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塞人民心灵相通打开新渠道

——塞尔维亚各界积极评价习近平主席访问

本报赴塞尔维亚特派记者 任 彦 王 远
2016年06月23日03:5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的历史性访问,连日来在塞尔维亚引起积极反响。访问期间,双方同意密切人文交流,扩大人员往来,以塞尔维亚中国文化中心奠基为新起点,加强文化、教育、体育、地方等领域合作。中方愿支持塞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教学推广,两国还签署了文化、旅游等领域双边合作文件。塞尔维亚各界认为,习近平主席此访为两国人文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为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打开了新渠道。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高亢激越的歌声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一个景色宜人的公园里回响。在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期间,第二届中国文化节在这里举行,来自塞尔维亚约翰·奈斯比特大学的学生们用流利的中文齐声合唱《大中国》。他们还演唱了中国国歌和南斯拉夫著名电影《桥》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绿草茵茵,彩旗飘飘,中塞两国的歌曲在这里汇成友谊交响乐。

  本届文化节由塞尔维亚中塞文化交流协会与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塞尔维亚中塞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郭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文化节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舞蹈、书画展、茶艺表演等,为当地民众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搭建了平台。

  来自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市的高二学生伊娃娜·迪尼奇在文化节上跳起了欢快的新疆舞。她告诉本报记者:“我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已经在诺维萨德孔子学院学习了一年汉语,听说习近平主席要来访问,我兴奋得不得了,就请孔子学院的老师教我跳中国舞蹈。”迪尼奇认为,习近平主席此访让当地年轻人对中国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亲近感,“我的很多同学都说,他们觉得中国不再遥远,他们迷上了中国,想赶紧去看一看”。

  在一幅题目为《中国梦》的书法作品前,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赵有华向观众解释着这幅作品的含义:“中国梦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目的是让中国人民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现场一位名叫米兰娜的女士说:“中国梦令人向往!”

  贝尔格莱德大学孔子学院塞方院长拉多萨夫·普西奇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热”在塞尔维亚日益升温,“就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贝尔格莱德很多家长打电话询问有没有少儿汉语培训班”。为满足当地人们学习汉语的强烈要求,该学院计划今年10月开设少儿汉语培训班。

  塞尔维亚教育、科学和技术发展部部长助理尼科拉·塔尼奇博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为塞中两国文化交流又添新动力,其中中国文化中心奠基是此访在文化领域合作的标志性成果。

  访问促成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又结硕果,双方愿为两国人员往来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塞尔维亚政府正在积极考虑给予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免签证待遇,尽快研究出台相关具体政策。双方愿继续加强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技、旅游、新闻出版等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拓展影视、智库、媒体等新兴领域合作。

  “习近平主席此访让塞尔维亚人民重新发现了中国,为塞中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打开了新渠道。”塞尔维亚记者协会主席、《政治报》总编辑莉莉亚娜·斯马伊洛维奇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该报刊登了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文章刚刊登在网站上,就有众多网民点击和评论,对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塞关系的精彩论述给予高度评价。

  莉迪亚·瓦西耶维奇女士的儿子在杭州经营一家文化传媒公司,致力于塞中两国文化交流。“我的亲戚朋友都羡慕我儿子的未婚妻是一位漂亮的湖南姑娘,对此我们感到特别骄傲。”她把一家三口与儿子未婚妻的合影设为了手机屏幕图片,幸福满满地告诉记者:“塞尔维亚和中国亲如一家!”

  (本报贝尔格莱德6月22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23日 03 版)
(责编:王政淇、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