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行走在塞尔维亚“淘宝”

陆  合
2016年07月03日11: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从彼得罗瓦拉丁要塞眺望蜿蜒流淌的多瑙河。
  张冠宇摄

  行走在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就像一个虽历经家境变故,但仍热情朴实且充满活力的好朋友。短暂的停留,却永生难忘。

  这不仅仅因为我们一到贝尔格莱德,就被安排在市中心广场一家拥有120年历史且颇具特色的酒店;不仅因为我们在游览卡莱梅格丹城堡时,遇到一群热情活泼的学生争着要和我们合影;不仅因为我们在凭吊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时,路过的市民向我们表达悲愤并介绍当年科索沃战争留下的创痛;更是因为,我们在参观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自治省首府诺威萨的一座要塞时,亲身体会到久存于中塞两国民间的友好情谊与文化艺术交流。

  几天来,我们刚刚离开“瓦尔特”保卫的萨拉热窝,就情绪盎然地登上了塞尔维亚这座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彼得罗瓦拉丁要塞。当脚下的台阶转换成刻印着沧桑历史的巨大防御工事,当蓝天白云下的多瑙河从山麓旁静谧蜿蜒地流过,心中立时升起一种抚今追昔的情感碰撞与思绪飞瀑……而矗立在险峻要塞最高处的那座分针短时针长、用以提示过往船只看清时间的乳白色大钟,仿佛一位穿越时空隧道的长者,无言地诉说着这个国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曾经历无数战火洗礼的巨大防御工事,如今被随物赋型地改建成适合于各种用途的民用设施。就在面临多瑙河右岸隐蔽的山壁下面,我们发现了一处“新大陆”。从远处看,好像一排并不起眼的窑洞,到了近处才知晓,那是依山而建的一片艺术家园地。好奇地走进去,敲了敲门,没有回应,我们一边轻声喊着“你好”,一边试探着往里走。

  穿过有些幽暗的玄关终于看清,在最里面的墙壁上,居然挂满了中国的绘画——那是一幅幅勾描细密、功底颇深,以中国工笔为主的花鸟山林田园画作,以及少量的写意或“半工半写”的中国画。仔细看,每幅画的构图、意境、画功、用色,甚至连皴法与留白都那么地道!就在我们备感诧异之际,一副高大的身躯不知何时横亘在我们面前。驻足细看,才发现竟是一个布满皱纹、满头白发、面带慈笑的面庞。

  “你们是中国人?是中国人!”——虽然有些生硬,但用中文自问自答式的幽默开场白,令人惊喜。当我们回答“是”的时候,这位身高约1.9米且略显驼背的画室主人颤颤巍巍、非常热情地伸出手,嘴里不断重复着:“欢迎,中国!欢迎啊,中国人!”

  经过攀谈,我们了解到,这位身材高大的画家已年逾90岁,是这所画廊的主人,这里所有的画作均出自他本人之手。

  一个地道的塞尔维亚人,为什么会画中国画?而且画得这么好?这里面一定有许多故事。说来也巧,恰逢此时,不知从何处飘来了马斯涅的小提琴曲《沉思曲》,仿佛在帮助他找回那已然逝去的岁月。随着婉转明丽的琴音,老画家的思绪慢慢融入了他的记忆之河……

  他说,喜欢绘画艺术的他,从小就对中国画所表现的充满诗一样的意境和中国画的独特画法非常着迷。多番争取之后,他克服了许多让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困难,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费来到中国的北京和杭州等地,专门拜师学习了好多年的中国画。而墙上的这些中国画既有当年的学习成果,也有他后来根据记忆与想象积累的潜心之作。

  他非常喜欢中国,喜欢中国故宫,喜欢中国文化。“中国很伟大!”他一边说着,一边竖起了大拇指;他特别喜欢中国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充满诗意的人文景物,比如长江三峡、北京胡同、杭州西湖等,都是他的最爱。我问他,您认为中国画与西方油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您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中国画?老人略作思索,款款而谈:西方的油画注重写实,而中国的国画注重写意,“油画就跟你们手里的照相机一样是焦点透视”,老人一边说,一边比画着:“像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就是典型的西方油画的构图;而中国人很聪明,发明了散点透视,这就为视角的多变和意境的营造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历代中国画,他尤其喜爱中国宋代的山水田园绘画。“很美,很有意境,那真是人类绘画的睿智之作、精妙之作和巅峰之作”。

  中国画,令他如数家珍;就连中国各种茶的味道,闭着眼睛,至今也能闻得出。他甚至开玩笑说:“等我身体恢复得强壮一些,我还准备再去北京,再爬长城呢!”

  惜别老画家,我们来到与此紧邻的另一家画廊,主人一脸浓密的络腮胡须,一看见我们就不住地说:“北京,北京!”“中国,中国!”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不但与我们一见如故,还知道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和已经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比如中国为塞尔维亚建造并已竣工的横跨多瑙河的泽蒙—博尔察大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好气派、好壮观,那真是一个奇迹!

  第三家画廊令我着实备感幸运。走进室内,悬挂在墙上的各种油画、素描、速写深深地攫住了我的目光,那流畅的线条、准确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和巧妙的构图,无不证明画家的功力、阅历与眼界。当这位年近七旬的画家认真听了我们对这些画作的印象与感受后,仿佛遇到久别重逢的知音。他还吃力地爬上咯吱作响的木楼梯,从二层阁楼上为我们捧来一摞又一摞封面印着他的照片及各种装帧精美的画页与画册,然后手舞足蹈地为我们做着各种详尽解说或简要说明。

  环顾四周,我突然发现在墙面的拐角处,挂着一幅造型精确、线条洗练、用笔流畅的人物速写,好生喜欢。但考虑到那可能是用于陈列的非卖品,怯于面子,又不好开口。幸好同行的一位朋友看出我的心思,便操着流利的英语,诚恳地表明了我的心意并大方地询问了价格。画家听说我想要的是那幅速写,竟脱口而出道:“的确是行家,真有眼力啊!”当他爽快地报出价格后,我吸了一口凉气。谁知那位画家紧接着补充说,这是给那些来此旅游的富翁们报的价格,你们是中国人,是我们塞尔维亚人民的好朋友,自然就要减半喽!画家潇洒地在作品背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诺威·赛德”。

  当晚,我把这幅深爱的速写画作以微信发出,立即收到国内美术界一些朋友的反馈,尽管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其中的意思一目了然:淘到这么一件好东西,真让我们羡慕嫉妒恨呀!而此时,在我心底涌起的,则是对塞尔维亚人民和艺术家深沉美好的情义……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03日 07 版)

(责编:常红、张玉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