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国际观察:如何理解变化中的南海形势?

陈相秒
2016年06月23日08:15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2009年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获得当年诺贝尔和平奖。也是在这一年,奥巴马政府开启了美国酝酿已久的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并由此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南海和平稳定格局,推动南海问题逐渐超越地区性海洋争端的范畴,蜕变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七国集团”(G7)会议到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议,从政府高层会晤到民间学者间的交流,从国际主流媒体到街头小报,南海问题都是关注的焦点。

南海形势的“四变”、“三不变”

回顾2009年以来的南海形势,可以总结为“四变”、“三不变”,这既是南海形势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当前南海形势的显著特点。

第一,南海问题已经由传统的岛礁主权和海域管辖权主张冲突转变为航道管控、资源开发、地缘政治优势及地区海上秩序规则主导权争夺的复杂性“困局”。

第二,南海形势已经由区域内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较量,转变为中国、美国、日本等区域内外国家的战略博弈。

第三,美国南海政策正式从1995年以来的相对“中立”的“有限介入”向事实上“选边站”和“全面直接介入”转变。

第四,争议解决的法律途径逐渐由“主张选项”转变为菲等部分声索的“优先选择”,尤其是2013年菲律宾背离中菲所达成的对话磋商解决南海争议的共识,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

但中国主张通过直接当事国间对话磋商解决南海争议的政策没有变化,且双边谈判仍然是解决南海争议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同时,虽然菲等声索国对开展南海争议海域共同开发合作缺乏足够的政治意愿,但中国仍致力于推动南海共同开发合作。此外,中国与东盟国家始终努力推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的南海海上务实合作,并有序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动完善南海海上危机管控和信心增进机制。

美国是南海形势持续升温的根本动因

追根溯源,当前南海形势之结局应归咎于区域内外部分国家为扩大在南海的岛礁管控、油气开发、地缘政治优势等现实政治(Realpolitik)利益,逐步加大在南海的战略进取。菲等声索国在南海的油气开发、岛礁管控等单边行动无疑是导致南海形势升温的始作俑者,而美国则是南海形势持续升温的根本动因。美国对南海形势发展的影响所采取的“有形手”、“无形手”双手齐上的策略。美国一方面加大在南海周边军事基地的军力部署,加强在南海地区针对中国的军事侦察和情报搜集活动,扩大在南海地区军事存在,通过这只“有形手”向盟友和伙伴国展示力量,向中国炫耀“肌肉”。另一方面,美国又拉拢日本等国加大介入南海问题,并以外交支持、军事援助等方式,以“无形手”构建针对中国的联盟和伙伴国军事安全合作网络,间接对南海形势发展施加影响。

未来南海形势将呈“三个加强”特点

南海形势发展错综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美、日、菲等区域内外国家的联合驱动下,未来南海形势仍将保持持续升温的总体态势。具体而言,未来南海形势将呈现“三个加强”的特点。

第一,2017年奥巴马即将卸任,目前美国新总统尚未揭晓,但从2014-2015年美国公布的一系列战略文件看,美国亚太和南海政策将继续保持连贯性,将继续沿着加强在南海地区军事存在路线前进。美国在《亚太海洋安全战略》、《前沿、介入与准备:21世纪海权合作战略》等战略规划文件中,已经清晰将南海界定为美国国家重要利益,并计划到2020年前完成两个“60%”战略部署目标。因此,美国将继续加大在菲、新、澳等南海周边军事基地的军事部署,亦将继续扩大对菲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援助与合作。美国持续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无疑将增加中美在南海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中美南海发生军事和准军事冲突的风险也将随着美国加强在南海开展针对中国的军事活动而增加。

第二,作为美国东亚联盟和伙伴国体系的轴心,以及战略重心东移部署的核心环节,日本在美国的带动下,以及出于自身扩大在东南亚地区政治和军事影响力的利益考量,利用武器援助、外交勾连等方式,逐步加强与菲等国在东亚海洋事务的联动与协作。未来,日本凭借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所带来的“政治红利”,以及在发展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野心的驱使下,将继续寻求扩大在南海地区军事存在,并日益驱动南海形势的继续升温。

第三,伴随着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裁决,南海形势乱局或将进一步加剧。

诚然,今日之南海形势所蕴含的既是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结构性矛盾,也是陈旧的“国强必霸”观使然。南海形势的管控与争议的解决不可能简单和技术性的依赖于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规则,其深层之处所考验的是寻找破解崛起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面对全新的时代背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建构“不冲突、不对抗”的全新国际关系观念体系,南海问题是最好的“试金石”和“实验田”。但这绝非中国一国所能为之,亦非“一日之功”,有赖于有关各方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作者系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编:杨牧、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