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美国公布的海外反恐行动致平民死亡数字大大低于外部团体统计

简单粗暴,美国无人机反恐遭抨击(国际视点)

本报驻美国记者 高 石
2016年07月04日04:2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今年6月,数千名德国反战人士在美军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外排成人墙,抗议美国在他国的武装无人机作战造成无辜平民死伤。
  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在历经3个多月的等待后,美国政府7月1日首次公布海外反恐行动致平民死亡的官方数据。这份由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美国在巴基斯坦、也门、利比亚、索马里等地使用无人机、战机、导弹等发动的473次空袭中,造成的平民死亡人数在64人至116人之间,武装人员死亡人数在2372人至2581人之间。这一数字并不包括美军在伊拉克、叙利亚和阿富汗等“战事激烈区”造成的人员伤亡。

  

  这一官方数据一发布,就受到各方质疑。这份官方的死亡人数要低于外部团体的评估,他们认为丧生的平民大约为200到1000多人。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表示,这份报告中公布的数字确实低于外部团体的统计。本来是为了回应关于无人机误伤平民的质疑、为无人机作出新的“辩护”,如今却成了一个“新的笑话”。

  “我们调查过的仅仅7次空袭中的死亡人数,就已达到政府发布数据的一半”

  美国政府早在3年前就开始酝酿起草这份报告,白宫还在报告发布同日表示,公布数据是为给美国国家安全和反恐战略带来“更大透明度”,争取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信心。但报告中遮遮掩掩的态度,让所谓的“透明度”显得分外模糊。

  报告中并没有详细列出具体空袭行动的时间、地点和死伤情况。特别是,有关数字只能用区间来表述。对此,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在当天的声明中解释称,原因在于无法对某些死亡人员的身份得出确切结论。声明还称,美国政府在获取“精确数字”方面仍有局限性,将致力于获取新的可信信息,适时修改此前数据。

  而对于一些民间机构认为美国政府严重低估平民死亡情况的质疑,声明中称,造成数据差异的原因在于官方与民间的统计渠道和分析方法有所不同。美国政府在空袭前、中、后三个阶段会通过多个情报来源综合分析局势,而非政府组织难以做到这一点,此外非政府组织的统计可能会受到一些故意散布的错误信息的影响。

  尽管美国政府极力辩解,但各方并不认同。《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表示,很多独立调查机构都认为这份报告有太多的质疑空间,报道援引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高级研究员莱塔·泰勒的话称,“我们仔细调查过的仅仅7次空袭中的死亡人数,就已经达到此次美国政府发布数据的一半。这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报告发布同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还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美军在“活跃战区”内外的所有空袭行动中遵循“最佳实践”,尽量减少平民伤亡的可能性。

  2001年11月,美国正式启动无人机项目。10多年来,随着反恐战争的不断演进,无人机项目越来越大,无人机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传统战斗机飞行员的培训成本极为高昂,尤其是飞行员在飞机坠毁以后一旦被俘,随之而来的政治代价更为巨大。而使用无人机对此可谓完全没有顾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正越来越倚重此种方式,“定点清除”美方认定的恐怖分子或极端分子目标。

  “当不能明确袭击目标时,美军就将这些无辜死亡的人称为‘阵亡的敌人’”

  尽管美国官方强调无人机“精准”打击目标,最小化平民伤亡,但是,在目标监测、情报分析和远程打击等方面,无法确保不会伤及无辜,这导致无人机的使用存在着巨大争议。

  根据美国新闻调查局的数据,从2002年到2012年,美军及其盟友在也门的军事行动,至少导致362人死亡,其中60人是平民;最多导致1055人死亡,其中163人是平民。以此计算,在美军也门军事行动中,平均误伤率超过10%。据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新闻调查社调查显示,美方在2011年一年仅在巴基斯坦就发动了约75次“无人机”空袭,平民死亡人数为52至152人。

  美国一个名为“截击”的网站的报道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其获得的一份机密文件显示,在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美军利用无人机向阿富汗发动的空袭中造成超过200人死亡,这些人中只有35人是美军获得批准的袭击目标,其余的都是由于美军的错误情报和无人机造成的无辜平民死亡。

  而美军对自己的“无差别轰炸”造成平民丧生并非不知情。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早在今年1月初,由美国主导的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联军在准备空袭位于伊拉克北部摩苏尔的据点前,就设立了“平民死亡上限”,美军指挥官预估会造成50名平民死亡。美军在明知当地有民居的情况下仍执行此次轰炸任务。报道称:“当不能明确袭击目标时,美军就将这些无辜死亡的人称为‘阵亡的敌人’。”

  一般情况下,无人机空袭由美军中央司令部、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等部门执行。根据“截击”网站的报道,按照既定流程,美军情报分析人员会首先绘制涉恐嫌疑人肖像,分析其危险程度,制成“个人简历”,然后把这些简历经高层核定放入“打击篮子”里,筛选出打击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筛选过程充满主观因素,整个操作过程时间短,美军很难核实目标人物的身份,行动“简单粗暴”,缺乏精准性。

  还有分析认为,无人机还有其他其不可避免的问题。无人机的远程操控令操控者无须置身一线战场,自身安全不受威胁。遥控无人机消灭敌人变得像打游戏一样,这种置身事外的杀戮很可能导致人性对生命的漠然。此外,无人机还面临着是否允许“机器通过自主判断杀人”这样的伦理问题。在巴基斯坦、也门、利比亚等国,美军使用无人机进行空袭经常造成无辜平民伤亡,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本报华盛顿7月3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04日 21 版)

(责编: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