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专家:应尽快培育壮大中国国际法力量

2016年07月26日08:34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7月26日电 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南海仲裁案的法理批判与未来应对”研讨会2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席理事长王利明教授主持了研讨会。

“近期南海仲裁案结果出来之后,国内社会群情激奋。如何从法理上将此问题说透,特别是仲裁结果出台之后中国怎么应对,为国家献言献策,这是学者应尽的责任。”王利明教授在主持研讨会时说道。他进一步表示,中国社会过去考虑问题法律层面特别是国际法层面的考量较少,其实未来社会国与国竞争很大程度上还是法律竞争,忽略这点很可能就会被动。

多位专家学者就南海仲裁案及中国对南海仲裁案的应对,从国际法理、国际诉讼实践、国际法的学术研究和亚太国际战略形势等角度,展开了学术讨论。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国内对国际法的研究能力建设亟须加强。应加大社会对国际法研究的资源倾斜与投入,培育壮大中国国际法力量。

“从现在国内媒体上出现的对国际法基本原则,基本概念的一些偏颇的报道就可以看出,国内社会对国际法的普及和了解还是不够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李红云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文奇强调,国际法千万不能自说自话,国际法很重要的一点是相互性。“近年来我一直在呼吁,要加大对中国国际法青年学者的培养,那么多的社会资源应该倾斜一部分去培养真正的行家、专家。”

“我们现在是经济巨人,但不能成为国际法律上的矮人。经济再强大,金融再强大,资本再雄厚,如果在国际法上我们没有发言权的话或发言不被重视的话会非常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说。

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柳华文指出,国内要加强国际法研究的能力建设,不能光盯着中央决策者和高精尖,而是齐心协力加强底层能力建设,了解国际法,加强社会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此次南海仲裁案更加印证了中国需要继续扶持强大的法律智库、法学智库或国际法智库,一方面在国际上争夺中国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在国内为政府的决策做战略支撑。

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海洋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人大重阳等单位的十几位国际法学和国际关系方面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南海仲裁在诉讼程序、管辖权和具体事项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阐述自己的建议。专家提醒,应该意识到南海仲裁案对G20峰会以及亚太“10+1”和“10+3”峰会可能的影响,中国应该采取法律、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手段应对“后仲裁”时期的新形势,处理好中菲、中美与中国-东盟关系。

(责编:杨牧、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