益。在这种利益驱动的外交政策影响下,美国的敌人越来越多。
寻求军事霸权
“军事工业复合体”必然要寻求战争和军事扩张,否则资本权力就维持不下去。很多人原以为冷战结束后世界会更太平,但结果是失去了制衡的美国更加肆无忌惮地向外扩张。美国主动发动战争的频次比冷战时期更高了。冷战刚结束,美国就在海湾打了一场不对称的高科技战争。这场战争可谓是美国军事工业发展水平的试验场,同时也为其军事工业打开了更大市场。
尝到甜头的美国更加肆无忌惮地放任其军事霸权,扩张无从停顿。先是以莫须有的借口打了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搞掉原有政权而使伊拉克国之不国。有“使命感”而无责任感的美国不但不关心伊拉克人的生存状况,其所谓的“大中东民主计划”还把伊拉克人的苦难放大到整个大中东地区。在“阿拉伯之春”中,美国硬是一手端掉了不喜欢的卡扎菲政权,进而又支持叙利亚内战。一战后历经约一个世纪建立起来的中东秩序就此遭到破坏。结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欧洲出现难民危机。
在搞乱了中东秩序之后,美国又加剧了与俄罗斯和中国的紧张关系。对俄罗斯,先是拉乌克兰进欧盟乃至北约,以其擅长的“颜色革命”推翻合法的民选总统。美国对俄罗斯还原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军事上挤压,把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在俄罗斯家门口;经济上孤立和制裁,试图再次通过“遏制”促使其国内政治剧变。
在东方,广阔的太平洋原本足够容纳世界多个经济体。但是美国的扩张禀赋决定了其排他性战略。对待中国,“重返亚太”的美国在经济上设计了孤立中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政治和军事上首先怂恿日本制造东海紧张局势,又支持菲律宾前政府搞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并决定把“萨德”部署到韩国,直接威胁中国战略安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加剧了中美冲突的一面。
推广意识形态
冷战某种程度上是一场因意识形态对立而起源的全球性对抗。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建立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对外推广的就是所谓“自由民主”。这是美国文化霸权的基础。
在冷战中,美国把被人讨厌尤其是被知识界所激烈批判的资本主义民主置换为“自由民主”,因为自由、民主这两个词很能俘获人心。然而,自由主义是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关键是保护私有财产权。这里所谓的民主,则主要是竞争性选举及党争民主。美国对外关系中的文化政策都是围绕“自由民主”展开的,无论是代表美国政府之声的“美国之音”,还是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乃至电影电视剧,推广“自由民主”都是绝对“政治正确”的。
由于包括苏联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没有自己成熟的社会科学体系,以美国“自由民主”为核心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各种社会科学对非西方国家的精英阶层产生了洗脑作用,使他们以为有了“自由民主”这种好制度,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样,心理臣服的国家不战而败,美国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国赢得冷战,与其说赢在军事霸权,不如说赢在文化霸权。
然而,这些信奉美国“自由民主”的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变成美国式国家,依然过着自己固有的日子,甚至境况更差。原因很简单,“自由民主”是需要严格条件的制度安排,其中不但需要相关的程序规则为基础,更需要同质文化这样的背景。而照搬美国“自由民主”的后发国家大多数属于异质文化国家,充满族群与教派冲突,“自由民主”的盲目引入反而强化了这些固有冲突。
滥用所谓“主流理论”
美国体制的扩张性是与生俱来的,二战以来形成的资本权力主宰的世界体系又助推着美国的扩张行为。历史已经证明,美国的军事霸权并不可怕。别说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就是对阿富汗、伊拉克这样的小国家,军事霸权也不能达到其全部目的。美国人说军备竞赛压垮了苏联,其实也是不准确的,事实是意识形态竞争对美国的帮助更大。当统治集团的思想被俘获之后,所做的事自然是自我解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的研究发现,300多年来世界没有哪个大国是按照所谓“主流理论”发展起来的。中国这样的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有今天的成就,更不是所谓“主流理论”所能解释的。但是,一些人习惯于以“主流理论”来丈量中国,把中国事实上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视为不正常。这其实是观念上出了问题。有人曾极力反抗经济帝国主义,在文化帝国主义面前却自认低人一等。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危险莫过于此。
实际上,中国意识形态权力即话语权与我们的国际地位严重不匹配。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迫在眉睫。话语权直接影响文化自信。只有具备自信、健康的心态,才能坦然面对中美关系中的各种问题。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18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