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观察:别让美国大选“小”噪音影响中美合作“大”格局

浦来宁
2016年07月19日14:22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日前,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作为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分别胜出。随着两人的对决时刻越来越近,少不了同台或隔空激辩、相互攻讦,也免不了拿中国“说事”。两人对涉华议题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两人之中谁当选,对未来中美关系发展造成什么样的不同影响?

选票至上 中国“躺枪”

特朗普对华指责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美国媒体一开始认为特朗普不过是一个“笑话”,但现在却认为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他抓住了美国当前症结所在,即发展经济。不久前,特朗普发表七条经济施政纲领,其中六条与中国相关。他声称中国双边经贸往来中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为”,指责中国“抢走美国的饭碗”、操纵人民币汇率,扬言对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零容忍”。

旁观者清。简单粗暴的方法并不能治愈病灶。特朗普们的逻辑漏洞太明显了。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利益深度交融,且不说经贸合作的巨大体量和丰硕成果,特朗普本人作为商业大亨,在中国也有不少颇能赚钱的生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找中国做“替罪羊”,最直接的战术就是“骂中国,拉选票”。

美国大选“青睐”中国议题,猛打“经济牌”,个中原因不难理解。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尚可,但普通民众却没有“获得感”,就业形势也不佳,尤其中产阶级的不满声音日渐增多。对于美国政客而言,最直接障眼法就是找个“替罪羊”。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经济虽然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总体表现可圈可点,表现抢眼。加之中美经济统计方法的差异、两国产业分工不均衡、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限制等原因,美中贸易逆差难以“平账”。于是乎,美国政客们便把“枪口”瞄准了中国。

超越经济 议题外溢

相比特朗普,前国务卿克林顿看中国的政治眼光似乎要“复杂”得多。作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设计师和超级推销员,她更加关注中美在全球和地区战略格局中的竞争,比如南海、网络安全等问题。这些恰恰是当前中美关系中的热点甚至摩擦点。克林顿也常常在人权和女权问题上“问责”中国。于是,有人给她贴上了“对华强硬”的标签,并称如果她当选总统,中美关系可能经历一段“实习期”。

美国大选议题从传统的经济与就业扩大到安全与战略,带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其直接原因是美国国情社情民情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国内政治上保守主义、经贸上的保护主义、社会思潮中的民粹主义泛滥,反映在对华关系上,就是疑华情绪上升、遏华声音不断。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中美关系的民意基础,而且对美国外交政策和战略走向产生了负面影响。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美国国内政治界、外交界和战略界展开了一场对华政策大辩论。辩论的核心就是:如何“平衡”中国越来越大的地区影响力?如何巩固美国在本地区的主导权和优势地位?怎么样与一个崛起的中国打交道?在迷茫和焦虑中,一些强硬的声音似乎占上风。

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卡特进行了15分钟的演讲,21次提到中国,指责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自我孤立”,提出建立“基于规则的地区安全网络”。卡特的讲话显示了美国进一步推进亚太“再平衡”的战略决心和着力方向。

因此,美国大选涉华议题的“升级版”,表面看是从“低级政治”迈向“高级政治”,但实质是美国在担心:中国是否会对美国发展模式及全球领导地位形成威胁与挑战?

诚意善意 现在做起

每逢美国大选年,候选人的竞选纲领主要集中在经济、就业和社会福利等国内问题上,外交事务占的比例并不多。但俗话说得好,祸从口出。美国两党候选人批评指责中国,无论目的是造势拉票,还是战略预设,都会给中美关系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容易伤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其实,回顾一下历史,美国历任总统上台前狂打“中国牌”,但就职之后,却都会正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维护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原因很简单,在双方努力下,中美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众多领域展开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取得新进展,两国贸易额和双向投资达到历史新高,人文和地方交流更加密切,在气候变化等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在伊朗核等热点问题上也保持了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作为世界上唯一两家“GDP过万亿俱乐部”成员,中美关系的走向攸关全局。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任何一组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与其先把关系“说坏了”再拉回正轨,还不如一开始就积累正能量。克林顿女士和特朗普先生更应该做的,是着眼中美关系大局,深思熟虑后再打“中国牌”,多出好牌,少打臭牌,拿出诚意,释放善意,准备好与中国以及中国的未来打交道。

中美合作,既是两国之幸,也是世界之幸。

(责编:杨牧、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