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揭穿南海仲裁案的鬼把戏

2016年07月12日21:00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荷兰海牙7月12日电 (记者 任彦)当地时间7月12日中午12时,中国在荷兰学习国际法的留学生发表一封公开信,揭露南海仲裁案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径。“我们选择在这个时候发表这封公开信,就是要抗议这个非法的仲裁案,要让人们听到理性而公正的呼声。真理的声音必须被听到!”这封公开信的发起人、全荷公派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的彭芩萱义正词严地宣布。

“南海仲裁案实质上是一出政治闹剧,但披着一件漂亮的国际法外衣,对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的人们来说具有很大欺骗性。”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国际法专业在读中国博士研究生彭芩萱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名研习国际法十多年的年轻学人,我不能容忍国际司法程序被菲律宾滥用,也不能容忍国际法权威被南海仲裁庭伤害。”

为了维护国际法尊严,也为了把南海仲裁案的本来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担任全荷公派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的彭芩萱发起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与在荷兰学习国际法和海洋法专业的几十名中国留学生一道,决定向国际法院和法庭、《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国、国际法学者、学生和律师等国际社会致一封公开信,通过学理分析,呼吁关注并抵制南海仲裁案滥用法律程序和越权管辖之行为。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研究小组十易其稿,于近日完成公开信的英文版起草工作,并翻译成中文、荷兰语、法语、俄语等多个语种。“西方媒体上对于南海仲裁的报道大多都充斥着对中国的偏见和片面之词。你很难发现中立的和有深度的文章。当与外国教授和学生们讨论这个案件的时候,他们对于案件实情的了解之匮乏让我很震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多语种发表这封公开信的原因。我们要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案件的真相。”小组成员、乌特勒支大学国际公法和金融硕士研究生王智利说。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专攻国际海洋法的博士研究生徐奇是这封公开信的主要起草人,他告诉记者,公开信所述观点都是依据《公约》的条款和历史事实得出的,“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南海仲裁案进行了分析:第一,国家同意是强制性仲裁的基础;第二,南海仲裁案的实质争议是领土和海洋划界争端;第三,菲律宾滥用法律程序以及仲裁庭越权管辖行为;第四,南海仲裁裁决既无拘束力亦无益于争端解决。”

公开信论证认为,《公约》明文规定,国家同意是启动强制性仲裁程序的前提条件,南海仲裁案是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强制性仲裁案件,中国并未同意,因此该案件在程序上严重违法。《公约》不适用于解决主权争端,但菲律宾将主权争端巧妙包装,与南海仲裁庭里应外合,不顾中国反对,强行推进所谓司法程序。南海仲裁案的实质在于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二者均不在仲裁庭的管辖范围内。菲律宾拆分实质争端并绕过强制程序限制的行为本身构成了对法律程序的滥用,仲裁庭也超越了国家同意越权管辖,因此仲裁庭对管辖权及实体问题的裁决均不会产生任何拘束力。

“在我心目中,国际司法机构的法官和仲裁员都非常神圣,因为他们代表着正义,但南海仲裁案的立案和南海仲裁庭的组建明显是一种滥权行为,这让我对国际司法机构的权威性认知大打折扣。”在荷兰莱顿大学学习国际法的硕士研究生张彤对记者说,国际海洋法法庭从法理上应该作出对菲律宾单方面提交的仲裁要求不具备管辖权的结论,且不受理菲律宾单方面提交的仲裁提案,但结果却不是这样,这种公然违反《公约》规定和法制精神的做法是在刻意偏袒菲律宾,因此南海仲裁案从源头上就是不公正、不合法、不合理的,其最终裁决结果自然也是无效的,废纸一张。

南海仲裁庭仲裁员阿尔弗雷德?松斯是乌特勒支大学法学院著名的海洋法教授,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担任顾问。他至少先后两次就岛礁地位、海洋权利和海洋划界之间的关系公开发表学术意见,认为在两国存在重叠海域主张的情况下,相关岛礁的法律地位和海洋权利问题不能脱离海洋划界争端而独立出现,它们构成海洋划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南海仲裁案关于管辖权的裁决中,包括松斯在内的5名仲裁员不顾中菲南海争端的根源和实质是岛礁主权及海洋划界之争的基本事实,完全迎合菲律宾的诉求,这显然与松斯本人一贯的学术观点相悖。

张彤也是公开信起草人之一,她认为法律应该独立于政治,作出公正的判断。国际法不应该成为某些国家实现政治意图的工具。否则,国际法将面临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未来。“南海仲裁庭正在削弱一些国家对于国际司法和仲裁机构本来就已经脆弱的信任。它将严重削弱其自身乃至整个国际司法机构的权威。我相信国际正义,是从中学时我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开始的。对我来说,仲裁庭的做法实在令人失望和伤心。”

彭芩萱对于南海仲裁案的公然违法行为感到非常愤慨,她说,“我一直把海牙视为国际法之都,伸张国际正义的圣地,我也经常到海牙去拜会法官,进行学术交流,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居然在这个地方能让一个如此荒唐的案件立案并存续,这是对国际法理的亵渎,对国际正义的践踏!对于这样一个别有用心的案件的危害性,我们国际法学人不能默不作声,我们必须站出来,用学理的力量揭穿其中的鬼把戏!”

为了广泛传播这种正义的声音,扩大公开信的国际影响,研究小组在很多网络平台上开设账户,取名为“法眼看南海”。“我们要把全球呼唤国际正义的声音汇集起来,驱散遮蔽国际法理的乌云,还国际司法公正一片晴朗天空。”

(责编:白宇、张玉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