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
“一带一路”是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振兴计划
人民网北京7月6日电 《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发布暨研讨会5日在察哈尔学会举行。中联部前副部长于洪君、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姚培生、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王海运少将、商务印书馆总编周洪波等来自外交、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十余位专家就“一带一路”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作者王义桅教授也出席了研讨会。
作为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于洪君表示,王义桅“思想敏锐,见解独到”,一带一路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大战略,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振兴计划,首要注重以创新的思维和模式提升区域合作水平。“《世界是通的》关注一带一路的现状,以我国的发展带动周边国家,刺激全球经济振兴。”他说。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张国斌在致辞中指出,察哈尔学会作为非官方智库为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王义桅作为察哈尔学会的高级研究员为学会的工作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世界是通的》在‘一带一路’研究中是很有分量的作品”。
姚培生指出,《世界是通的》一书作了很好的注解:“一带一路”主要是要实现两个方面的通,实的“通”指贸易、货币、道路等相通,虚的“通”指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是中国首次提出经济合作倡议,引起世界震动,“一带一路”是世纪性工程,只有开始没有终结,前面的挑战很多,我们自己要抓住机会。
王海运认为,我国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较早,打造经济带是深层次考虑,从全球角度积极推动地缘整合的战略也是为了整个欧亚大陆的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丰富研究成果,研究要站在国际大格局,要有深度,发掘深刻战略内涵,也要接地气。我们要站在国家的高度看“一带一路”,增强正能量,增加宣传就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不用西方角度诠释问题,而用创新的理论解释问题。
凤凰网总裁邹明指出,现在的世界还不通,人心通是最难的。“一带一路”是伟大的战略,大家都有共识,即“一带一路”的面临很多挑战。从理论到实践跨度太大,理论发展很快,但要实践到位还需要时间。《世界是通的》不单讲“一带一路”,还讲了在互联互通环境下中国的国际责任,为世界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做出了贡献。
商务印书馆总编周洪波指出,《世界是通的》纵观世界文明,却体现着中国视角、中国风格和中国关怀。
人类共赢研究院院长马国书认为,目前“一带一路”还只是单边倡导,非多边共识,因此我偿要有话语权,与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进行对话,引领单边走向多边。“王义桅著作所强调的“通”在构建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打破了西方的零和博弈思维。
对“一带一路”的解读,是中国学者的担当。王义桅指出,中国学者在思想上不要迷信西方思想,“一带一路”的灵感来自五千年文明,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要有中国视角和东方智慧,体现人类关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