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乌兹别克斯坦——无处不在的丝路记忆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张晓东
2016年06月21日00:1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6月21日,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这个离我们并不遥远但稍显神秘的中亚古国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的地理中心,古丝绸之路横穿而过,千年以来文明交汇形成的独特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探古寻幽,遥想当年“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千年盛景。

蒙古帝国、帖木儿帝国、花剌子模王朝,欧亚文化的激流汇荡,造就了这里璀璨的文明成果。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等名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量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和遗迹诉说着往日辉煌,更多历史则掩埋于黄沙之下,等待后人考古解码。

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有“名胜古迹博物馆”的美称。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曾说过:“不到撒马尔罕,就不算真正到过乌兹别克斯坦。”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该城时,情不自禁地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

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广场,是一组建于公元15-17世纪、由三座经学院组成的宏大建筑群。三座经学院虽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成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被誉为“中世纪中亚建筑的皇冠”。

埃米尔陵墓位于撒马尔罕市区内,是帖木儿及其后嗣的陵墓,建于15世纪。陵墓造型壮观,色彩鲜艳,有球锥形大圆顶,具有浓厚的东方建筑特色,是世界著名的中亚建筑瑰宝。

沙赫静达陵墓建于14世纪和15世纪,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组成。“沙赫静达”意为“永生之王”,是撒马尔罕的执政者及其家属的坟墓。建筑的基调为青色,以彩色陶瓷贴面作为装饰。

布哈拉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三大城市,有2500多年历史,是中亚最古老城市之一。布哈拉素有“中亚城市博物馆”之称。据考证,自建城以来,布哈拉的位置没有改变。在地下20米的纵深范围内,埋藏着不同时期的大量文物和古迹。地面上则分布着众多中世纪以来各种风格的伊斯兰建筑,包括建于不同时期的清真寺、经学院、宣礼塔、冬宫、夏宫等等。布哈拉建筑整体以土黄色为主,搭配以伊斯兰教特有的蓝色。

雅克城堡,布哈拉最古老的建筑物,被视为布哈拉中世纪文明的象征。这座城中之城初建于公元前1世纪,东西呈长方形,外墙长近800米,高16米至20米,内部近4公顷,是布哈拉统治者及其亲属的城堡和居所。

萨莫尼皇陵建于公元9—10世纪,是中亚最尊贵的建筑。它是中亚最后一个波斯王朝——萨莫尼王朝统治者的陵墓。墙砖以不同的方式搭列,间有空隙,拼成了精巧别致的花草鱼虫或历史故事图案,墙体却坚固无比。陵墓是个立方体,覆以大圆拱顶,四角有小圆顶。

此外还有波依卡扬广场、“米里—阿拉布”神学院等,无论从景观造型或是内部陈设和装饰,都保留着古风古貌。

希瓦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边界,是该国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被誉为“中亚的明珠”。希瓦是一座童话般的中亚古城,中亚古谚云:“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形象地道出了希瓦的魅力。

希瓦的独特性,在于它保存有完整的古城,完好的古代建筑群、美丽的宫殿、军事设施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住宅,是乌兹别克斯坦保护最好的古城。两座引人瞩目的宫殿分别踞守着城市东西主轴线的两端。清真寺、陵墓、经学院、商栈和浴室,则组成一幅完整的古迹图卷。作为保存完好、整体连贯的城市,伊钦内城成为销声匿迹的花剌子模文明的罕有见证。伊钦内城的许多古迹都带有那个时代的建筑特色。希瓦城中最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是1835年建造的尼亚兹·沙里卡、阿拉·巴尔坎·伊山等著名清真寺。

有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迹,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古老清真寺、经学院至今仍在发挥着应有的功用。这里,历史和现实交相辉映,在文物保护与百姓生活之间,人们寻找着一种平衡。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责编:王政淇、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