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钱学森的美国朋友马林纳:中国不应忘记的跨界天才

2016年08月09日17:01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8月9日电 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和“自动化控制之父”的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诞辰105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彭凯平撰文《钱学森的美国朋友马林纳:中国人不应忘切的跨界天才》回忆他伟大的功勋和事迹,并回忆另一位在工作和生活中给钱学森以帮助的科学密友马林纳。

彭凯平认为,钱学森不单单是身兼多项荣誉的两院院士,更重要的是,无论任何立场的人都将他视为一位爱国者、一位为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的科学家。而其密友马林纳也是一位在科学研究和艺术领域杰出的跨界天才。在彭凯平看来,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人类文明健康的繁荣发展尽了一份力。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提起钱学森,估计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他的鼎鼎大名。他是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经常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航天事业之父。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如何,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是一位爱国者,一位为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的科学家。

钱学森的人生其实也极富戏剧性。他是清华大学送出去的第二届留美学生,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是美国火箭事业和控制论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但在冷战正热的50年代初期,钱先生被卷入到一场疯狂的麦肯锡“红色恐怖”的迫害之中。1950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逮捕钱学森,指责他隐瞒了参加过美国共产党的活动,并取消了他当时能参加他所热爱的火箭研究工作的资格。

这样的举动令钱先生非常气愤,他宣布自己将从加州理工学院辞职返回中国。由于钱先生在火箭领域突出的领军地位和工作的保密性,美国政府以违害美国安全的罪名扣押了钱学森。直到1955年,钱学森才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从美回国。后来,他迅速成为中国火箭、导弹、原子弹、卫星、航天等重大国防项目的奠基者和参与者,为中国的国防立下了不朽功勋。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交往甚密的几个朋友,都是美国共产党员。其中一个就是将钱学森引进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组的组长、同时从师冯·卡曼教授的学长,曾任加州理工学院著名的喷气动力实验室主任的弗兰克·马林纳(Frank Malina)教授。在谷歌等搜索引擎上,钱学森和马林纳的名字都是经常链接在一起的。

中国人不知道的是,他与钱学森同时受到指控,被撤销教授职务和实验室主任职务,并受到联邦调查局通缉。他最后到了法国,1981年在法国巴黎去世,终生没有再踏上美国的土地。

今年7月,我赴美国达拉斯参加国际积极教育大会之余,受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计算机系教授张康老师的邀请,参观了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著名的艺术科技和新媒体学院(School of Arts, Technology, and Emerging Communication, 简称 ATEC) 。陪同我们参观的学院负责人罗杰·马林纳( Roger Malina) 教授,恰恰是弗兰克·马林纳的儿子——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系的博士。

在陪同我们参观的过程中,罗杰·马林纳特别提到了自己父亲和钱学森当年的友谊和共同遭遇。这让我明白了钱学森当年离开美国的最直接原因。弗兰克·马林纳和钱学森都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进步青年,对资本主义引发的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浩劫深恶痛绝,希望能找到人类发展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新方向。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倾向共产主义运动。马林纳很快成为美国共产党的一名活跃分子,并时常带钱学森参加他们的读书活动。

这些左派人士也是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几个人组成了加州理工学院历史上最著名的"火箭自杀小组",奠定了美国火箭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基础。但是他们也成为美国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与钱学森不得不离开美国一样,马林纳最后也不得不离开美国和加州理工大学,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专业,在法国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普通秘书。但由于他才华卓越,最终成为法国空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并在1960成为欧洲登月计划的领导人。

和钱先生一样,马林纳的才华不仅仅体现在科学研究领域,在艺术方面也卓有成就。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抽象派画家,后来更将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科学艺术领域:科技艺术。1968年,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注将科学技术与艺术音乐结合起来的学术杂志 《尼奥那多》(《Leonardo》),是该领域影响力最高的学术期刊。1981年他的儿子罗杰·马林纳——也是一个空间物理学家,将杂志从法国转移到了美国,并在1982年成立了国际艺术和科学协会,将其父亲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

在参观学院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少令人震撼的3D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和一些可视化艺术产品以及艺术教育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等极富创新精神的探索。 罗杰·马林纳特别指出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工程师基本上不学数学。当马林纳、钱学森和他们的伙伴在加州理工学院实验火箭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教授和学生都把他们嘲笑成“自杀小组”——不光是火箭本身非常危险,更主要的是在学术上也是一种自杀。因为很多人都不认为这是一个传统的工科值得追求的学术领域,它需要数学、化学、物理、材料等多学科的结合,而这不是当时的工程师所欣赏的事业。

但是谁都没想到,就是这些自杀小组的敢死队员成就了美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的航天事业和欧洲的航天事业。更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政治的原因,马林纳被迫放弃自己开创的科学领域,从事其他领域的探索性工作,而这个领域恰恰又是很多人认为的没有前途的跨界——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而到了现在,随着计算机和新媒体的出现,科技与艺术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设计思维、动漫制作、自媒体、可视化、电影特技等出现,恰好就是人类智慧伟大跨界的结晶。在中国提倡创新教育的时代,我们真的应该多鼓励学生的好奇、探索和跨界,多一些学术上的敢死队员,少一些只死读书的书呆子!

有的时候我真的在想,人类确实有一些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光辉四躰,闪耀星空,让我们崇拜和敬仰。他们也许没有做过大官,也没有积攒过万贯家财,但是他们的思想和智慧让我们人类的文明健康繁荣的发展。钱学森如此,马林纳也是如此。

(责编:覃博雅、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